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拉扒拉中國古代88項科技成果
國人翹首以盼的,曆時近三年的,由百餘名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考證的,浩資巨大的(這可不是用請幾個農民工打磨芯片的薪酬所能打發的),令中華民族“精氣神”為之一振的 --- 中國古代88項科技發明正式公布了!《人民日報》2016年7月14日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宣布:中國古代何止“四大發明”,中科院發布88項古代重大科技成果 (圖1)。 黨報認為,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這項成果很可能顛覆古代中國給世界貢獻的科技發明隻有‘四大發明 ’這一傳統認識”。 不知是哪位大大人物的指示,“88大發”直聯“八十八項大發明”,給中科院扒拉國寶指明了前進方向,即迎合國人急盼發財的心態,又比“66大順”有高屋建瓴之感。
懷著對古代先賢的崇高敬意和格物致知的精神,我趕緊把自然科學功底比我略勝三籌的太太,她原是國內某著名大學的物理講師,叫來,一同分享古人的自然科學成果。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看嚇一跳,這88項重大科技成果,個個都經得起檢驗,絕對不包括“那些因史料不足而不易判斷其科技內涵或原創性的發明。” 這些中國古代重大科技成果豈止讓人歎為觀止,學問稍淺就會茫然不解。 在此,把我們在扒拉扒拉中國古代88項科技成果中的心得,擇其犖犖大觀,呈遞9大收獲和發現,與大家分享, 既有拋磚引玉之意,請大家繼續淘寶,不懈地扒拉我們祖先的科技寶庫;也有拋磚引磚,招來飛磚橫拍之心理準備。
1. 長城證明秦始皇是偉大的科學家。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88項科技成果(以下簡稱古科)之第78項 - 萬裏長城的“總設計師”, 其領導地位是當仁不讓的。發揮調動千軍萬馬“集中力量幹大事”的製度優勢, 勤勞,勇敢和智慧的先祖們在秦皇的英明領導下,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或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條萬裏長城。據說(並沒有事實依據),在月球上都能依稀看見長城的宏偉身影。
2. 分行栽培 (古科之第45項)是古代農業高科技的核心技術。分行栽培又叫壟作法,它是中國古代88項科技成果中許多與農業科技成果有關發明的基礎。 比如, 水稻的栽培(古科之第31項), 粟的栽培(古科之第35項), 茶樹的栽培(古科之第42項) 和柑橘的栽培(古科之第43項)等都離不開分行栽培。今天下午去我家後院種了兩行蘿羅卜,無意中也用上了壟作法。顯然,分行栽培存在在中國人的基因裏。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地不用分行,萬物無栽培。現在需要搞清楚的是, 西方何人、何時、何地盜竊了中國古人的這一專利技術。。
3. 經脈學說(古科之第9項)的證實期待後人。不知是哪位洋人,硬將科學(Science)定義為“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進行歸因的學科”。難道不能通過經驗證實或證偽的現象就不叫科學?你看不見X光, X光就不存在了嗎?你看不見, 測不出經脈,難道 經脈就不存在了嗎?要知道經脈學說可是我們“國寶”中醫的基礎呀!現今,中科院已將經脈學說列入古人的科學發現與創造, 但可憐21世紀的中醫學人們,還無法證實先人幾千年前關於經脈學說的科技發明 - 嗨,真是愧對列祖列宗。 不肖子孫,隻有壯誌未酬待後人呀!
4. 豬的馴化(古科之第32項)顯然低估了祖先的馴化能力。難道中科院隻能證明豬那個髒東西是咱老祖宗的馴化的嗎?牛的馴化,馬的馴化,騾子的產生其份量難道不如豬的馴化? 在洋人們還沒來得及聲索(claim)狗的馴化,貓的馴化, 雞的馴化,鴨的馴化和鶯鵡的馴化之前,中科院應該“思想再解放一些,步子再邁的大一些,”趕緊再召集上百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再計劃近三年的時間搞一個增修版, 說不定咱們還真能湊成與道家的36天罡星和72地煞星相應的 - “108項中國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呢!
5. 大風車(古科之第72項)的技術專利大長了中國人的威風。 不勝感激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確認了大風車的發明專利為中國人所有。西班牙的那個叫塞萬提斯的家夥,描述了堂·吉訶德騎士騎著瘦馬,揮舞鏽矛,孤身大戰三、四十坐大風車的俠肝義膽 - 大風車近乎成了歐洲中世紀農業社會的象征符號(symbol)。 中科院的發現大長了咱們中國人的威風;卻把我弄成了一個迷離恍惚的堂·吉訶德,我依稀看見秦馬俑大戰風車的怪誕情景。原來中國真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先人們發明的大風車早由“一路一帶”輸出到歐洲,緩解了歐洲人的饑饉之苦,才得他們得以延綿至今, 不至於發生中國曆史上橫生不斷的餓殍遍地,流盜蜂起的國殤。
6. 火箭(古科之第73項)真是個好玩的東西。關於火箭的最早記載出於宋代,中國被公認是火箭之祖。當然,這裏的火箭是推動煙花爆竹騰空的火箭, 不是推進彈道導彈v1或v2的火箭 - 咱中國是愛好和平的民族, 咱不玩那個。再說用火箭推進衛星飛船, 那更沒有意思。且嫦娥奔月後也夜夜後悔 -“ 高處不勝寒, 何似在人間。” 每當年夜或皇家慶典,火箭騰空,煙花紛綻,絢麗奪目,托襯著太平盛世,中國人呀,早把一年的苦難拋在身後。
7. 養蠶 (古科之第37項)是養蠶,剿絲 (古科之第38項)歸剿絲。盡管有人牽強附會,聲言養蠶是手段,剿絲是目的,說它們是一回事;中科院的中外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老祖宗們馴化家蠶作為寵物在先,發明剿絲做綢緞衣料在後,兩者不僅在時間上,而且在功能應用上都有實質性的差異。因而,兩者斷然不可同日而語,更不能將二者合一,以減損中國古代科技成果的豐功偉績!
8. 中國古人的胸帶式係駕法(古科之第51項)解除了西人無法駕馭駿馬的窘迫。是我們的老祖宗率先發明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車馬係駕法 - 胸帶式係駕法 (圖2)。奇怪的是怎麽也沒有看見古代西人將係帶綁在馬屁股上的呀(圖3)。中科院的中外專家們經過近3年的時間考證,發現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我們的祖先在發明高科技胸帶式係駕法的專利後, 主動提出“一路一帶”的戰略,將胸帶式係駕法推廣到歐洲和中東, 就象現在我們主動友好地向沿路沿帶各國推介我國首創的“高鐵”一樣。毫無疑問,中國古人首創的胸帶式係駕法解除了西人“屁股係帶係駕法”的窘迫(embarrassment)。
9. 布達拉宮(古科之第83項)理所當然地是中國古人的工程傑作。634年(唐貞觀8年)當土番王鬆讚幹布得知突厥和吐穀渾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作妃,便速派遣唐使來討要小老婆。在遭到唐太宗李世民拒絕後,638年鬆讚幹布親征直取唐朝的鬆州。隨後,640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親”聯姻。布達拉宮於641年建成,專為迎娶大老婆尺尊公主(尼泊爾國)和小老婆文成公主所建。現在的布達拉宮是1645年重建的, 當時明朝滅亡,清庭開元。照此論來,布達拉宮與中國古代科技成果有關係嗎?有,絕對有!因為自文成公主以後,中土和西藏的關係就成了“甥舅關係” - 外甥的工程成就, 舅舅理所當然地要分一份榮耀。
好了,在此打住。本人早就認為中國古代何止“四大發明”,有興趣的可古狗一下拙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新說 ”。對於上述的9點淺陋心得,本人已覺收獲滿滿,因為凡事都難得十全十美。 各位有暇、有誌、有識之士不妨繼續扒拉扒拉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堆築的中國古代88項科技成果的“富礦”。 但求諸位切記分享在淘寶過程中的新發現, 尤其不要把扒拉出來的“大漏”據為己有,不與分享。時不時應那出來耀一耀。在此事先謝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