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是那個天,地也還是那個地。北京我卻試圖從這裏找回童年的記憶.......。
那還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的北京,即使是在寬敞的長安街上也看不到更多行駛的汽車。到是時常可以看到馬車拉著貨物悠哉悠哉的在路上漫不經心的走著。站在王府井大街路口,向東西兩邊望去,黑油油的柏油大馬路筆直的伸向遠方。寬闊的天安門廣場顯得格外的空曠,宏大與雄偉,它即令人感到肅然起敬又使人望而生畏......。
這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天安門廣場
那時的我和弟弟最願意是在周末和爸爸媽媽乘車從五棵鬆的家進城到王府井的舅舅家去玩兒。那裏是媽媽家裏的老宅子。曾經記載著一個家族的曆史與輝煌,也見證了我們孩童時代的成長曆程,我們在那裏度過了絕大部分的青少年時期。有多少歡樂與痛苦伴隨在我們左右,又有多少悲歡離合隨著歲月的步伐緩緩的向我們走來,又慢慢的悄然離去......。這些時代的烙印或許都是不經意的留給了我們,它也將會有意無意的留傳給我們的下一代,代代相傳,以至於永遠永遠......。
去王府井的家,在我們小孩子的概念裏,就是要進城了。城裏是東從東直門和朝陽門開始向西至阜城門和西直門,南從崇文門和宣武門向北至德勝門和安定 門的一片區域。(見圖)
乘公共汽車沿著寬闊的長安街,帶著我們兒時的歡樂與躁動一路向東行。白天,我們會一個又一個的曆數著那些聳立在街道兩旁,能見到的高大建築物。有軍事博物館,中央電視台,民族宮與民族飯店,電報大樓,中南海與天安門,人民大會堂,曆史博物館與革命博物館以及北京飯店等等,時至今日那一幕幕仍然還不時的回轉在我的腦海裏......。
仿佛這一切一切就發生在昨天。
公共汽車上平時根本就沒有很多的人。要是節假日人多沒有座位,也一定會有好心人讓座位給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基本上,車上寫有“老弱病殘孕”的座位一定都是空的。絕不會有不合身份的人亂坐。記得,那時一上車就向司機旁邊的座位拉大人。希望能坐在那裏。哪怕是倒坐也可以跪在上麵臉向前模仿著大人在開車。同時嘴裏還學著發出汽車啟動、行駛、和刹車時的聲響,好像那輛大大長長的公共汽車就是自己駕駛的,好不威風。長大一點以後,在車上就願意站在司機叔叔的斜後方,好看他是怎樣開車的。有時候甚至趁司機不注意還會偷偷的摸一下檔位杆。那種心滿意足的感覺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都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快感。後來,每當看到自己的兩個孩子吵鬧著要坐公共汽車時,看著他們聚精會神望著司機開車的樣子,不禁就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那時我們乘坐的公共汽車大都是圓頭圓腦的。兩節的也有,隻不過是分開的。中間有連接杆連接拖拉式,兩邊還有護網。顏色一般都是黃紅色,跑在街上十分醒目。我們常坐的有38路汽車,然後再換乘大1路汽車。後來才又有了4路汽車。到王府井下車後,還要橫跨過寬闊的長安街。長安街有八九十米寬,以至走到中間還有安全島要等下一個紅燈亮時才能過到路的對麵。站在安全島裏,看著十字路口中央,高高的圓木台上的警察,手裏握著紅白相間的指揮棒在指揮著過往的車輛,好不威武神奇。那時年紀還小,怎麽也弄不懂,看不明白。為什麽大大小小的汽車,自行車,馬車和行人會都聽他的。我們有時候還會爭論不休,為什麽就連馬都聽他的話。哈哈,一想起這些就覺得好笑......。
過了長安街後,沿著王府井大街南口向北走。到帥府胡同向東拐。胡同口把角,一邊是兒童書店,一邊是北京照相館。進了胡同左邊緊挨著是全聚德烤鴨店,帥府園交通隊,再向前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南門。斜對麵是個早點鋪。60年代的早點有豆漿(白)$0.02/碗,甜豆漿$0.05/碗。大火燒$0.03/個,小芝麻火燒$0.05/個(裏麵還有芝麻醬),油餅$0.06/個,糖油餅$0.10/個,焦圈$0.05/個.......。所以,一個人吃頓早點幾分錢足以。
後來爸爸媽媽工作變動了。由軍事醫學科學院轉到後來的衛生部屬醫院工作。我們搬家了,開始改乘21路公交車後,再乘1路公共汽車了。童年的記憶是那樣的深刻,我還記得應該是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北京的汽車在頂上都駝有一個很大很大的橡膠口袋,應該有車頂麵積大小。用來裝載煤氣,當時的汽車有相當一部分是用煤氣做動力的。(圖片)所以,公交車留給我最深的印象就要算是在車頂上的大橡膠儲氣袋了。
我特別喜歡北京城的夜晚。在十裏長街上,道路兩邊的華燈竟顯得格外的明亮和絢麗。每當夜色降臨,特別是午夜時分,灑水車把整條長安街都灑上水之後。那空氣的清新濕潤,會給人帶來了心曠神怡的快感。明亮的燈光與之地上的倒影交相輝映,像是一顆顆經過鬼斧神差精心雕琢的璞玉,煞是美麗至極。
.......美麗的北京,有著她過去的缺失與不足,也有過曆史的屈辱與失敗,更有過時代的抗爭與震撼。但她決不會因為那一點點的遺憾而失去它應有的魅力與奢華。 我愛你北京。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frontend.php?act=article&blogId=67286&date=201412&postId=4190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