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經濟最犀利報告:形勢空前複雜

來源: 鳳凰網 2016-02-26 10:05:0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286 bytes)

這可能是近期對中國經濟最犀利的分析報告。獨立智庫安邦谘詢首席研究員陳功在其2016年經濟研判內部會議上發言,涉及多個敏感問題,信息量頗大,值得留意的有以下12點:

1、中國當下麵臨空前的軟合圍,這種合圍既是經濟的,也是政治的。

2、創新與轉型對2016年的經濟增長將會於事無補。

3、政府財政日益緊張,國企的好日子不長了。

4、中國經濟大環境今後的一個特點是政策文件失靈,且政策的係統協調性越來越差。

5、消費型經濟要求政府轉型,但政府還沒準備好。

6、資本過剩是理解當下經濟環境的關鍵。

7、近兩年突然冒出來那麽多高增長項目,其中很多是騙局。

8、產業經營者在2016年隻會更困難,應該到沒有資本過剩的地方去投資。

9、中國城市化的建設重點是在二線城市。

10、中國目前與美國、日本拚不了高科技,精細製造是產業的出路。

11、中國應考慮“財團經濟”模式。

12、表麵上,中國有一個總書記,下麵有兩千多個縣;實際一看,還有兩千多個“總書記”。改革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看幹部隊伍的狀況。但現在隻有口號不見行動。


 

1 空前複雜的形勢

2015年以來的世界形勢和中國形勢都是空前複雜。在曆史上,中國也曾麵臨巨大的壓力,但過去形勢比較單純,陣線分得清楚,而現在是真分不清楚了。曆史上的中國,曾經是地理封閉的國家,幾條大山脈和沿海大陸架國家,將中國團團圍住,所以曆史上的中國很封閉,實際很晚世界才了解到,原來還有這麽個國家存在。

後來改革開放,很不容易讓世界了解了中國,改革開放也曾經讓中國站在了世界的道德高地之上,充滿了希望,很多國家都羨慕中國,都在學習中國的開放。中國經濟增長也在10年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因素”影響到了世界。

此後形勢有變,不但很多國家的改革走到前麵去了,而且由於“一帶一路”的衝擊,美國切實感受到了中國的威脅,開始了“重返亞太”的戰略,實際上現在的中國,麵臨空前的軟合圍,這種合圍是經濟的,也是政治的,壓力空前,這是建國幾十年來從未沒有過的情況。中國的百事不順,與此有關。

2 中國經濟轉型問題

中國經濟要轉型,這是大勢所趨,我們上層建築方麵的很多“基本建設”都沒有搞好,就像一個人身體有缺陷,跑得太快就斷氣了。再按照過去兩位數增長率的那套搞法,自然是缺陷百出,漏洞太明顯,在腐敗、債務、環境、貧富、成本、社會穩定等方麵,都存在大問題,如果不轉型、不改革,根本搞不下去。但怎麽轉型?實際上我們還不太會搞,不太會玩。

這不隻是一個觀念的問題。有些事情我們恐怕是看的太簡單了,想的太簡單了,就像一部車子過去一直向左開,你現在讓它猛然向右拐,家大業大,百業難調,掉頭很困難,弄不好就側翻。

很多人以為靠發文件、靠中央權威就能解決轉型問題,這是過分迷信集權的意識,很危險,實際做起來也很困難。除非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除非做好戰略上的預規劃,否則卡在那裏,不上不下,資源耗盡,四處叫苦連天、怨聲載道的情況極容易出現。

3 經濟增長問題

中國經濟增長補缺口的問題,始終沒有想好解決辦法。過去中國是兩位數的經濟增長,10%的GDP增長率都算低的,但宏觀調控一下子降了3個百分點,2015年是6.9%,考慮到數字虛報,實際下降可能更多,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增長缺口,拉出了一個很大的缺口。這不是經濟增速合理不合理的問題,這個是真實存在的缺口,在市場、產業、企業、就業等很多方麵,都會有很大的反映。增長一慢,積壓就多了,過剩產能與此有關。

追根溯源,還是當初對如何彌補經濟增長缺口,如何因應缺口搞好戰略設計,沒有想好辦法,可能存在低估困難的情況。因為我們不是沒有機會的,不是必然要走到這一步的,中國的資源儲備在世界上看,都是豐富的,3萬多億的外匯儲備,經濟增長有著輝煌10年的基礎,市場體量已經上去了,人民幣匯率始終堅挺,外資大量流入,願意持有人民幣資產,老百姓的儲蓄所代表的財富總量,不斷增長,直接突破了50萬億。現在看來,這些因素中的很多都在猛然間逆轉了。

4 中國經濟的政策立場

現在的經濟形勢很複雜,有些政策立場方麵卻很不可思議。一些學者的講話口吻像上帝一樣,說什麽中國經濟要從“科茲納型套利經濟”轉為以發明創造為主導的“熊彼特型創新經濟”。根據他們的理解,所謂轉型,轉的就是這個型:從找商機,到創新創業,再到去創造客戶。不過,且慢,這是在說中國的事情還是在說美國的事情?美國的科技創新搞到現在還被普遍指責沒有帶來實質經濟增長,還是“富豪經濟”,美國的中產階級為此抱怨連連。中國有13億多人口,僅僅靠幾個“馬雲”能養活得了嗎?那些幹了幾十年的企業,好不容易做到了幾十億的規模,怎麽可能說轉型就轉型?那些手藝人或是小商小販,中學都沒有好好上過,你讓他們怎麽轉型?

我們有些學者幼稚的要命,言論驚人的不靠譜,動不動就講,你現在不能幹這個了,你不能做那個了,你要學習誰誰等等。似乎他們可以隨意決定大家的命運,說你死就必須要死,你被淘汰了,你隻能這樣了!

經濟政策如果按照這樣的路子走下去是非常危險的,政府的職責在那裏?當初是誰帶領我們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這樣的問題,勢必有人會問。有些人懼怕反思和總結,這樣怎麽能夠進步?其實,經濟就是經濟,簡單點反而市場情緒容易被調動。

5 科技創新與轉型

科技創新與轉型,這個口號喊得很響,但能不能奏效,根本不是幾年就可以看得清楚的,可以肯定的是,創新與轉型對2016年的經濟增長將會於事無補。科技創新從來都是高風險的活動,通常都是交給市場去搞,交給市場去承擔風險,很少有國家像中國這樣,動用舉國之力去搞科技創新的。

當年的日本,說是要科技立國,也隻是出了一些大政方針,以政策推動為主,沒有像中國這樣搞如此大規模的政策傾斜。看看現在的科技產業園遍地開花,其前景如何,相當令人懷疑。國家財富這樣處理,合適嗎?

6 國企的舒服日子不長了

國企的廉價資源接近枯竭。過去的國有企業發展,主要依靠政策資源的便利,資源非常廉價。各種大型項目,基本不用看,都是給國有企業製訂的,有些本身就出自國有企業之手,這樣的項目會有利於誰,難道還不清楚?

但今後隨著政府財政緊張,國企在這方麵的優勢已經被大打折扣,所以今後國企的日子會很難過,而且會越來越難過。實話講,現在中央層麵的政策,還是盡力照顧國企的,但畢竟資源有限,還是不如過去了。

今後的國企,隻能往債券的方向發展。過去是借暗債,靠政策,拿到的是資源,由政府部門負債;今後估計隻能借明債,自己借的自己還了,所以舒服日子已經不長了。

7 政策文件失靈問題

今後經濟大環境中的一個特點就是政策文件失靈,至少也不像過去那樣靈光了。出現這種情況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中國有一支政策麵的“親軍”,都是由國企那樣的親生兒子組成的,民營經濟中的一部分不是親生兒子,但不是親生兒子的,也要拉關係,搞腐敗,設法成為“幹兒子”。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抓資源,上項目,占政策便宜。這部分“親軍”在中國經濟中很火,把持了大部分的增長效益,日子過得很滋潤。但問題是,好處都由“少數”占了,別人吃什麽?等到用到“大多數”的時候,發現這個“大多數”早就快咽氣了,使不上力了。

第二個原因是,政策的係統協調性越來越差,這與腐敗、利益集團和政策官員的素質有關係,套路的事情好辦,花錢的事情好辦,精打細算節約的事情就不好辦了。所以,本來剩下的就不多,沒什麽人願意協調,隻願意做梗。第三個原因是資源短缺,隻剩下號召了!

8 消費問題

消費不會玩。政策上鼓勵消費拉動經濟,但我們從來不會玩消費,還以為出出文件就成,有的連文件可能都出不來。實際上,與投資不一樣,發展消費這是從上到下的係統工程,難度很大。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就是以投資為主,什麽叫投資?在政府而言,就是花錢。所謂“能幹實事的幹部”,其實也就是“會花錢、敢花錢的幹部”!什麽都不幹的幹部,意思是隻拿錢不幹事的幹部。

現在提倡消費,刺激消費,鼓勵消費,這就要求幹部要為別人花錢去創造條件,為別人提供服務,同樣是這支隊伍,自己花錢是一回事,讓別人賺錢、花錢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中國的事情不好辦,難就難在這裏。當中國的幹部真的開始“為人民服務”了,中國的消費肯定不用刺激就上去了。

9 大部分所謂金融創新是瞎胡鬧

金融政策的取向有問題。這個與金融改革的步子走得太快有關係。曾經一段時間以來,金融改革為西方市場理論所左右,比較盲目,即便不能說“驚人的幼稚”,學術味道也太濃厚了,所謂金融改革的成功,似乎就是西方交易市場有的,我們都要有。於是,期指、杠杆、做空、理財、基金、注冊製、各種交易所等等一窩蜂地都上馬。

實際這種“該有的都要有”的政策取向是有問題的,中國金融改革的成功,定義的關鍵不在於“該有的都要有”,中國金融改革成功的定義在於風險控製,這是現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環境決定的,是客觀現實決定的。別人出事,我們不出事,這就是金融改革的成功。

交易品種、機製的創新是很重要,也沒人說不重要,但一切都要以穩健為前提,要有取舍,要看準時機,要做好風險控製。中國金融市場接連不斷的風波,問題的根源之一就在這裏。當然,還有一個根源是資本過剩,這是理論問題,就不在這裏討論了。

大部分所謂金融創新是瞎胡鬧。就在不久之前,中國的銀行界專業人士對千奇百怪的“金融創新”也表達過不同意見,認為風險不可控,但被政策壓製了,後來還被迫要跟上潮流,也搞“金融創新”。這樣的做法太偏激了,金融業排第一位的事情從來都是風險控製,保守就是銀行業的看家本領,誰不保守誰倒黴。美國是金融創新的大國,但美國家庭用手寫支票一直用到現在,按說比我們還保守,就這樣還出事呢!所以“風控第一位”這個原則一旦被棄之不顧了,不出大事就是萬幸,出大事也毫不奇怪。

在資本過剩的環境裏麵集資是很容易的,但集資之後投資投到哪裏才是關鍵。中國眼下的市場環境,我們說“八麵埋伏”,那些經驗老道搞了幾十年的企業家都深感棘手,毛頭小子即便有個好點子,但運作起來哪裏會有那麽容易?哪怕是“野心時代”也不能忘記,資本隻是第一步,運作才是回報的關鍵,沒運作談何增長?因此所謂的“高增長”項目,十有八九是吹牛皮、吹概念、吹故事,靠著山呼海嘯的狂吹,能成事嗎?

現在,那些過去到處應聘沒人用的人,隨便弄了個概念,也在玩金融,搞集資,轉眼間居然變成金融家了!過去搞房地產的,現在都在搞金融、玩資本了!大爺、大媽也在積極參與,這種現象說明我們的金融環境真地出現問題了,資本是要有回報的,那樣才是良性循環。哪裏會有那麽多突然出現的高增長項目?哪裏有那麽多的企業人才搞得了高增長的項目?既然沒有真實的資源,那就隻能來假的,於是很快金融創新就演變成金融騙局了,有的還是驚人規模的騙局。

金融動蕩是一場荒唐遊戲。埋雷的是城市化,引爆的是政策,彈片殺死的是居民財富,受傷的是投機者,倒地的是市場機製。2015年的金融動蕩,可以說隻有輸家,沒有贏家,隻有早早離場的人除外。麵對金融動蕩,大規模的行政幹預達到空前的力度,公安抓起來的人,到現在還沒有結案,結果如何還不好說。

這一切使得改革開放後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市場交易和秩序,又亂了。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市場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適應,市場建設和發展隻好先放一放了,等風頭過去再說了。所以2016年,金融券商、投行、基金甚至包括銀行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們開會的時候,將會遠遠多於業務操作的時候。

10 資本過剩才是大問題

對於2016年的趨勢,從產業層麵來講,關鍵是要明白資本過剩條件下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從理論高度來講,這是一個新的認識框架,與傳統經濟理論有很大不同。由此出發,會產生很多的議題和脈絡,讓大家看到事情的定性、解釋現象,這是我們看問題的基礎。

沒有這個理解,那就像盲人摸象,你還以為一切都好著呢,一切都跟過去一樣,就像航海老手,還以為前麵的風浪以前見過,那樣勢必就要栽莫名其妙的跟頭。摔的很厲害,還不知道為什麽摔跟頭。

11 債券市場的改革和建設

中國的金融改革,重點是債券市場的改革和建設,其他都是次要的。市場交易機製的建設不是現階段的重點。什麽T+0、注冊製、三板四板之類的爭論很凶,造成市場動蕩,但這根本就不是重點,“政策技術麵的愛好者”造成了很多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要看清中國大形勢對證券市場、對金融市場所提出的要求,這是大局!

我們的官員很喜歡理解上級領導的精神,這也沒錯,但上級領導的精神是什麽?怎麽來的?還是大局,一切都是圍繞大局來轉的,形勢比人強,這句話是沒錯的!而從大局來看,“一帶一路”、債務的處理、消費以及金融市場的建設,最需要的就是各類分級債券市場的建設和完善。所以,2016年以至今後,中國債券市場建設是重點,是主軸,其他的都不是。

12 產業經營者2016年會繼續感到困難

產業經營者在2016年會繼續感到困難,有人建議“勒緊褲腰帶”,這也算不上錯,隻是人人會講。所以,這個想法不是解決方案,而是勸大家打掉牙齒吞肚裏的思路,還沒明白大格局的變化是怎麽回事呢!

2016年,產業經營者要到資本能夠發揮價值的地方去,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資本過剩,它導致的問題很複雜,變化很多,容易糊塗。過去錢多了,會導致通貨膨脹,現在不是,會變成通貨緊縮,為什麽?因為資本轉化的科技會造成產能更高,過去說“錢毛了”,是以產能不變為理論假定條件的,所以才有通脹;一旦產能隨著資本變化,錢越多,產能越高,價格越低,就會變成通貨緊縮了,辛苦搞出來的產品,價錢怎麽也上不去。這個結果,搞經濟學的不會告訴你,但智庫學者可以告訴你。

最近索羅斯講,他準備到斯裏蘭卡去投資了!很多人知道他是這樣講的,但不明白他為什麽這樣說,原因就在於斯裏蘭卡,資本(錢)可以發揮價值,那裏還沒有資本過剩的情況出現。

我給大家的建議也是這樣,按照這個建議走得快的,要比走的慢的好得多。現在的世界變得很快,過去錢存銀行,銀行要向你支付利息;現在錢存在銀行,恨不得你得給銀行支付利息,這就是負利率。

現在不但銀行有負利率的,就是國家層麵的基礎利率也有負的,這明顯就是資本過剩的結果。美國的幾大銀行,凡是存款多的,股價就低,市場知道它們拿錢沒辦法,錢已經多得成了禍害!

13 中國城市化的建設重點是在二線城市

對於未來的城市化,中央當然希望壓縮一點農村人口,因為財政實在不好看,有危險,要縮小補貼。但未來怎樣城市化呢?這個大政方針已定,我不太好講,智庫學者是看趨勢的,我隻能從趨勢上分析一下,給大家一個觀點。在我看來,中國建設好農村的最好辦法就是建設好城市。

對未來中國的建設資源多寡,個人看法不同,判斷不一,這就會有不同的結果了。我的觀點是,政策麵上要舍棄一些小城鎮,因此他們今後的日子要困難一點;中國城市化的建設重點是在二線城市。速度快的時候,這個提法不正確,但如果整體發展速度降到6%到7%。那就是必然選擇了。

如果能夠有幾十個城市建設的很好,管理的很好,也就能吸納較多的農村人口,對全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至於三線、四線的城市,不能作為重點,沒那麽多的資源去撒沙子了。

在2016年,三線、四線城市的領導,要以“穩”為主,我的看法就是搞好兩點:安全不出事,運行要穩定!城市不能斷水、斷氣,出了大事更是不行。其他的,就看市場主體了。

14 精細製造是一條產業出路

精細製造是一條產業出路。中國怎麽搞產業?一條路是比拚高科技,技術優勢,讓中國成為美國那樣的國家;一條路是批量生產,低價取勝,這是中國過去的路;還有一條路是精細製造,我說這是人口大國、有製造業傳統的國家要走的路。

很多時候,中國總是講有特殊國情,但每當製訂政策的時候,就忘記這一點,總是與美國比,要知道有些事情真的比不了,不但中國比不了,德國也比不了,日本也比不了。

有趣的是日本這個例子,日本一直想與發達國家比,甚至發動了戰爭,最後還是發現,真的比不了。技術是要靠積累的,沒有積累,即便拿來了,也不好使,最多隻能保證一代產品而已。

我個人不大認同中國版本的工業4.0,這不是麵向全國產業的版本,而是麵向少數國企和少數企業的,與整個經濟體無關。一個有製造業傳統的大國,有13億人口,很多人連吃飯問題還沒有解決呢,你要搞產業,隻能走精細製造,要發展鄉土產業,這是有價值的。一塊普通的水泥磚,隻要做的精致,不管當地有沒有寬帶,誰來買都是高價,誰也比不了,這就是精細製造的精髓所在。

我在美國,買了個浙江永康生產的炒菜鍋,號稱是采用了納米科技製造,世界最高水平的炒菜鍋了,但隻用了一天,把手就掉了,一鍋菜都掉到地上。這種高科技,不搞也罷。還不如就是普通的炒菜鍋,精益求精,做到精致到藝術品的地步,你看是否受歡迎?!

15 “財團經濟”助中國

財團經濟,這個我一直在提倡,但我就不明白,這麽明擺著的事情,稍微研究一下就能做成的事情,怎麽理解起來就這麽困難?直到今天,這個事情還沒有形成政策,領導們聽聽都挺有興趣,但都不下手幹。這樣拖下去,再下手就晚了。

要抱怨一句,那就是中國的事情是少數人明白之後,大領導才能明白,中間有個信息過濾層,就像時差一樣,過濾得很厲害,周折很多,拖的時間很長。

財團經濟,簡單說,就是聚散財為有組織、有管理的大資本,發展產業。中國的儲蓄這麽多,錢有的是,但一直就是亂來。高利貸、眾籌滿天飛,也不知道搞些什麽,最後發現壞事了,變成龐氏騙局了。人才也缺乏,真正能幹的,最後發現就那幾個人。

這種情況怎麽搞?當然是搞財團經濟。財團經濟可以把資源和人組織起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搞財團經濟,可以發揮少數幹才去腳踏實地做企業,韓國不就是這樣嗎?大家看到的三星、現代等等,都是財團啊!當然,日本也有,而且搞得更好。

究竟怎麽搞,怎麽設計,怎樣與宏觀發展結合起來,讓這個資本產業組織為中國服務,這是技術層麵的事情,我相信有的是辦法去解決。套用改革之初的話講,這就是用資本主義的方法,做社會主義的事情,怎麽就這麽難呢?!

16 改革的成功與否主要看政府幹部隊伍的狀況

最後講講中國的改革,這個改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看政府幹部隊伍的狀況。對於現在的改革紅利,高談闊論的多,其實這種人大多都是言論界的人士,名氣雖然很大,但不是真正幹事的,現實當中,改革紅利的取得是相當困難的。

現實情況裏麵,總書記提個口號,指一個方向,這是他的工作,這是政策。按說政府部門就要出政策路線圖,來配套實現政策落地。但我們不是這樣做的,總書記喊一句口號,我們就出個政策文件,把口號記下來了,口號還是口號。更麻煩的是,在口號之下,啥事都可以幹,啥事都敢幹,這就是亂的起源。

表麵上,中國有一個總書記,下麵有兩千多個縣;實際一看,其實中國除了上麵有一個總書記之外,下麵還有兩千多個“總書記”,都在那裏學著總書記喊口號。這事看著稀奇,其實一點不稀奇,現實就是這樣。

改革,能把這事改了,就是巨大的進步,改革就是要求,既然是政策,那就要拿出政策路線圖出來,幹什麽定下來之後,怎麽幹也要定下來。目前,這個是缺位的,最多就是糊弄幾句。

本文作者:陳功,安邦谘詢首席研究員;來源:反做空研究中心(有刪減)

所有跟帖: 

一潭渾水要想變清,不來個一鍋端,難上難. -chatroom- 給 chatroom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0:11:46

“麵臨空前的軟合圍”,能看到,就說明是個明白人。說直白些,就是有個... -破棉襖- 給 破棉襖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0:15:21

我在美國,買了個浙江永康生產的炒菜鍋,號稱是采用了納米科技製造,世... -路邊的蒲公英- 給 路邊的蒲公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0:18:53

納米科技與把手掉了啥關係? -chinomango- 給 chinomango 發送悄悄話 chinomang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3:09:18

被忽悠,買了個山寨貨 -85858585- 給 8585858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7/2016 postreply 00:28:35

路邊的蒲公英 發表評論於 2016-02-26 10:18:53\r\n把手螺絲鬆了不知道?... -三竹齋- 給 三竹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0:22:39

經濟的基礎是市場而不是其他,製造生產必須以這一基礎運行。你老百姓就... -no9- 給 no9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0:56:34

號稱是采用了納米科技製造,\r\n--------\r\n\r\n納米=騙子。\r\n凡是帶納米二... -longmarch- 給 longmarc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1:05:27

總之,經濟被經濟博士玩砸了,萬眾創新,大眾創業,金融創新,改革紅利... -Armin- 給 Armi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1:13:40

中國就是應該 踏踏實實把產品質量搞上去. 產品要精益求精. 從而提高產... -neoreturn- 給 neoretur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2:21:03

\r\n陳先生的分析是有實證為基礎的,但是,問題看得淮,不等於建議就可行... -賺錢是正路- 給 賺錢是正路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6/2016 postreply 12:26:52

光看小標題就知道是外行胡tm扯淡,還什麽資本過剩……隻聽說過缺錢,資本從來就沒有過剩的時候 -maturedpeach- 給 maturedpeach 發送悄悄話 maturedpeach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7/2016 postreply 18:29:33

滑天下之大稽。又是什麽外部陰謀論。 -yuan222- 給 yuan222 發送悄悄話 yuan22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7/2016 postreply 23:34: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