“中立法”不中立
日本侵占東北三省後,貪欲不止,繼續向中國腹地挺進,血盆大口咬向華北。為了避免受到其他列強阻撓,日本外務省情報局長天羽英二於1934年4月17日宣稱,日本反對其他國家為中國提供技術、財政或軍事援助。
日本獨霸中國的野心昭然若揭,美國還坐得住嗎?
此時,美國總統已經換成了羅斯福,但他也隻是重彈“不承認主義”的老調。為了回應日本並示好,美國於4月28日向日本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表示不會幫助中國。該備忘錄的基調在寫作前已經定好了——“措辭謹慎,盡可能不要觸犯它”。與1931年美國不敢給日本這隻老虎打針的立場相比,3年後的美國仍在原地踏步。美國的顧慮是擔心刺激日本,可3年來日本進一步侵華的事實已經證明,美國的“不承認主義”壓根不起作用。
除了國務院,美國國會也沒閑著。1935年8月31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著名的“中立法案”。其核心要旨是禁止向交戰國輸出軍火和放債,實際上卻斷絕了軍事工業落後的中國從美國進口成品武器的可能性,表麵的“中立”成了對日本的偏袒。連羅福斯也承認:“它可能在實際上援助了侵略者而拒絕援助被侵略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開列的禁運清單中,鋼鐵和石油等戰略物資不在其中。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日本大量需要。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據:
1937年,在美國出口日本的物資中,軍用物資占58%;
1938年,在美國出口日本的物資中,軍用物資占67%;
1939年,美國出口日本的軍用物資價值總額為1.869億美元,占同年美國對日出口總額的86%,在日本進口的石油中,來自美國的占90.8%;
1940年, 美國出口日本的軍用物資價值總額為1.9億美元,占同年美國對日出口總額的84%;
1937~1940年,美國出口日本的物資價值總額為9.867億美元,其中軍用物資7.039億美元,占總額的71%;
1941年底發生了珍珠港事件,但就在同年的頭三個月,美國賣給日軍的飛機汽油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1%。
美國人心裏其實門清,維持日本戰爭機器運轉的一半以上的原料,特別是鋼鐵和石油,都是從美國獲得的。如果美國停止向日本輸出這些東西,結果會怎麽樣呢?美國人自己的結論是:“如果對這些物資中的相當部分實行相當長期的堅決的禁運,日本就會陷於經濟停滯並遭到軍事失敗。”
日本是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正是要靠日本解決國內頭疼的經濟危機問題。因此,美國不打算對日本禁運,反而慷慨地為其提供鋼鐵和石油等戰略物資。美國的生鐵廢鐵源源不斷地運到日本,然後在軍工廠裏變成子彈,再投入中國戰場。可以說,日本人殺死中國人的子彈裏,也包含著美國人的罪惡。美國已經不是綏靖,甚至也不是縱容,而是幫凶 。
“製裁”是一個可怕的字眼
“七七事變”後,日本全麵侵華。7月12日,中國秘密探詢美英兩國是否願意出麵調解。在諸列強中,數英國在華利益最多,所以英國態度最積極,迅速擬製了一個由英、美、法三國聯合調解的計劃。美國看了計劃,反應冷淡。美國國務院認為:“此時以調處者的身份采取任何措施都為時過早,都是不明智的。”
美國對日本侵華的反應為何如此淡漠?如果從“國家利益”這個角度去觀察,一切便豁然開朗。正如二戰時期美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喬治·凱南所說:“紛繁複雜的外交政策問題以國家利益為焦點便可變得有條有理;隻有用國家利益的概念才能解釋國家及其政府的行為。”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美國沒什麽實質性反應,或許可以解釋為美國在該地區利益不大。畢竟,在美國在華利益版圖上,最大的是上海,占三分之二;其次是天津和香港,占四分之一;而東北和其他地區加在一起,僅占十分之一。所以,當中國駐美大使施肇基請華盛頓出麵調停時,美國代表項白克毫不猶豫就拒絕了,理由是日本對中國的進一步侵略“不會使美國蒙受多大損失”。
那麽,當日本勢力開進上海,直接影響美國在華主要利益,美國又會怎樣反應呢?
日本第一次進犯上海是1932年初,使列強在滬利益受到威脅。美國國務卿史汀生除重申美國的“不承認主義”外,還暗示美國要動用經濟甚至軍事製裁。不過,國務卿公開自己的主張可能未請示總統,以致胡佛諷刺史汀生“像一個武士而不像一個外交官”。
因擔心日本“誤解”,胡佛指示副國務卿卡索發表演說,明確宣稱美國無意對日本進行製裁。其實,日本在上海生事隻是為了轉移東北的視線(策劃成立“偽滿洲國”引起國際輿論譴責),並非真的要拿下上海。所以在英國等調解下,日本見好就收了。
1937年8月13日,戰火再次燒到上海,與5年前的“上海事變”相比,這次時間長多了,規模也大多了,對美國在滬利益的威脅也嚴重多了。蔣介石想複製當年在上海借助列強調停成功的往事,不料1932年的“橘”到1937年卻變成了“枳”。
1937年8月28日,日軍轟炸上海南站,正在候車的200多名中國民眾當場死亡,傷者不計其數。照片上喪母的幼兒滿身是血,坐在轟炸後的廢墟上嚎啕大哭。
為了使美國有時間進行外交調停,蔣介石在戰場上硬是撐了3個月。可惜,美國的幾次表演讓蔣介石一次又一次失望:
8月18日,英國提議將上海劃為“中立區”,由英、美、法三國共管,美國不願支持。
8月20日,中國請美國在國聯開會時幫忙說幾句話。美國國務卿赫爾表示,美國該說的話已經在7月16日的聲明(隻是口頭上表示“希望中日兩國不要訴諸戰爭”)中說過了。
9月中旬,在國聯大會上,美國為了不得罪日本,甚至不敢承認日本的行為是侵略。
10月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對記者說:“‘製裁’是一個可怕的字眼”,表示無意對日本進行製裁。
11月,九國公約會議,日本不參加,美國不施壓。
與其說美國綏靖日本,不如說兩國勾搭、交易。日本答應盡力保護美國在上海的利益,美國報之以李,對日本侵略中國的槍炮聲充耳不聞。
“中立法”不中立
日本侵占東北三省後,貪欲不止,繼續向中國腹地挺進,血盆大口咬向華北。為了避免受到其他列強阻撓,日本外務省情報局長天羽英二於1934年4月17日宣稱,日本反對其他國家為中國提供技術、財政或軍事援助。
日本獨霸中國的野心昭然若揭,美國還坐得住嗎?
此時,美國總統已經換成了羅斯福,但他也隻是重彈“不承認主義”的老調。為了回應日本並示好,美國於4月28日向日本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表示不會幫助中國。該備忘錄的基調在寫作前已經定好了——“措辭謹慎,盡可能不要觸犯它”。與1931年美國不敢給日本這隻老虎打針的立場相比,3年後的美國仍在原地踏步。美國的顧慮是擔心刺激日本,可3年來日本進一步侵華的事實已經證明,美國的“不承認主義”壓根不起作用。
除了國務院,美國國會也沒閑著。1935年8月31日,美國國會通過了著名的“中立法案”。其核心要旨是禁止向交戰國輸出軍火和放債,實際上卻斷絕了軍事工業落後的中國從美國進口成品武器的可能性,表麵的“中立”成了對日本的偏袒。連羅福斯也承認:“它可能在實際上援助了侵略者而拒絕援助被侵略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開列的禁運清單中,鋼鐵和石油等戰略物資不在其中。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日本大量需要。數據是最有力的證據:
1937年,在美國出口日本的物資中,軍用物資占58%;
1938年,在美國出口日本的物資中,軍用物資占67%;
1939年,美國出口日本的軍用物資價值總額為1.869億美元,占同年美國對日出口總額的86%,在日本進口的石油中,來自美國的占90.8%;
1940年, 美國出口日本的軍用物資價值總額為1.9億美元,占同年美國對日出口總額的84%;
1937~1940年,美國出口日本的物資價值總額為9.867億美元,其中軍用物資7.039億美元,占總額的71%;
1941年底發生了珍珠港事件,但就在同年的頭三個月,美國賣給日軍的飛機汽油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31%。
美國人心裏其實門清,維持日本戰爭機器運轉的一半以上的原料,特別是鋼鐵和石油,都是從美國獲得的。如果美國停止向日本輸出這些東西,結果會怎麽樣呢?美國人自己的結論是:“如果對這些物資中的相當部分實行相當長期的堅決的禁運,日本就會陷於經濟停滯並遭到軍事失敗。”
日本是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正是要靠日本解決國內頭疼的經濟危機問題。因此,美國不打算對日本禁運,反而慷慨地為其提供鋼鐵和石油等戰略物資。美國的生鐵廢鐵源源不斷地運到日本,然後在軍工廠裏變成子彈,再投入中國戰場。可以說,日本人殺死中國人的子彈裏,也包含著美國人的罪惡。美國已經不是綏靖,甚至也不是縱容,而是幫凶 。
綏靖日本與珍珠港事件
對美國的綏靖政策,毛澤東洞若觀火。他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想在中立的名義之下,暫時不參加戰爭的任何一方,以便在將來出台活動,爭取資本主義世界的領導地位。”
有了大曆史的縱深,我們能夠對美國綏靖日本的實質看得更加清楚。在整個30年代,麵對日本入侵中國,美國都站在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立場,對華政策的基調是維護其在華利益。盡管美國也表達過對日本侵華的不承認,但那也僅僅是一個列強對另一個列強不遵守“利益均沾”規則,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表達的不滿。美國曾通過聲明、照會、演說等形式,公開發表了一些反對日本的言辭,但那主要是做給別人看的,目的是安撫中國或應付國際輿論。
當日曆翻到1941年7月25日,美國突然停止綏靖日本的政策,宣布凍結日本在美國的全部資產(約1.31億美元),幾天後又宣布對日本實施包括石油在內的全麵禁運。
美國人怎麽一下子想通了?
要解釋美國人這一突然舉措,隻需看看頭一天發生了什麽大事。7月24日,日本突然進攻法屬印度支那南部,這意味著日本不再糾結於“北進”攻打蘇聯還是“南進”占領南洋,而是放棄了前者,選擇了後者。美國對日本采取綏靖政策,終極目標就是引誘日本進攻蘇聯。日本人掉頭南進之日,就是美國綏靖政策破產之時。
日本“不懂事”,美國很生氣,反應很激烈,動作很迅速。不過,日本被美國嬌慣了10年之久,魔性發作如山上滾落的巨石,停不下來了。麵對美國的製裁,日本的反應令全世界大吃一驚——偷襲珍珠港。
美國為日本嬰兒搖籃十載,沒想到後者長大長壯後,居然不知感恩,還狠狠扇了美國一記響亮的耳光。珍珠港事件是美國的國恥,屬於自作自受,這就是美國為綏靖日本付出的血的代價。1947年,前美國國務卿史汀生承認:美國在“九一八事變”中采取的政策直接導致了珍珠港事件。
也許,美國人應該牢記他們的總統羅斯福的警告:“任何人都不能靠撫摸來把老虎馴成小貓。”
(作者:南京軍區司令部編研部 許 述 趙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