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點兒責任好嗎, 你的文章 重複了5-6遍!

來源: 弓尒 2017-09-07 21:30: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084 bytes)

倪牧師 不死 也不會受害於義和團,

 

義和團運動時期煙台民間流傳一種口號“義和拳、義和拳,外國人不殺郭顯德”。

“外人不殺郭顯德,國人不殺趙鬥南”

 

---------------

《煙台要覽》(鄭千裏著,膠東新報社1924年版,第23篇五) 記載:“煙台之有耶穌教,始於清同治元年,有長老會教士麥嘉締至煙傳教。同治三年又有郭顯德教士至煙傳教。“《煙台概覽》(劉精一,1937年版,第71~72頁) 記載:“其首先到煙台傳基督教者韋廉臣博士夫婦。在1855年6月24日係英國蘇格蘭長老會,設教會於通伸村布道。設男女學校、醫院,頗有績可觀。上海廣學會是其首創者,卒於1890年。第二人是麥嘉締牧師,美國長老會,1862年來煙。第三人是郭顯德牧師,美國長老會,1864年來煙。現益文、信義兩校皆其首創,收教友二千人。“據煙台民族宗教局研究整理,首先至煙台境內傳教的是1851年德國基督教傳教士郭實臘。煙台自1861年正式辟為通商口岸以來,各國紛紛設立駐煙台領事,外籍人口不斷增加,1891年煙台的外國僑民370多人;


19世紀末20世紀初居留煙台的外國人增至1 160人(山東省地方史誌編纂委員會:《山東省誌•外事誌》,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0頁) ;1916年煙台的外國人共1 306人。 (張玉法:《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山東省》上冊,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版,第264頁) 天主教、基督教紛紛派人到煙台傳教,據《煙台市民族宗教誌》(煙台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處編,1993年版,第239~242頁) 記載,19世紀著名的來華傳教士韋廉臣、倪維思、梅裏士、郭顯德、狄考文、李提摩太、慕拉蒂等先後來煙台傳教。由於教會及傳教士活動受不平等條約的保護,教會組織在煙台迅速發展壯大。
基督教、天主教教會組織及傳教士大多數強調間接布道,即通過興辦學校、創辦醫院、設立孤兒院等慈善機構,興辦實業,傳授西方先進的園藝技術及優良農作物品種等文化傳播和經濟活動,取得民信,以達到傳教的目的。

其中美國北方長老會在煙台功績頗為突出。美國北長老會認為:“傳道者當先設立學校”;“傳不如教,教不如養,養不如生。“

早在1861年年底,兩名美國北長老會傳教士蓋利、但福斯抵達登州,開始該會在山東傳教的曆史(《煙台市民族宗教誌》第165頁) ;在倪維思、梅理士、郭顯德、狄考文等傳教士領導下,其布道範圍擴大到黃縣、萊陽、即墨等沿海地區。該會從事文化、教育活動較多,在煙台前後辦學十餘處,從幼兒園到高等專科學校,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教育體係,使其迅速成為山東最有影響的新教差會。其中傳教士郭顯德在煙台民眾中的聲譽甚佳。他於1864年到煙台傳教,1866年12月首先創辦煙台最早的新式學校文先小學(男校) 和會英小學(女校) ,後合並擴充為會文書院。1875年,創辦煙台博物院福音堂。1890年,在毓璜頂開設醫療診療所(也稱美國醫院) ,後發展擴建為毓璜頂醫院。

1900年郭顯德夫人開設幼稚園。郭顯德在境內的傳教及文化教育活動長達半個世紀,在煙台境內就有10 餘處學校由其所創,受到中、美兩國政府的讚揚。據《煙台要覽》第23 篇五記載:“郭公在煙曆五十餘年,開創學校數處,博物院一處,並著有衛生編孝敬父母等名著,為長老會中之偉人。”義和團運動時期民間流傳一種口號“義和拳、義和拳,外國人不殺郭顯德”。
教會及傳教士在煙台的文化傳播和經濟活動,開創了煙台近代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先河,也是一些對外加工出口業的發起者與推動者。

 

 

 

所有跟帖: 

發帖不熟練,現在已經修改了 -jyx-003- 給 jyx-003 發送悄悄話 jyx-003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8/2017 postreply 06:07: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