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哪個年代和哪個城市的,以我所知和經曆的不符。當時的城市糧食定量是根據年齡、職業來定的,農村是根據自己的生產來定的。

不知你是哪個年代和哪個城市的,以我所知和經曆的不符。當時的城市糧食定量是根據年齡、職業來定的,農村是根據自己的生產來定的。一般城市居民根據年齡從10多斤(記不太清是12還是18)到28斤,學生到高中、大學就是32斤,機關職員、幹部是28斤,工人是32斤,重體力勞動工人可到35斤以上。地域不同糧食種類的比例不同,粗略講南方70大米30粗糧,北方70麵粉30粗糧(少量大米,如哈爾濱2斤)。另有副食品如豆腐之類。平心而論在當時的條件下,城鎮居民的這種分配是非常公平的、照顧人民大眾利益的。在農村如是產糧地超過34斤也是可能的。農村的情況很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可講清的,就不在此囉嗦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