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由來已久?錯了(轉貼)

來源: 山龍 2015-10-30 00:23:1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280 bytes)

“四大名著”由來已久?錯了

1949年之前,沒有“四大名著”之說

在中國,用“四大名著”指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已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文學常識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常識從建立到流傳,至今不過數十年而已。
 
古人有把若幹個人或若幹部作品放在一起,冠上一個總稱的習慣。比如明朝時,王世貞將《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列為所謂“宇宙四大奇書”,馮夢龍又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稱為“四大奇書”。到了清朝,金聖歎評“天下六大才子書”,包括《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研究白話文學史的胡適則說,“吾國第一流小說,古唯《水滸》《西遊》《儒林外史》《紅樓夢》四部……”這幾種說法中,沒有一個同時列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書。
 
簡言之,1949年前,並沒有“四大名著”這一說法。
 
1949-1966年,四本書印數很大
 
195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建社,由馮雪峰任社長、總編輯。他上任之初,提出四項出版計劃,其中包括“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及民間文藝”。隨後,配有出版前言、注釋條目,並由沈尹默題寫書名的《水滸(七十回本)》(1952年9月)、《三國演義》(1953年11月)、《紅樓夢》(1953年12月)、《西遊記》(1954年6月)相繼問世。
 
在《水滸》出版後,“《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各大學、中學、報館、圖書館、研究所,甚至一些演劇隊都紛紛邀請該書的責任編輯聶紺弩去做報告,北京舊書攤上早曾廉價拋售的古舊小說,價錢頓時提高了,人們普遍議論,‘看來共產黨還是需要過去的文化的’。僅僅《水滸傳》一書的出版,就改變了社會上對古代文化遺產的糊塗觀念……”當時《人民日報》發表的短評,名為《慶賀<水滸>的重新出版》。
 
這幾本書在當時能點校刊印,有著特殊的曆史背景。1953年7月,在中科院文學研究所古典文學組的會議上,鄭振鐸轉達周揚的指示:“及早把最流行的小說如《三國演義》《金瓶梅》等,全麵地介紹出來,即重新出版。”但《金瓶梅》直至1985年,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點校版。《金瓶梅》被冷落,與毛澤東的態度有關,如其所說,“《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
 
依照相關統計,1949年10月—1966年4月,《水滸》印了267萬冊、《三國演義》印了646萬冊,《西遊記》印了379萬冊,《紅樓夢》印了284萬冊,是當時古典文學類圖書中印量最大的幾種。由此可見,這幾部古典小說的出版,在當時確實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文革”期間,這四本書被特許出版

至“文革”爆發,圖書出版被嚴重影響,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幾部古典小說也在封存和不允許發之列。針對這種不正常的出版狀況,1971年7月,周恩來在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上做出批示,“有的地方把封存的圖書都燒了,我看燒的結果就是後悔,應該選擇一些舊的書籍給青少年批判閱讀,使他們知道曆史是怎麽發展來的……把《魯迅全集》和《紅樓夢》《水滸》等古典名著封起來幹什麽?這不是滑稽得很嗎……有些舊書可以重印,圖書館應該清理、開放。”在這裏,周恩來提到《水滸傳》和《紅樓夢》時,使用了“古典名著”這個詞。
 
得到風聲的沈從文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如今年能度過夏秋三關,到四史印出發行時,和傳說廿八種舊書解禁中《三國》《水滸》《西遊記》《紅樓夢》四大著作,為加點新注解供編注參考,倒比較近於實事求是。” 沈從文將這幾本書稱為“四大著作”,與“四大名著”的說法已比較接近。
 
不久後,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中央要求各地書店投放《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以顯示中國圖書市場的繁榮。然而,此時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新華書店總共隻存有這四部書3800多部,不敷使用。於是中央通知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將這些書向尼克鬆將要訪問的北京、上海、杭州分別投放1000部、700部、400部,其他15個城市各發20—50部,並規定“隻賣給外國人,不供應國內讀者”。
 
這種做法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反響。周恩來指示:“馬上通知上海、杭州,不能那樣辦,那樣辦是錯誤的。如果沒擺出來就不要擺了,已擺出來,賣光算了。”這幾部小說隨即重印,至1972年4月,《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印了20萬部公開發行;到年底,這四部書共計印137萬部;1973年,《紅樓夢》又加印50萬部,依舊供不應求。1972年以來,內地還從海外進口了大量古舊書籍。以“四大著作”為例,僅1973年春節後半個月就郵寄6909部;1973年10月12日—20日郵寄11190部。
 
1975年8月14日,毛澤東要求,對《水滸傳》“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印在前麵。”15日淩晨,國家出版局就收到姚文元傳達的指示,很快北京、上海等各地,出版了大量各版本的《水滸傳》。由於“書荒”的原因,“四大名著”幾乎成了人們的必讀書。在“1978—1984年期間對個人影響最大的書”的調查結果中,位列前三名的是《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排在第五名。
 

及至80年代,“四大名著”的說法才流傳開來

 
上世紀80年代,“四大名著”的說法已經流傳開來,如1981年出版的鄭國銓等編著《文學理論》一書中,說到“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將紛紜繁複的生活事件……組織在一個完整的大廈之中。”1983年紅旗雜誌文藝部編的《論文藝與群眾》中,收有一篇署名田丁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型論》,說到“《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所以成為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同它們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是分不開的。”
 
使用“四大名著”名義出版這幾本小說,則是90年代以來的文化現象,較早的有《漫畫四大名著》(長征出版社,1995年)、《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合訂珍藏本)》(海天出版社,1996年)等。進入21世紀,在名字上加冠“四大名著”的書,從小說叢書到研究論著,就更是汗牛充棟了。
簡而言之,“四大名著”這一說法是1949年後,伴隨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幾部書的大範圍傳播,才逐漸出現並深入人心的。也就是說,這幾本書被稱為“四大名著”,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是古典小說中水平最高的作品,隻不過是因為種種原因,它們的讀者最多,而約定俗成罷了。

所有跟帖: 

“文革”期間,這四本書被特許出版,由於“書荒”的原因,“四大名著”幾乎成了人們的必讀書。 -山龍- 給 山龍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30/2015 postreply 00:25:45

70年代初,72年時就有大量的圖書出版,一類是內部出版物,主要是蘇聯時期揭露官僚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小說, 第二類是公開出版的教科文 -reader007- 給 reader007 發送悄悄話 (313 bytes) () 10/30/2015 postreply 18:07:56

這個說法也不公正。這四本書早就是公認的中國長篇小說的優秀代表 -Chiyankun- 給 Chiyankun 發送悄悄話 Chiyankun 的博客首頁 (1212 bytes) () 10/30/2015 postreply 21:36:02

《金瓶梅》就因為性描寫而被冷藏,實在冤死 -校園歪脖樹- 給 校園歪脖樹 發送悄悄話 (302 bytes) () 10/31/2015 postreply 07:24:4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