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普快1462次列車退出曆史舞台,有些人可能會有懷舊的感覺。對於這種經濟的旅行方式消失,非常關心預算的旅遊者也會感到傷心。但在作者看來,他不會懷念這些笨重的恐龍,它們或許本就應該進入曆史。
老外看上海:退休的京滬普快
7月初的這幾天,中國列車時刻表的重大調整一直都是新聞。作為轉變的一部分,這正在改變人們在中國乘坐火車的習慣。所有關於調整的新聞中,一篇報道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上海到北京之間一條長達30年的老線路退休了,這點很好地體現了過去十年發生的巨大變化。
中國今天的鐵路係統遠不同於我1987年第一次來中國時的狀況,當時1462次列車剛剛正式開通三年。過去三十年,這趟列車是上海到北京的主要車次。那時乘坐火車是長途遠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尤其是省與省之間的長途旅行。
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到九十年代初,坐飛機都很奢侈,隻有享有特權的人才能坐飛機。那時火車對於許多普通老百姓來說也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他們大多數時候都坐長途汽車。我妹妹曾經將之比喻成“被炸毀的汽車”。因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中東地區遭到恐怖襲擊之後,我們有時能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車輛。
今天,這種搖搖晃晃的汽車已經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的長途車,接近於在許多西方國家看到的車輛。飛機也是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乘坐的,但在很多時候,人們依然會選擇坐上20個小時的火車或汽車,隻為比飛機票節省幾百元的出行成本。
讓我們回顧下1462次列車,最後一班從上海開往北京是6月30日。這條線路有著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記錄,運行30年累計發送旅客約7400萬人次,並多次榮獲著名的“紅旗列車”稱號。
我懷疑乘坐1462次的乘客實際數量可能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數據,因為早期許多乘客通常用站票或站台票上車,可能沒有被統計到官方數據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種乘客通常與實際購票的乘客一樣多。我還清晰地記得,當年我坐火車硬座時,車廂裏擠滿了人,幾乎占據了所有可能的空間,從過道到廁所周圍的區域。
當我讀到1462次被劃分為普快列車時暗自笑了笑。普快是當時火車分類的三種等級之一,為某個車次製定停車頻率。最快的列車是特快,停的站最少。直快列車位於兩者中間,以“直接快速”的方式將乘客帶往目的地。最慢的是普快列車,在沿線的每個小城鎮和村落都停車,意味著即使最短的距離也會花上好幾個小時。
1462次列車到底有多慢,我不得不自己做一些研究才能知道,因為我看的報道中沒有提及時間。當我最終發現從上海到達北京需要整整21個小時時,我也並不感到驚訝。相比之下,直快列車需要14個小時,而如今的高鐵需要5到6個小時。
之後,我也注意到1462次車的票價僅需88元,直快的票價是179元,高鐵的票價超過500元。我確定,許多退休的人有空閑時間,但預算有限,因此他們依然喜歡1462次等普快列車,我的許多學生也常常乘坐這種慢車,為了節省錢。
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乘坐這種老式火車,我的記憶非常多樣。一方麵,在火車上總是能碰到有趣的新麵孔,因為當時大家乘坐火車旅行。但火車上沒有空調,再加上時間長、缺乏娛樂活動和車廂中濃重的煙味與汗味,這使得旅途沒什麽樂趣,而且通常最多也就是喜憂參半。
“快進”到今天,當數千公裏高鐵交織於中國,縮短了旅行時間,比如1462次21小時的時間被縮短了一半甚至更多。當然更大的圖景是,幾乎沒人願意在火車上過夜,除非別無選擇。這解釋了為什麽1462次等列車在未來幾年可能注定會消失。
失去這些笨重的恐龍,有些人可能會有懷舊的感覺,對於這種經濟的旅行方式消失,非常關心預算的旅遊者會感到傷心。但在我看來,當這些老式列車最終消失時,我根本不會懷念它們,而且很高興看到它們淪為曆史,它們本來就應該進入曆史。
作者:陽歌 2014-07-07
美國人,現為複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耶魯大學學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主修中國近代史。曾任路透社台北記者站新聞部主任、路透社香港記者站大中華公司新聞首席記者等職。
曆史回顧
父親節前在上海街頭捕捉到的平凡父子情(組圖)
對凋零者的紀念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 你能聽懂幾種?
一個中國男仆和他創建的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
一個中國棄嬰的童話
《新華字典》解不了我的鄉愁
上一個甲午年中國在幹什麽?
中國失獨家庭講述失獨之殤
日本基督教血淚史 和一個中國人的傳聞
中國基督徒增長辨析
從社會保障看中國脆弱的一麵
難忘今宵 25年前的彭麗媛在廣場上
走近周永康的美國親家
江誌成 江綿恒 江澤民與日上免稅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