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

辜鴻銘評史密斯的《中國人的素質》

   “ ……我力圖說明那些被稱作中國文明研究權威的外國人,實際上並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比如那個可敬的明恩溥先生,他曾著過一本關於中國人特性的書,但他卻不瞭解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作為一個美國人,他不夠深沉;還有那個被認作大漢學家的翟理斯博士,我試圖表明他實際上並不真懂中國語言,因為作為一個英國人,他不夠博大——沒有哲學家的洞察力及其所能賦予的博大胸懷。
我們舉的關於中國人特性的最後一例,是其缺乏精確的習慣。這是由明恩溥提出並使之得以揚名的一個觀點。那麼,中國人缺少精確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說依然是因為他們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心靈是纖細而敏感的,它不像頭腦或智力那樣僵硬、刻板,你不能指望心也像頭腦或智力一樣,去思考那些死板、精確的東西。至少那樣做是極為困難的。實際上,中國的毛筆或許可以被視為中國人精神的象徵。
用毛筆書寫繪畫非常困難,好像也難以精確,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夠得心應手,創造出美妙優雅的書畫來,而用西方堅硬的鋼筆是無法獲得這種效果的。"

辜鴻銘又出書寫到
【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 “能夠生產什麽樣子的人,什麽樣的男人和女人”。他獨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 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 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deep,broad and simple)”,此外還有“靈敏(delicacy)”。辜鴻銘從這一獨 特的視角出發,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 對比,凸顯出中國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 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 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隻有中國人全麵具備了這四種優秀 的精神特質。
2、“中國人的精神第一個就是紳士性(gentle),紳士性並不是天性軟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沒有強硬、苛刻、粗魯和暴力。
3、 我曾聽一位外國朋友這樣說過∶作為外國人,在日本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討厭日本人。相反,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就越發喜歡中國人。這位外國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國。
4、辜鴻銘寫道,中國人過著一種心靈的生活,因此,“與其說中國人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不如說它是一個永不衰老的民族”,一個“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 這個“像孩童一樣過著心靈生活”的民族,對於抽象的、刻板的科學技術當然是沒有興趣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建議閱讀《中國人的精神》一書,辜洪銘作。 -Xfollower- 給 Xfollow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5/2016 postreply 09:19:2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