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有何價值?

來源: 蹣跚美國 2014-12-30 09:12:0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174 bytes)
在科羅拉多州府丹佛,有一所孔子學院,還有一所孔子課堂,是獨立的。我們為孔子課堂做過很多支持和誌願工作,為此轉載此文。

摘要: 孔子學院有何價值?!
——孔子學院成立十周年之際訪美國《中美郵報》社長、丹佛孔子課堂理事長屠新時,追問孔子學院:是經濟大國的文化侵略?還是中國政府的政績工程?孔子學院的存在到底 ...

孔子學院有何價值?!

——孔子學院成立十周年之際訪美國《中美郵報》社長、丹佛孔子課堂理事長屠新時


                                      屠新時參加第九屆孔子學院大會

追問孔子學院:是經濟大國的文化侵略?還是中國政府的政績工程?孔子學院的存在到底有何價值?

加拿大《世界華人周刊》記者李峰 
2014年12月7日-8日,第九屆孔子學院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孔子學院起步至今正好10年,目前全球已有126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75所孔子學院和851個孔子課堂,累計注冊學員345萬人。一方麵,孔子學院正在全球興旺發展,中國文化借此向全球展示;另一方麵,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孔子學院從一開始就受到多方質疑:是經濟大國的文化侵略,還是中國政府的政績工程?孔子學院的存在到底有何價值?
屠新時先生是我們海外華文傳媒領域受尊重的前輩(1987年留美前是上海《青年一代》雜誌副主編),同時也是一位向海外推廣中國文化的踐行者。1997年秋季起,他就先後在美國兩所大學開創《經典中國書法與文化》課程,將書法藝術與文化哲學相結合,成為一門正式選修課;其書法作品曾作為給總統的禮品進入美國白宮;2010年屠新時榮獲美國名人研究學會(ABI)頒發的“國際文化成就獎”;其2幅書法作品1999年起被丹佛市藝術博物館中國館永久收藏,並長期展出達12年。
早在2004年,屠新時就在丹佛創辦了漢字書法文化院,這是一個不隸屬於任何政府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注冊的獨立機構。通過書法教育與文化傳播,他將中國文化在當地和國際範圍中做了很為成功的組織、發展和傳播工作,舉行了近十次國際文化交流、學術和展覽活動。可以說,在中國文化海外傳播實踐中,在文化的雙向交流對話中,屠新時先生也許做的不是最大,也非最好,但他卻是有經驗有成就的傳播者之一。
在8日“第九屆孔子學院大會”閉幕之後,《世界華人周刊》和華人網絡電視台聯合采訪了屠新時先生。我們采訪的主題是圍繞中國文化海外傳播及海外華文媒體發展的瓶頸。采訪中,屠新時先生不願對孔子學院做任何分析解讀,隻就自身經曆來講述中國文化海外傳播中的體驗和價值。
以下是訪談實錄,已經過屠新時先生本人審閱。


《世界華人周刊》:在中國書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交流與傳播過程中,您做了很多紮實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您認為我們要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需要在哪些方麵去努力?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麵臨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在丹佛創辦孔子課堂

屠新時:很高興這次我們在廈門相遇,也看到你們國內公司出版了很多好書。
我這次來廈門是參加孔子學院年度大會,也是成立十周年的大會。我是作為丹佛孔子課堂的董事長參加這次會議的,我想先從我們的孔子課堂說起。
我們的課堂在美國應該說是第一所獨立的孔子課堂,不隸屬於一個學院的,是獨立法人的非盈利教育組織。我們孔子課堂的創立當時受到中國駐芝加哥總領館黃屏總領事的推薦,認為我們在當地的文化傳播和高等教育方麵有了很好的基礎。雖然我們不是一個很大的傳媒,但是在當地是非常難得的一個華人華文教育和傳媒機構。2006年夏我們開始和國家漢辦合作,到現在已經有8年時間了,在美國是第一批孔子課堂。當時我就覺得,在海外做文化傳播是一件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事,同時也是一件很艱苦的事。說實話,靠這個是賺不了大錢的,但人要有點奉獻精神和責任感,我們不是為賺錢而去做、去討生活,而是真正為了讓中國文化與世界對話,讓美國人民真正了解什麽是中國文化,什麽是當代中國人。從這個角度,我覺得我們有很多事可以做,人生的實踐充滿意義。
當時我們結合兩塊,一塊就是我們1994年就創辦的報紙《中美郵報》。報紙是一個很好的平台,這一塊使我們和當地的華人社區、當地的美國政要和主流社會產生了相當多的接觸聯係。第二塊就是我在美國的兩個大學開設了中國文化和中國書法的課程教學,這是有3個學分的正式選修課,我把它命名為《中國傳統經典書法》和《中國書畫入門》。這兩門課當時在孔子課堂成立之前已經開設了好幾年,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很多洋學生一邊學中國漢字,一邊學中國書法,而且通過這麽一個渠道,他真正了解到一點中國文化的精要,確實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這也是我自己覺得在海外做的一件有成就感的事,真正地把中國文化傳播到這些洋學生的心裏麵去,讓他們真正喜歡中國文化而不是做表麵花樣,文化傳播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可以影響年輕人的一生。
傳播中國文化就要展示文化魅力
我覺得,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說,傳播中國文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展示我們文化的魅力,讓國外的洋學生也好,一般的普通民眾也好,真正欣賞和喜歡中國文化,而不是強加於人。我們一致的觀點就是,我們把我們的國粹,我們最好的寶貝介紹給你,和你共享,而不是強加於你,你喜歡就好好學,你不喜歡,也不要緊,但是你可以做個比較。東方的和西方的,當你比較的越多,對世界的了解越多,對自己看得越清楚,對你一生都會有用。
這些話我剛開始說的時候洋學生不是很理解,他們通過一個學期,有的是兩個學期、三個學期,漸漸明白並越來越喜歡中國文化。大學裏一共四年,科羅拉多大學有一個學生他一共學了三年半、七個學期的課程。他把我這門課作為他在大學裏一直沒有間斷的一門學科。這個現象在大學裏很少見,最後還在畢業期間辦了個人書畫展。這個課程對很多專業來說不是一門主要的課程。有一個大學生在他的期終論文中寫道:“中國書法這門在我的學科專業裏是最不重要的一門課,但是我在你這裏學習卻是收獲最大的。”聽到這些我覺得很自豪,中國人對文化的傳播,傳授到他心裏去了,他能有一些收獲,這個是我最自豪的。我告知學生,也許書法對你人生是“無用”的,但其中的思想方法,陰陽,虛實,動靜等等的關係和轉換,是豐富的哲學觀念和方法,這是“無用之用”,有大用。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就去體會、去思考:中國文化到底要怎麽樣走向世界?這是有些規律,需要總結,需要理性提升和發展的東西。
借書法傳遞中國文化精髓
比如說我們的書法。其實對於外國人來說,書法是比較難的,因為有文字的障礙在裏麵,你不認識這個字的話,可能不會理解是什麽意思,美在什麽地方。所以,學習激發興趣尤為重要。書法每一個字,很多外國學生覺得是很漂亮的結構像一幅畫,一個具象的抽象表現形式,但是同時字又有含義,這種藝術形式西方沒有。我讓他們去比較中國書法藝術和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作品。從20世紀四十年代開始,西方有個叫抽象表現主義的畫派,它的主要工具就是筆,刷子,常用黑白兩色,它有一種結構張力,有一種律動,黑白平麵分割,有一些藝術上的元素。但是它的結構是無意義的,沒有邏輯關係,沒有平衡,沒有筆道,也沒有文字的信息。我就讓學生們去進行兩者比較。我們中國書法和西方表現主義畫派有非常相似的一麵,在造型上、筆墨上相似,同樣是兩種顏色。但是我說,你通過學習,會了解中國書法的內涵比它要豐富得多,書法能表達內心和精神,“書為心畫”。
中國的書法作品,兩個字也好,四個字也好,表現的東西在文字裏麵是言簡意賅,微言大義,文化含量是字數的一千倍,一萬倍。比如說“和而不同”,比如說“飲水思源”。我把這些字作為基本內容教授給學生,而且教他們這些字裏麵的豐富文化內涵和人文內質。
比如說“和而不同”,中國人講要和,但不應該相同,如果同的話,世界就不是千變萬化的了,不是百花齊放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個是全人類相互和諧相處的最重要的原則。聯合國的秘書長就曾經提出過“和而不同”的觀念,這個是孔夫子的思想。這四個字看上去很簡單,而且寫的話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那些學生通過書寫練習以後,就把“和而不同”變成書法作品表現了出來。他是一邊在寫,一邊在思考中國文化的內容,對他來說是一種雙重的收獲:一方麵是視覺藝術的一種結構、平衡、黑白、線條的美,另一方麵它所表現出來的是內涵對他很有衝擊力。
比如說“飲水思源”,這是我每個學期都要求學生寫的字。通過這幅字,我讓他們了解了一個中國文化當中非常重要的觀念——尊重。為什麽中國人對老一輩特別尊重?為什麽對老師特別尊重?為什麽對自己的父母特別尊重?這要講究孝,就像喝水一樣。當你喝水的時候就要想到源在哪裏,你父母是你生命的源,你老師是你知識的源泉,有了他們才有你,所以你要尊敬他們,你要知道回饋。中國人為什麽講究要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原因就在這裏。有一個同學,他聽了之後很有感觸,正好是聖誕節之前,他用這四個字寫了一個賀年卡送給媽媽,他媽媽看了以後感動得哭了。她說我的兒子長大了,知道父母親對孩子的那種感情——這就是文化傳播的力量。
中國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看上去很簡單,字也不多——中國書法就是三兩種顏色:白紙、黑墨、紅印——但卻是千變萬化。它表現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有不同的字體的表現形式,比如一個字可以有真草隸篆行等五種不同的字體。所以同樣的內容,可以表現不同的文學品位、思想、藝術情趣。尤其是草書,它的線條的流動,相互之間的連接,能把你的情感表達出來。書法承載著世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藝術家的生命激情。
書法非常能表現中國哲學思想,因為對於一幅字一幅書法作品為說,好壞不在於某一個字特別好,而是整個篇幅要好——要講整體和個體的關係,個體再好,如果整體沒有很好的配合和相互的協調,整幅作品不可能好。這就是中國文化為什麽特別講究整體的作用,個人要服從集體,然後在集體裏麵發揮你個人作用。當你一個字好的時候,其他的字相互配合,而且整幅字的文字結構、內容、字的大小、運筆的快慢,黑白之間相互協調都好,整個作品才是成功的。老子說“計白當黑”,虛實,疾澀,動靜,小大,中國哲學思想在書法裏麵都體現出來了。



屠新時接受《世界華人周刊》和華人網絡電視台專訪


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核心在於傳播者
這次我在孔子學院大會上也特別談到這些,我們的書法也好,我們的很多藝術也好,表麵上看上去很樸實,很簡單,但是要深入淺出,這是文化傳播的高境界。看上去是簡要的基本的東西,方法,概念,但是它必須承載著文化裏麵非常豐富厚重的人文內涵,這個才是有效的文化傳播。看上去是簡單的方法,往往最重要,要讓初學者聽得懂,又讓深思有學問的人又能有所得。如果你拿起毛筆隨便胡亂劃拉幾個字,歪歪倒倒的,或是隨心所欲的,就不是書法藝術,這隻不過是玩玩而已。所以我就提出,中國的書法也好,文化傳播也好,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你自己要對自己的文化有非常準確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研究。我認為這個是核心,就是中國文化傳播,傳播人很重要。你是播種人。
當你一個人在外麵的時候,你是代表一個中國人,代表一種文化。很多洋學生是一張白紙,如果你把自己都沒深入了解的東西,甚至是把錯的東西傳授給他,他將來再要改回來的話比學還要難。我們孔子學院現在也提倡寫毛筆字,但是我特別強調:必須要對老師做一個嚴格的而且有企劃的培訓,而不是你不懂何謂正確的執筆和用筆,不知道什麽是平衡和結構,拿起筆來來隨便寫寫字就叫毛筆字,就叫中國書法——這樣就把中國文化粗淺化、表麵化、庸俗化了。這種做法某種意義來說對文化是種傷害,而不是傳播。所以我一直強調這點,對自己文化要自信,要熱愛,對自己的文化要深入思考和學習,你才有資格站到海外的講台上去介紹中國文化。
剛才你也談到怎麽樣去傳播文化,這點就是核心。就是說你作為文化傳播者,對自己要有非常高的要求和非常努力的學習過程。如果沒有準備好,就不要隨便去做所謂的傳播,你做得不好,反而是傷害文化的準確性和它的完整性,在這裏,光有熱情是不行的。

傳播漢語不能放棄形美
孔子學院是以漢語教學為主線的。現在開始特別強調中國文化和學術的交流和提升了。魯迅先生曾提出,漢字有三美——“形美、意美和音美”,音美和意美在漢語教學裏麵經常可以做到,形美就是表現文字的美,書寫美。在這點上,很多海外教學是缺乏的,甚至是忽略的。因此我就覺得,要準確完整地把中國漢語教學推到世界,千萬不能把形美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丟掉甚至是完全忽略了。這些東西要憑老師去好好地教,好好地去學,學是教的基礎,要自己訓練。要在課堂上現場書寫,展現出漢字書法的大美,以這種美去打動人,征服人性,這需要本領。為什麽一個書法家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訓練?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訓練的過程,學十年的人,和學一年半年的人,寫出來的字是不一樣的,對文化的理解感悟也是完全不同的。同樣寫一個字,同樣一個筆畫,力度、氣韻、相互的連接、所謂的平衡,這裏麵差距很大,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深邃深奧之處。

要把中國文化的精髓傳播出去
我覺得把傳播做好,首先是要真正把我們的師資力量提高,對中國文化的總認識要提高;其次就是,文化傳播是個長期的過程,不能太講究熱鬧,整天搞嘉年華,搞節日,不能隻是過年包個餃子,剪個紙,用毛筆隨便寫兩個漢字,這個就叫我們中國文化了。當然這是文化的一部分,但隻是很表麵化的東西,你不能光用幾個中國文化的元素去表現一下就叫中國文化。時間長了以後,可能外國朋友反而對你的文化有另外一種看法,覺得中國文化就這點東西,有什麽博大精深?有什麽幾千年傳統?不就是這兩下子嗎?其實這樣就是把文化粗淺化了。
我覺得現在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把中國文化真正的內涵,豐富乃至精神精髓的東西傳播出去,既是形而下的訓練法,又有形而上的哲學理念和“道”,相互依存和變通,這是一個難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屠新時書法作品

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還在起步階段
我一直跟國內的一些傳媒朋友說,我們這十年來,孔子學院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海外開辟了一片東方文化風景,是千年來所沒有的。但是,其實還在起步階段。文化傳播是幾代人的事業。
為什麽這麽說?就拿美國來做例子吧,美國在1949年新中國解放到1972年尼克鬆訪華,將二十多年的時間裏,美國的郵政局不允許任何一張紅色中國的印刷品進入美國。正是因為當年這樣的所謂的麥卡錫主義,反共反華,導致很多的美國百姓對中國的文化、當代中國的了解非常粗淺,非常有限。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恰恰日本人、韓國人花了大量的金錢乘虛而入,在大學裏開設日本文化和韓國文化課,他們在上個世紀占了先機。
我十七八年前去夏威夷大學,看到一幢很大的韓國文化研究中心,那個時候海外還根本沒有孔子學院,沒有中國文化的傳播。韓國、日本,他們的很東西其實都是中國的:日本的書法都是從中國學來的,韓國的東西就更多了,甚至於20年前韓國大量的標牌、街道名字都是漢字的,隻是後來才硬是把它改成韓文。據我的一些日本朋友介紹說,日本的皇宮裏麵,寫日本天皇的日常生活記錄,至今為止還是用漢字。書法是日本在唐朝時從中國學去的,當然這一千年來,它有它的發展,比如創造了日本平假名書法和與漢字混合的書法。但是另外一方麵它還是保持了漢字書法的書法傳統。
問題在什麽地方呢?據我在日本幾個大學裏觀察,他們大學裏有劍道、茶道、花道,甚至於書道,都變成它的東西了。
為什麽我要狠著心在美國大學裏教授中國書法?有件事情對我刺激很大。二十年前,有個美國教授問我,你們的中國書法是不是從日本的書道學來的?在他的概念中,他先是看到日本的東西。他看到過很多日本的文化,也聽過很多講座,但我們中國從來沒有做過這些事。過去有誰在海外做中國文化傳播的事情?而且過去中國有個老觀念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唐朝時期萬國朝拜長安學中國文化,而我們很少主動輸出去。當然也有少數,比如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鄭和下西洋,但都不是自覺的,在這方麵,中國的文化自覺是不夠的,所以這些就是我們需要做的。
孔子學院有何價值?
孔子學院在實踐當中當然有很多問題,但是我覺得國家需要在中國文化傳播上進行投入。文化傳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一件在人類文明中非常有曆史意義的事情。因為21世紀中國文化藝術應當成為世界人文藝術領域的半壁江山。
你看今年我們全世界126個國家將近1000名大學的校長、院長來參加大會,如果沒有這麽一個平台,這些高端的海外知識分子、大學校長、董事長、校董會的理事長(大多數是外國人)怎麽會來?他們能來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們一來就可以看到,中國文化有很大的特點。比如中國文化的展示性很強,尤其是書法,它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視覺藝術,當然它不僅僅是視覺藝術,還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好的作品隻要一展示,就會給人一種視覺藝術上的享受和線條的美,流動的美。好的書法作品人們不一定要知道它寫的是什麽字,就可以感受到一種寫字的力量,一種線條的流動,黑白筆墨之間的一種和諧結構——這就是藝術的力量。所以我認為,我們中國的文化要千方百計地展示出去。在大學校園展示,就是一道風景線,就有文化的輻射力,當然,必須是好的作品。
“百聞不如一見”,美國人隻要來過中國,回去都稱讚中國。在這次孔院大會的校長論壇上,一位英國利物浦大學的校長竟然用中文講演,說到中國馬年的內涵:馬,溫和不好鬥,努力工作,吃苦,有耐心,他又漂亮英俊,拿的起放的下;他以此表達象征中國的性格。因為我的太太也屬馬,這是我在馬年即將過去的一年中聽到的最動人優雅的詮釋。我在他發言之後,站起來向他致敬,並向他請教:如何能用做簡介和生動的方法,讓不了解中國的西方人理解中國和了解真實的中國。我向這位英國致敬,也向他學習,去更好的做海外文化傳播。
你也提到,我在丹佛藝術博物館有兩幅書法作品,展覽了12年,對我個人來說,這也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因為當代華人藝術家的作品能夠放到美國主流社會尤其是博物館裏,很少,而且展覽了12年。為此新華社、中新社專門發了一條消息說這創造了一個新紀錄:當代華人藝術作品在美國主流藝術博物館展覽超過十年。美國人看到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當地的華人也很自豪,也是為我們中國人爭光。這個時候,我覺得這不是個人的光榮,而是代表我們一代人,代表中國,代表當代海外華人。一百年前的華人隻能做苦力,當然他們為美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文化上,無法做到與主流社會的平起平坐,無法平等的對話,這是時代的局限。我覺得我們需要做的是這方麵的工作。

(《世界華人周刊》獨家專稿,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聽很多人講孔子學院就是浪費錢,沒啥意思。 -yhr- 給 yh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30/2014 postreply 19:15:58

慢慢來,長期堅持。基督教兩千年天天傳教,拉人信教,一天也沒停過。 -liubei- 給 liubei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30/2014 postreply 19:18:2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