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點滴 - 南泥灣精神

來源: 元龍歸思 2016-09-25 07:36: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57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元龍歸思 ] 在 2016-09-25 10:03:5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5月19號,南泥灣精神】南泥灣 - 在我們那輩人心中 - 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充滿了革命的想象力和戰天鬥地的熱情。

 

離開壺口,從彎彎曲曲的延壺路往山上走,兩邊都是棗園和小小的白樺樹。這些樹要先在其他地方嫁接才移植來。加之氣候幹旱,土地貧瘠,樹長的就又瘦又慢。

 

放眼望去,隱隱約約可以見到逶迤的黃河。莽莽一片黃土,起伏不平,空曠荒涼。紅色老區依然貧窮。上到山坡頂,路邊一個簡陋涼棚,用雨布蓋著。一個幹瘦駝背的老太太,皮膚黝黑,滿臉皺紋,疏落的頭發亂中見白,像有七八十歲的樣子,在買花生、紅棗和核桃。我過去看了一眼,就發現麻煩了 - 老太太渴望的眼神令我不安。我說不買,她卻好像沒聽懂,巍巍顫顫的捧著滿手的花生隻等著我點頭,而我們的團友已經在催我上車。

 

我不知道是老太太的耳朵有點背,還是聽不懂我講話,還在裝著不懂 - 老太太肯定不是這樣的人,但示弱用拙是不少斫輪老手的商道。他們老謀深算,深藏不露,兵不血刃。渾樸天然與厚黑機心一時難以判別。沒有切身經曆,很難痛楚地明白老奸巨猾這個詞的真正含義。現在多少人在談佛論道,空穀禪機,好像滿城都是性命中人,但真正能在毛孔血管裏打撈過的應該沒有多少。

 

示弱用拙,韜光養晦是生存之術。瞞天過海,暗渡陳倉則為兵法籌謀。當年共產黨困守窮廬,於軍閥夾縫中艱難求生。在莽莽黃土高原中發現了南泥灣這塊濕地,軍墾屯田,養精蓄銳,無異撿到了上天留下來的救命符。共產黨不信上帝,但確實應該感謝上帝。沒有南泥灣,共產黨人可能瘦弱的像那賣棗的老太太,還如何跟南京那幫家夥打架,雖然南京政府正被日本鬼子炸得七零八落。傳說奠定中華文明的炎黃大戰在五千年前,就發生當今河北山西一帶。老毛與老蔣以古國為沙盤,以百姓為芻狗,打得你死我活,骨揚灰,三代記仇,最終還是土冒而厚黑的延安泥腿子戰勝了海派而薄白的南京流氓。你不得不驚歎這黃土地的筋力。

 

共產黨該罵的地方很多,但如一個什麽XX功說當年老毛他們在南泥灣種植鴉片,可能真有點栽贓。飯都不夠吃,怎麽還留地去種鴉片?兵荒馬亂的,誰去買鴉片?共產黨內高層領導人可能願意,但要整個359旅官兵上下一心種鴉片曬鴉片賣鴉片還是有點誇張。現在的阿富汗情況則不同 - 國內亂,但國外有錢,周邊對鴉片需求大。共產黨販賣私鹽倒可能是真的,本來紅軍就需要鹽嘛。戰爭年代,鹽才是稀有物資。當然,鉗製言論、纂改曆史是吾黨一向的光榮傳統,本來可以是很清白的曆史,經過官方喉舌後,卻往往受人懷疑。

 

從壺口一路開來,都是黃土。到了南泥灣,忽然像回到了江南。青蔥的山野,涓涓小溪,漠漠水田。那種心情如同在沙漠中見到綠洲。說句公道話,南泥灣濕地的重建,在照顧自然與曆史方麵,做得非常到位。以前看南泥灣不是南泥灣。這次到南泥灣真的隻是當風景來看了。於是南泥灣又變成了塞北小江南。

延安行之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南泥灣內水田肥
槐花開後香滿枝
欲借窯台燕然坐
偷得王氣立身遲

 

還原曆史真實,這才是真正的南泥灣精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可以從許多回憶錄得知,大煙和黃金價值高,最易攜帶和變現,是中共高官出征後,遇不利情況下攜款的方式。 -海岱清士- 給 海岱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12:11:44

大煙比糧食值錢多了 -charley3- 給 charley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16:04:53

早在上大學的時候,西北來的同學就親口說過當年偶黨種大煙的事情,不是謠傳。拿到國統區老值錢了,啥都能換到。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53 bytes) () 09/25/2016 postreply 18:05:45

關於延安種鴉片一事,首見於 -一半西窗- 給 一半西窗 發送悄悄話 一半西窗 的博客首頁 (817 bytes) () 09/26/2016 postreply 06:32: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