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而時中,小人而無忌憚-中庸CH2

為了強調儒家文化的實踐工夫的重要性,子思和當時的儒家弟子們,就在《中庸》的CH2告訴我們:君子篤守仁道,所以隨時都循中庸之道作人行事,唯有將仁道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悟出《中庸》在CH2026的形上主義的道德思想。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的生活中,以孔子的仁道為準則,才可以使自己的行為合乎孔子的要求。

 

先將CH2的原文和白話譯文登上,再討論之:

 

〖中庸CH2原文〗

 

1、仲尼曰:2君子中庸,3、小人反中庸。4、君子之中庸也,5、君子而時中。6、小人之反中庸也,7、小人而無忌憚也。

 

〖中庸CH2白話譯文〗

 

1、孔仲尼說:[注: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2君子的行為都是依靠中庸的道理,

3、而小人的行為是常常違反中庸的原則。

4、君子之所以能夠合乎中庸,

5、是因為君子能隨時處於中和的境地。[時:隨時。]

6、小人之所以違反中庸,

7、是因為小人是無所畏懼的原因。[注:忌憚-畏懼。]

 

 

〖討論〗

 

1、此章之始,就是仲尼曰。我們都知道,仲尼是孔子的號,所以後世懷疑:《中庸》並非子思或者他的弟子所作,因為即使是子思的弟子,也應該尊稱老師的祖父為。但是,筆者認為:子思也許學習孔子的有教無類而接受了一位道家的徒弟為臨時的學生。所以即使是有仲尼曰,不足以將司馬遷的史記的記載推翻。

 

2、首句的君子中庸與第二句小人反中庸,此兩句中的中庸,應該和朱子的序中的中庸的意思相同。也就是-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用今日的術語,可以簡單地解釋為:中庸就是不左也不右的道理。

 

3、君子和小人不同之處,可以簡單地說,就是君子的為人行事隨時隨地都尊守中庸的道理,而小人毫無畏懼作出傷天害理的事情。由此可見,《論語》中孔子教導學生的君子之道的許多言語,子思巧妙地一以貫之,用孔子的述敍中兩個字就包括了,也表現出子思的確得到孔子的真傳。可惜子思的弟子是孟子和荀子,兩人的名聲超過了子思甚多,而荀子的弟子中的韓非子和李斯,更幫助秦始皇統一中國,在當時他們的名聲更盍過了子思。所以筆者認為:在國學史上,子思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