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兄,謝謝你的回複。看得出你對經濟和貨幣學頗有研究,很欽佩 。申明一下我是搞產品技術的,經濟學是業餘愛好,所以隻能就事論事地談談我的看法,回答一定不專業,請諒解。
我覺得Big Mac Index不是一個好的指標。主要有3點原因:(1)Big Mac Index基於用單一商品衡量purchase price parity的假設,它的本意是衡量不同地域貨幣的相對購買力,是個橫向關係,而通脹是個縱向關係。所以用Big Mac Index來看通脹這個方法本身,並非用其長處。(2)Big Mac Index的基礎是一個假設,即Big Mac這個產品是一個可以橫向類比的、貨幣價值的一般衡量物 (universal gauge of purchasing power), 這個假設具有非常強烈的美國色彩,因為McDonald在美國鋪天蓋地。搬到中國就不太合適,因為中國人大多數不吃這個東西。我大致匡算了下,McDonald去年營收$27 billion, 其中美國$9 billion, 中國估計最多$1 billion. 占各國餐飲總消費的多少比例呢?分別是千分之3, 百分之1.3. 這個還是說明問題的,這個一般衡量物的假設不成立 (3) 中國的消費結構不同,中國現在買個房子很多要兩代人的積蓄加一輩子還債,美國要輕鬆很多,從房價收入比就可以看的。這些因素必須考慮。所以,Big Mac Index隻能用它的原理,再把它index到一攬子商品價格,這樣有可比較性。至於這一攬子是什麽東西,把70%人群的每月80%的消費類別做一個categorization, 就可以啦。
貨幣供應量的討論比較複雜,我們的意見也不一致,主要不同點是居民存款。你認為居民存款相當於美國的IRA和Keogh balances, 所以大家都剔除出去,這樣比較才公平。我覺得美國的IRA和Keogh balances應該對應於中國的養老金和醫保,大家都是long term savings for retirement purpose, 很合適。居民存款不列入中國M2有點牽強,正因為中國社會沒什麽保障,這筆錢其實是multi-purpose的,買個房生個病,一會兒就花完了,這樣的例子很多。其實是一筆天雨修屋漏的錢,應該算liquid asset.
好吧,for discussion,我再退一步吧,把居民存款剔出去又如何呢?中國2015年居民存款餘額43萬億,合$6.6 trillion. 其中60%定期,40%活期。活期總不好意思剔吧,那個是close substitute to cash. 好吧,就剔定期吧,那就是$4 trillion. 中國的M2是$22 trillion, 剔除以後,Adjusted M2 = $18 trillion. 相對於中國的GDP, 依然高得厲害。
其實中國需要超發貨幣是一種無奈的需求,實體經濟不能創造利潤,有活力的企業融資困難,基礎貨幣流失嚴重,外資出逃堵漏艱難,為了維持經濟體需要的基礎貨幣,必須不斷超發,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你看看現在央行一周就要投8500億的流動性,實屬無奈啊!根據中國的貨幣投放的規模,我測算我們的實際CPI大約是9%。有機會以後我來寫。
粗糙不對之處請批評指正。我喜歡心平氣靜地談論問題,喜歡嚴謹的思維和邏輯分析帶來的快樂,喜歡交流的愉悅。我們能夠平和地探討問題,是幸事,也是我的榮幸。論壇中幾位,從來不看到他們有嚴謹的思辨,有推理的邏輯,有詳實的借事喻理,一開口就是給別人戴個帽子,嘲笑幾句,然後哈哈走人,此等水平不知道他們自己汗顏否。我很希望我們這樣平和的分析能夠給他們一些啟迪,做嚴謹的學問很難,但嚴謹贏來的自身的收獲、他人的尊重;而輕浮隻是在水中望月,虛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