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意神聖這個世界氛圍中,發展經濟優等生的中國政府卻一直不大自信,到處低聲下氣拿著重禮給人解釋:”我們高速發展了經濟,拜托了,給個麵子,承認我們是合法合理管理中國人的機構吧。” 朱鎔基去訪問小國愛爾蘭,結果被人家總理拉著講了50分鍾的人權問題,事後哭笑不得。 所以可以預測,就算基於外交成本,和麵子考慮,中國遲早會披上選舉製的民主化外衣。在一個完成全民教育,人人上網的初步現代化國家,這個過程基本不可逆轉。要麽在民意的壓力下,最終通過狂暴方式來完成。要麽通過政府逐步政改,一點點通過完善製度來完成。
前幾年有個節目叫《超級女生》,全民一人一票通過手機投票,來選總冠軍。結果這個節目被叫停。為什麽呢?我估計這種全民直選的形式和中國政府心目中的民主選舉模式不同。怕大家引起誤會,或是形成了習慣,以後推出不同於這個模式的政治選舉,大家覺得無法接受,所以可以看出直選不在中國政府的考慮之中。
近幾年有個節目《中國好聲音》辦了好幾季,目前還沒有停播跡象,我觀察,這個節目的形式和中國目前的政治模式比較接近,說不定是以後中國的選舉模式。候選人先由幾個老資格的音樂人,可以稱之為音樂屆的政治局常委從歌手隊伍中選人才入自己幫派作為普通弟子,並且在之後手把手培養、教育。然後在自己幫派中,由這個幫派老大個人選出幾個真傳弟子。最後把各幫派的真傳弟子放入一個池中讓他們捉對廝殺。廝殺時就不再是幫派老大當評委,評委就變成普通民眾的選票和專業評委的選票,這有點像英美係議院的兩院製,一個是平民院,一個是貴族院(靠指定)。所謂專業評委,在現實政治中,有可能是相關專業的專家教授,還有同行的其他官員。
選舉的記分過程非常複雜,黑箱空間巨大,所以你搞不清到底專業評委和普通民眾選票的權重到底多大,票是怎麽算出來的。每一次選舉,要考慮各政治局委員的麵子,總得讓他們有一個候選人能最終進入下屆政治局。就像這次好聲音,前四名,每個導師各一個弟子。他們的名次再稍稍考慮一下民意。根據這個規則,今年我決賽前猜出了前三名,隻是二三名次序猜錯了。這種黑箱操作,老百姓投票興趣有點,但也不大,社會上就不大可能出現大規模政治狂熱。民意中的狂暴情緒部分就被消去。
這麽一個過程,就保證了,候選人必須先被文官集團大佬先選擇了一次,培養了一段時間,才有機會出場當候選人。所以他們首先必須忠於文官集團的意誌。文官集團內部派係利益協調排位,就民意傾向偏好誰來排。民意構成,被複雜的選舉規則和專業團體票數分去很多權重,普通民意被重視程度就相應比直選弱了很多。基本上,民意隻有比較大的否決權。候選人的成功與否,還是看他在文官集團內部混得怎麽樣。估計這就是以後中國官僚集團能接受的所謂的民主選舉模式。
這個 模式的好處是與現在的這套政治局集體領導,上一屆推薦訓練下一屆,人大政協這些布置差別不大,轉換過來,社會動蕩不會太厲害,比較容易給內外一個交代。候選人經曆完整,專業性強。選舉過程不大會非常狂熱,因為普通百姓打醬油感覺仍然強烈,不會跟著起哄;政治精英又需要融入官場文化,也會比較克製。試圖操縱民意,然後借民意倒逼文官集團的投機分子,會被作為官場叛徒被輕鬆收拾,因為他過不了專業評委這一關。(西南王就是這麽完蛋的,特普狼在中國就會悲劇)。這樣選出的執政團隊會很有行政能力,而且不大會由於過於討好民意,做許多短期發糖,長期失去競爭力的政策,甚至有可能進行讓全民有一定壓力和疼痛的改革。也可以洗白政府背景,混入大家都民主了的國家大家庭,不再需要花很多精力於給各方解釋自己為什麽這麽異類。
這個模式的壞處就是文官集團缺乏足夠製約,太過強勢,遲早會門閥化。門閥政治盛行的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最動蕩,最黑暗的時期。
所以中國的民主進程,最終成功與否,是看從這個模式開始,能不能隨著社會和人民逐漸適應民主方式,民意神聖性得到全民共識,這時在選舉計票時逐漸增加普通民眾意誌的權重,直到能平衡掉文官集團滑向門閥化的趨勢。這很困難,因為是要求老大們交出到手的權利。但可能性也很大。畢竟這是個網絡時代,各國文化信息是無邊界的。民意在全世界範圍都得到了神聖身份,這個時代,該更擔心的是民意變成暴君,而不是擔心它力量不夠。現在就是不靠選票的中國政府,都常常在網絡民意前焦頭爛額。我想,沒有勢力有能力在中國這種完成全民教育,社會快進入現代化、網絡化的國家,擋住普通民眾要求更多政治權力的呼聲。我們該更憂心的是如何使這個過程如何少帶來動蕩,如何設計一個更加成熟的製度來製約和合理引導民意,同時也製約文官集團,離開現在新興民主國家那些的亂糟糟的民主狂歡陷阱,和民主成熟國家的文官集團門閥化傾向。做得好,就是個巨大的製度創新,為中國複興打下最紮實基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