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的曆史悲歌
張宏良
曆史是一麵鏡子,會將現實照得十分清楚。並且越是相近的曆史,照得就會越是清楚。科學發展觀的朝雨暮雲,虎頭蛇尾,應該引起我們深入思考。
從十六大到十六屆六中全會形成的科學發展觀,是中國曆史上特別是改革史上一個堪稱偉大的曆史轉折。
在國內理論和政策方麵,用科學發展觀取代經濟發展觀,用以人為本取代以資為本,用和諧社會取代叢林社會,用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取代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並提出了建立“五有社會”——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學有所教、勞有所做、老有所養——這 個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在外交方麵,用“秉持公道、伸張正義”取代了“韜光養晦、絕不出頭”,重新恢複了社會主義大國姿態。在實踐方麵,胡錦濤執政後第一個去的地方是革命聖地西柏坡,第一個出訪國家是社會主義朝鮮。並在西柏坡鄭重宣誓,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
科學發展觀這一內容豐富、旗幟鮮明的偉大轉變,振奮了久已麻木和絕望的全國人民,親切地把這一轉變稱之為“胡溫新政”。2007年春節全國自發地形成了給總書記和總理拜年的網絡浪潮,“胡哥你好!”、“總理辛苦了!”的民間拜年聲,響徹整個網絡。人民再次燃起了希望,中國再次燃起了民族複興的理想主義大火。
可是,人民的歡呼聲還沒有落下,一瓢又一瓢的冷水便澆向人民心頭,最終完全澆滅了人民的希望。先是對科學發展觀作出了自殺式解釋,說什麽科學發展觀的要義是 發展,一句話就又退回到了貓論原地。接下來又是西山會議商討要摘掉共產黨的牌子,又是讓少數人暴富的股權分置改革,又是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賤賣銀行股改革, 又是房價火箭般上升的開發商製度改革,又是“救美國就是救中國”,......,前總理直接扯出了普世價值的大旗。科學發展觀也就到此壽終正寢,變成了令 人感歎的天際暮雲。
最初令人振奮、讓人充滿希望的科學發展觀,最終失敗在什麽地方?就失敗在那句“不折騰”上。試圖不鋤強而扶弱,不劫富而濟貧,不懲惡而揚善,不除奸而強國, 不折騰而轉變,結果隻能以失敗而告終。道理很簡單,弱者是強者欺淩的結果,窮人是富人掠奪的結果。所以,不鋤強便不能扶弱,不劫富便不能濟貧。鋤強扶弱, 劫富濟貧,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責。你不折騰少數壞人,少數壞人必然會去折騰人民。這就 是科學發展觀失敗的最直接原因。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當時胡錦濤和黨中央為什麽要提出不折騰?原因同樣很簡單,就是不敢 相信群眾,不敢依靠群眾,更不敢發動群眾,怕群眾一旦發動起來會折騰到自己頭上。國內外敵對勢力恰恰是抓住了中央怕折騰這個弱點,便不斷以“顏色革命”的 折騰相要挾,迫使中央一退再退,最終完全放棄了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容,重新回到了兩極分化的老路上。可以說,當時中央對國內外敵對勢力折騰“顏色革命”的 威脅,除了傳統打壓手段之外,沒有任何有效的應對之策,如果不是中國老百姓在左翼愛國力量帶領下堅決反對顏色革命,中國早就變成第二個蘇聯或者第二個中 東。
由此可見,科學發展觀失敗的悲劇就在於,科學發展觀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社會曆史發展的根本要求,但是卻又不敢發動群眾去貫徹這一曆史要求,結果就隻能以失敗而告終。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句話在當今中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一方麵,我們科學發展觀的失敗,在於中央沒有發動群眾;另一方麵,敵人“顏色 革命”的失敗,則是因為左翼愛國力量發動起了群眾。2012年席卷全國的九月愛國運動,就是群眾已被發動起來的典型,全國就一個口號——打倒漢奸,遊行隊伍就一張畫像——毛主席像。有這張畫像和這個口號,就算判處了“顏色革命”的死刑。
目前,習總再次揚起了民族複興的偉大風帆,最終成敗的關鍵,仍然是取決於群眾,取決於敢 不敢和能不能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和發動群眾。如同此前我們一直強調的那樣,加強中央集權這第一步已經跨過去了,關鍵是擴大百姓民權這第二步能不能再跨過去,如果這第二步也能再跨過去,中華民族複興將一片坦途。相反,如果跨不過去,中華民族的解體就不可避免。
這是民族複興最後的時刻,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張宏良微信文章,微信號zhanghongliang102
20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