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不背叛祖國的中國公知,難道不罕見嗎?

來源: 希聲 2014-09-01 13:37:1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213 bytes)


bbs.wenxuecity.com/mychina/788449.html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鄒韜奮深感國難之痛,《生活》周刊的編輯方針也進一步做了與時俱進的調整。正如他自己說的“本刊最近已成為新聞評述性質的周報”,要“就民眾的立場對政府對社會,都以其客觀的、無所偏私的態度,作誠懇的批評或建議論事論人,以正義為依歸”。於是“生活周刊已經按一般讀者的要求”,“漸漸變為主持正義的輿論機關”。

 

鄒韜奮開始強烈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並全力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生活》周刊的內容也逐漸從城市中產階級的趣味轉向宣傳抗日救國,成為全國救亡運動的輿論陣地。胡愈之後來回憶說:“從這(‘九一八’)開始,《生活》周刊逐漸改變了方向,關心和議論起國家民族的大事,使刊物和全國人民反蔣抗日的願望一致起來,刊物更受到讀者的歡迎。”

 

借由《生活》周刊始,雜誌成為鄒韜奮一生的主要奮鬥領域。《生活》之後有《新生》,抗戰前夕有《生活星期刊》,抗戰發動後有《抗戰》三日刊及《全民抗戰》。國內局勢轉變,《大眾生活》又在香港複刊。一刊遭挫折,一刊又起,前仆後繼,如縷不絕。這一類刊物的讀者最為廣泛,學生、教師、店員、學徒、農村青年、工廠職工、公務人員、自由職業者、婦女、士兵、僧道以及販夫走卒,無不包括。

 

鄒韜奮的夥伴徐伯昕後來在紀念文章中寫道:“他不是個大思想家,也不是個文學家,在學術上亦沒有太大的貢獻,但就是他樸素至極的言論,卻影響甚廣。他的《生活》周刊和《大眾生活》,被25萬中國人讀到。”

所有跟帖: 

問題是他是抗戰勝利之後死的,不是死在戰爭時期。他不是被日本人殺死的,是死於國共內戰時期 -ouyanghui- 給 ouyanghui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1/2014 postreply 13:57:32

抗戰勝利的首日是1945年9月3日,他是44年去世的。至於"烈士"的提法,你得去問共產黨, -希聲- 給 希聲 發送悄悄話 (55 bytes) () 09/01/2014 postreply 14:21:20

1943年3月赴滬治病,1944年7月,因癌症病逝。病死的,是自然死亡 -ouyanghui- 給 ouyanghui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1/2014 postreply 14:30: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