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

回答: 和小桃兄再商榷...tomcat772016-01-28 01:49:20

Tom兄,謝謝你的回複。我感覺我們可能誰都不能說服對方了,不過這也沒關係,很多課題都是這樣的,討論的本身有時候比結論重要,討論的本身幫助我們磨礪思路,提高思辨水平。這個世界裏的事情本來就錯綜複雜,有十個維度的因素在起作用。人類總是追尋用建模型的方法來揭示這個世界的規律,想法很好,可苦於我們觀察世界的能力隻有四維,且四維裏麵的事情還常常看不清楚,所以我們建的模型隻能逼近規律,不能揭示規律。

你寫得東西我會仔細思考,不過我過幾天就要回國了,可能後麵一段時間上WXC就不方便了,臨行前匆匆匆匆做個回複,不周到指出請諒解,並歡迎指正。

你關於Big Mac Index的解釋我部分認同,一時也想不去更好的辦法說明我的point,這裏就提一個分析思路吧。其實你說的理由,用在香蕉上也一樣。香蕉是更被普遍接受的一種水果,分布極廣,也包含了種植到物流的信息,可你要是用香蕉去衡量中美之間的物價,你會覺得中國的通脹太恐怖了。好吧,你會說,香蕉不是一個好的例子,因為它隻是一種水果,沒有代表性。OK,那我們換一個吧,玉米怎麽樣?玉米在兩個國家都是主要糧食類作物之一,玉米在美國大量用於各類食品,在中國也一樣,中美加起來人口16億,你說是吃Big Mac的人多呢,還是直接間接食用玉米的人多呢?美國的大玉米,我們這裏打折的時候一美元買6個,你要是拿這個跟中國比,中國的通脹更恐怖了。好吧,可能你又說玉米也狹隘,那牛肉怎麽樣,這個算主食吧?我們以同樣品質的牛肉來比的話,中國的進口超市的價格很高很高。如果這些你都不喜歡,那我們用3個商品組一個包,1/3香蕉,1/3玉米,1/3牛肉,這比Big Mac合理一些嗎?還是不合理嗎?我們再加個汽油價格怎麽樣?綜合我的意見是,任何單一的商品用來比較兩國的貨幣價值都不合適,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偶然性。應該用一攬子商品比較好。

關於中國通脹,你的用M1/GPD的方法證明中國的通脹並不高,用Big Mac Index說明中國CPI大約隻有1.78%。好吧,那作為一個在企業裏跌打滾爬的人,我就要提一個問題了。據我知道中國體製外的企業,過去10年每年工資的平均調薪幅度大約在每年8-9%左右。如果每年通脹隻有2%左右,企業每年漲8-9%,連續十年,難道是企業管理者們都瘋了嗎?每年7%的差異,10年compound起來是一個驚人的比例,勞動者們都富得冒油了嗎?沒有,實際你去企業打聽打聽,大家手頭都很緊,甚至認為生活水平比幾年前有下降。這怎麽解釋呢?

華為是一個非常不典型的例子,華為的背景非常複雜,華為身上經常發生一些外界看不懂的事情,不能用它的事情來類比。我本人因為朋友關係,知道一點華為當初起家的情況,這裏不便多說。這不是一家一般意義上的民營企業。國內有大量的有創造性的民營企業,苦於融資困難。這樣的例子我聽過見過很多。Tom兄如果有機會去沿海江浙一帶民營經濟發達的小城市走一走,會非常有感觸。還有,如果你坐下來跟一些銀行的管理人員聊聊,聽聽他們放貸的過程是怎麽樣的,他們平時開什麽會,關心些什麽問題,哪個行長最近為什麽被批了,你會明白我說的話不是基於看幾家公司的債券,我是從大量的觀察和業內人士交流中摸到的一些規律。

Tom兄熱愛故土的拳拳之心隱隱可見,我感同身受。不過,中國的問題不能隻看數字,還要看數字下麵的潛規則,數字下麵那些不上大雅之堂的故事。那些故事,訴說著人心,訴說著數字的來曆和真偽。寧尊大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我個人拙見,中國的事,表麵的隻是文章,下麵的才是細節,潛規則決定了細節。這是中國的獨特性。如果不知道細節,你就不知道同一卡車糧食可以在中儲糧倉庫前後開3圈,賣3次,隻要給經手人好處。那麽我們的糧食儲備數字對嗎?如果不知道細節,你就不知道同一個物業可以在幾個銀行之間反複抵押,圈出幾十倍的貸款,那麽我們的資產,現金流收益和壞賬準備對嗎?如果我們自己的資產的數字都會錯幾倍的,那怎麽計量消費和負債?那我們算的CPI有多準? 如果你見過這些人,參加過他們的會,去看過他們的倉庫,翻過他們的報表,我相信Tom兄你會跟我一樣,陷入沉沉的思考,我們看的數字都對嗎?當模型和眼前的現實發生巨大偏差的時候,我們選擇相信哪一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