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分裂的原因之一 民族自治政策

來源: 大斧 2013-11-04 01:13: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4013 bytes)

首先是民族人口比例原因,俄羅斯民族隻占蘇聯總人口的50%。俄羅斯民族是蘇聯團結的中流砥柱,應該是最不希望蘇聯分裂的民族,至少在蘇聯存在的前期是這樣的,也是蘇聯最重要最強大的民族。其他各民族大概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大概很少有,也希望蘇聯不分裂的民族。而俄羅斯以外的民族人口數量,占蘇聯人口數量的一半左右。在政府及軍隊構成中,也占有較大比例。人口比例因素是蘇聯分裂的首要潛在基礎因素。

其次是利益因素。這才是導致蘇聯分裂的根本原因。蘇聯大概與我國現在類似,實行不一樣的民族政策,主要是優待蘇聯國內除俄羅斯族以外的大部分民族。優待與歧視是等效行為,其實就是歧視俄羅斯民族。蘇聯最大的民族在自己國家內部受到歧視壓製,對這個民族的打擊很大。自信、自尊等的打擊。打擊了俄羅斯民族對蘇聯的信任,產生對蘇聯的怨恨,使俄羅斯民族對蘇聯統一維護的願望及行動,降低到極低點。一個最不希望蘇聯分裂的民族,也變的對蘇聯分裂感到無所謂了,甚至支持蘇聯分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蘇聯是被蘇聯國內所有民族拋棄了。

再次是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極大方便了蘇聯的分裂。蘇聯各個主要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自治區域。民族自治區促進了自治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培養了本民族建立國家的各種人才,建立了成熟的政府機構網絡。為民族國家的成立奠定了各種基礎。隻需要時機成熟,宣布一下獨立,就可以了。這是蘇聯迅速分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南斯拉夫分裂的重要原因。

蘇聯在一些加盟共和國內部設立了一些,等級低一級的民族自治區域。在蘇聯時代,這些民族自治區域無所謂,但是,這些加盟共和國獨立以後,問題就出來了。這些加盟共和國內部的民族自治區也想獨立,並且獨立也很方便。成為這些加盟共和國獨立後的新麻煩。有時導致國家內戰,格魯吉亞就有這樣的情況。前南斯拉夫學習蘇聯,在塞爾維亞內部設立了科索沃自治區,導致了內戰,最終導致科索沃獨立。民族自治區域政策是禍害許多國家的重要根源。

蘇聯各個加盟共和國的行為,除了波羅的海三國之外都是小心奕奕,都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雖然他們內心希望蘇聯分裂,但是害怕受到俄羅斯族人的打擊。這些加盟共和國依然認為蘇聯是俄羅斯人的蘇聯,因為蘇聯是俄羅斯帝國的繼承者,其它加盟共和國產生這樣的認識是很正常的。但是俄羅斯人早已經不這樣認為了,早已經迷瞪過來了,是蘇聯的民族政策讓俄羅斯人迷瞪過來的。蘇聯不是俄羅斯人的蘇聯,是欺壓俄羅斯人的蘇聯,與其受蘇聯欺壓,不如分出去。最終,是俄羅斯人點燃了分裂蘇聯的高潮。在波羅的海三國宣布獨立很長時間後,蘇聯已經基本穩定時,葉利欽首先宣布俄羅斯獨立,然後各加盟共和國才群起效應。

俄羅斯不獨立,其它主要加盟共和國不會獨立。俄羅斯宣布獨立後,其它加盟共和國誰會不獨立呢?貌似強大的蘇聯說散就散了。原因就是失敗的民族政策、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傷害了蘇聯主體民族俄羅斯民族。傷害了俄羅斯民族,也就傷害了蘇聯存在的根基,蘇聯哪能會不倒呢?

俄羅斯人以占蘇聯50%的人口,分得了蘇聯75%的土地。剩下的50%的人口分得了25%的土地。俄羅斯人人均分得的土地是其他各民族人口,人均分得土地的三倍。俄羅斯人怎麽會不願意蘇聯分裂呢?俄羅斯族獨立自主,在也不受哪受到歧視的蘇聯民族政策,怎麽會不高興呢?俄羅斯族當然要高興了。

蘇聯的分裂是俄羅斯民族的一次大解放。蘇聯政府以出賣俄羅斯民族利益,維護蘇聯的存在,俄羅斯民族在也不允許這樣做了。俄羅斯民族必然會追求民族平等,追求俄羅斯民族的解放。俄羅斯民族精英,以葉利欽為代表,抓住機會,砸爛了壓迫俄羅斯民族的枷鎖,蘇聯。

國家分裂概率分析

任意國家分裂的概率與什麽有關呢?在其它條件相同時,與國家民族構成有關。在相同前提條件下,單一民族國家是最不容易分裂的國家。多民族國家比較容易分裂。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非主體民族人口比例越小,國家就會越穩定,國家越不容易走向分裂。這要求國家,要有明智的民族政策,要想方設法促進民族融合,而不是想方設法搞民族分化。怎樣促進民族融合呢?一般是讓非主體民族融入主體民族,是最佳的民族融合模式。如果創造一個新的民族名稱,讓大家融入這個新的無中生有的民族,以此實現民族融合,這樣的想法很不符合實際。其效果恰恰是導致民族分化,遏製了民族融合。不利於國家的長遠存在。南斯拉夫創造的南斯拉夫族,現在想起來,很有意思,這個新創造的民族早已不存在了。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在非主體民族人口比例一定的條件下。非主體民族的民族數量越多,任意非主體民族分裂的能力就越弱,國家就越不容易走向分裂。在非主體民族的民族數量一定時,各個非主體民族人口比例越均勻,人口數量相互差別越小,任意獨自一個非主體民族的力量就相對越弱,分裂的能力也會弱,國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就越小。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在非主體民族人口構成比例一定時。民族之間雜居的程度越大,國家會越不容易走向分裂。民族雜居有一個重要缺點,容易引起民族矛盾。民族雜居程度越大越容易引起民族矛盾。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各個民族之間相互差別越小,包括文化差別、語言差別、外貌差別、富裕程度的差別,國家的凝聚力就越大。國家就越不容易走向分裂。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各個民族的曆史狀況也會影響各個民族的分裂願望。曾經在自己居住區域獨立建國的民族,分裂的願望一般比較大。移民國家的人口,雖然民族構成很複雜,由於這些移民人口,沒有在本地獨立建國的曆史,分裂願望一般比較小。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相同民族構成及分布情況條件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國家,更容易走向國家分裂。民族區域自治,促進了自治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培養了自治民族走向民族獨立的人才。民族區域自治政府建立了成熟的政府機構網絡。為民族國家的成立(獨立)奠定了各種基礎。蘇聯與南斯拉夫都是這種模式的典範。

在相同前提條件下,國內各個地區相互聯係的方便程度也會影響國家的穩定程度。國內各個地區相互聯係越方便,國家會越不容易分裂,國家會越穩固。相同前提條件下,領土分散的國家容易分裂。領土相臨的國家不容易分裂。領土分散導致聯係不方便,在維護領土安全上,也不方便。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國內各個地區差別程度越小,國家會越穩固,越不容易走向分裂。差別內容主要包括文化差別、語言差別、外貌差別、富裕程度的差別。國家要想方設法讓國民融為一體,一般是讓各個民族融入最大民族。推行統一語言。不要搞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是無奈的措施。如果可以不搞多元文化,就應該不搞多元文化。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政府政策的公平程度會很大程度影響國家是否走向分裂。政策越公平、越平等國民的凝聚力就會越大,國家越不容易走向分裂。公平不是平均的含義。公平應該是政策平等的含義。政策平等並不意味著結果平均。不平等的政策,特別是不平等的民族政策,是促進多民族國家分裂的主要動力。對於單一民族國家,區域不平等的政策,也會增大國家走向分裂的概率。

和平的世界形勢,促進了國家分裂行為的產生。在其它相同前提條件下,增大了國家分裂的動力,減弱了國家的凝聚力。國家的一部分凝聚力,來源於外界的壓力。外來的武力壓力,可以促進國家內部的凝聚。為了抵禦外來壓力,國內人口需要團結,隻有團結才能產生足夠的力量,抵禦外來壓力。

國家合在一起的重要好處是,共同抵禦外來的可能侵略,這是巨大的可能收益,是國家凝聚力的重要來源。在和平時期,就基本沒有這個收益了,國家的凝聚力自然會減弱許多,國家分裂的可能性自然會增大一些。

各個地區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國家的重要好處是,人均可以少分擔一些軍事負擔,這是大國的重要優勢。在和平時期。一些小國,幹脆不要軍隊。導致這些小國,人均軍事負擔比大國還小。這較大的促進了國家分裂的動力。

高度自由貿易的世界,也會減弱國家的凝聚力,促進國家的分裂。各個地區合在一起的重要好處是,可以獲得一個廣大的國內自由市場,有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隨著國際貿易的更加自由、更加方便,導致各個地區,就是不在一個國家內部,也可以形成廣大的自由市場。這導致各個地區合在一起,相對收益有所下降。這等效於減弱了國家各個地區的凝聚力,國家的分裂概率必然會增大。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多民族國家非主體民族的民族意識越強烈,國家越容易走向分裂。主體民族的民族意識越強烈,國家的凝聚力會越強,遏製國家分裂的能力就越大。在多民族國家應該減少對非主體民族,民族意識宣傳內容,能不宣傳,就不宣傳,能少宣傳,就少宣傳。對主體民族應該大力宣傳,可以促進主體民族的民族意識,增大國家的凝聚力,增大國家遏製分裂的力量。在政策上適當偏向主體民族,有利於提高主體民族的地位,增加主體民族的吸引力,促進各民族向主體民族靠攏,向主體民族融合,可以降低國家民族構成的複雜程度,減弱國家分裂的可能性。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國家是否是民主,估計不影響國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大小。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在其它條件一定時,國家分裂概率應該基本一樣。

以上內容都是單位時間內國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國家走向分裂的概率與時間成正向關係。時間跨度越大,在這個時間內,國家走向分裂的概率就越大。反之相反。

國家民族人口比例為什麽會影響國家分裂概率呢

原因是,國家民族人口比例可以通過影響(或決定)軍隊人員民族比例狀況,而影響非常時期的軍隊決策。較大的影響非常時期的國家命運。在非常時期,軍隊民族構成狀況會對軍隊的傾向產生重要影響。

軍隊人員的民族構成,一般決定或影響軍隊領導階層的人員構成。軍隊領導階層的民族構成會較大影響軍隊的決策。

民族人口比例可以通過影響(或決定)政府工作人員民族比例狀況,而影響政府的決策。

民族人口比例還決定群眾(國民)的傾向。群眾(國民)是政府權利的基礎。會對政府決策產生重要影響。這個政府概念,包括地方政府,也包括中央政府。

國家民族人口比例還可以通過選票來決定國家命運。

區域民族人口比例,主要通過影響區域政府工作人員(包括地方政府領導)的民族構成,而影響地方(區域)政府的決策。也決定地方(區域)政府,掌握的強力機構工作人員(領導)的民族構成。在非常時期,會對地方(區域)局勢產生重要影響。

民族區域自治,給許多國家帶來了麻煩

在相同其它前提條件下,相同民族構成及分布情況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國家更容易走向國家分裂。民族區域自治促進了自治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培養了自治民族走向民族獨立的人才。民族區域自治政府,建立了成熟的政府機構網絡。為民族國家的成立(獨立),奠定了各種基礎。蘇聯與南斯拉夫都是這種模式的典範。

民族區域自治,給許多國家帶來了麻煩。以下列出一些。

民族區域自治影響最大的後果是,促進了蘇聯的分裂。蘇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這些加盟共和國全部都是,以當地主要民族名稱命名的,屬於民族自治區。蘇聯這樣的國家結構模式,促進了蘇聯的分裂,是蘇聯走向分裂的一個重要因素。

南斯拉夫也學習了蘇聯的民族政策。也建立了民族自治區域。結果與蘇聯一樣,幾乎在同一時間走向了國家分裂。

蘇聯在加盟共和國內部,根據加盟共和國建立的原理,同樣的建立了一批民族自治政權。這些民族自治政權,名稱各異,模式一樣,隻是比加盟共和國低一級。有些類似於我國的自治州、自治縣。加盟共和國類似於我國的省級自治區。

蘇聯在加盟共和國內部建立民族自治政權的政策,帶來了極大後患。帶來了一係列戰爭。著名的有,俄羅斯的車臣問題,帶來車臣戰爭。死亡很多人。車臣是俄羅斯內部的一個民族自治區。俄羅斯境內還有其它的民族自治區,這些民族自治區,人口大部分都是俄羅斯族人,不存在分裂問題。

車臣大部分人口不是俄羅斯族人,導致車臣追求獨立。由於車臣是民族自治區,政權掌握在當地民族手中。隻需要宣布一下獨立就可以了。此時的俄羅斯已經不允許民族獨立。因為俄羅斯不是蘇聯。俄羅斯80%的人口都是俄羅斯族。有力量遏製車臣的獨立,也願意遏製車臣的獨立。俄羅斯的俄羅斯族人口已經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在被出賣了。俄羅斯民族地位獲得了提高,已經產生了維護俄羅斯存在的凝聚力。俄羅斯民族意識也在覺醒。車臣沒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那麽好的運氣。車臣獨立行為遭到打擊,由車臣危機演變成車臣戰爭。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南斯拉夫學習蘇聯,在塞爾維亞內部,設立了科索沃自治區,導致了科索沃內戰(民族屠殺),發展成科索沃戰爭。最終導致科索沃獨立。

格魯吉亞是前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格魯吉亞內部也設立了一些民族自治區,或民族自治政權。這困擾了格魯吉亞十幾年的時間。格魯吉亞內部的這些民族自治區,在格魯吉亞宣布脫離蘇聯的幾乎同時,也宣布脫離格魯吉亞(這顯示了民族區域自治政權模式,獨立很方便,隻需要宣布一下就可以了)。國際社會沒有承認這些宣布獨立的民族自治區,到現在為止,格魯吉亞也沒有能力控製這些宣布獨立的民族自治區,一直僵持到現在。格魯吉亞與這些民族自治區政權,曾經發生過斷斷續續的戰鬥。到現在,又引起了大的戰爭。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的戰爭。

民族區域自治走向分裂的概率,或走向分裂成功的概率與什麽有關。

在其它所有前提條件相同時,與自治區自治民族的人口比例有關。自治區自治民族的人口比例越大,自治區人口獨立願望就越大,自治區宣布獨立的可能性也越大。

在其它所有前提條件相同時,與自治區自治政權的模式有關。自治區自治民族的人口,掌握自治區的權利越多,自治區走向獨立就越方便,自治區就越容易獨立。

在其它所有前提條件相同時,與自治區的各種宣傳有關。增強自治區自治民族,民族意識的宣傳或行為,會促進自治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促進自治民族的離散力,促進自治民族的分裂願望。得隴望蜀可以用到這裏。

在其它所有前提條件相同時,與自治區民族構成有關。在非主體民族人口比例一定時,非主體民族人口,民族構成越複雜,越不利於自治區走向獨立的傾向。

在其它所有前提條件相同時,與主體民族人口占國家的人口比例關係密切。主體民族人口比例占整個國家的人口比例越大,自治區分裂就越困難,國家政權遏製自治區分裂的力量就越大。在軍隊中,主體民族人口比例越大,中央政府就越容易調動軍隊,遏製國家分裂。主體民族人口比例越大,說明自治政權相對中央政府就越弱。就是自治區宣布獨立後,在國際上的地位,相對主體民族構成的國家比較小,承認自治區獨立的國家比較少。

自治區體製對經濟發展不利,阻礙了自治區地區的經濟發展,總體上對全國經濟發展也不利。自治區內部的體製不利於人才的選拔,自然不利於提高政府體係的運行效率,不利於作出更好的地方決策。在不是非主體民族人口占多數的地方,設立自治區危害很大,也沒有設立自治區的道理。

自治區的設立促進了民族分化、民族對立,不利於民族融合,自然不利於民族矛盾的減少。對國家長遠發展很有危害。不平等的政策也給各個民族的人口帶來了思想的傷害、危害長遠。

南斯拉夫地區概況

原南斯拉夫地區概況。現在至少屬於6個國家。如果包括科索沃,將是7個國家。這7個國家原來共同屬於南斯拉夫。

1995年的人口數量與人口密度。

斯洛文尼亞,麵積2萬平方公裏,人口200萬。人口密度為100人每平方公裏。斯洛文尼亞民族約占83%。少數民族有匈牙利族、意大利族和其他民族。官方語言為斯洛文尼亞語。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斯洛文尼亞200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歐元。已經屬於高度富裕國家。

克羅地亞,麵積5.65萬平方公裏,人口480萬。從另一個地方看到這個國家有444萬人口(2006年7月),不知道哪個準確,人口怎麽會越來越少。人口密度為85人每平方公裏。主要民族是克羅地亞族(78.1%),其他為塞爾維亞族、穆斯林族、匈牙利族、意大利族、阿爾巴尼亞族、捷克族等。官方語言為克羅地亞語。主要宗教是天主教(信教人數占總人口的76.6%)。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麵積5.11萬平方公裏,人口450萬。人口密度為88人每平方公裏。穆斯林族40%、塞爾維亞族30%、克羅地亞族17%、阿爾巴尼亞族、匈牙利族等。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語言,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穆斯林族主要用塞爾維亞語。波黑由兩個實體組成,即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聯邦(中文又稱穆克聯邦)以及塞族共和國。位於東北境的布爾奇科市不屬於任何一個實體。這是經過多年的戰爭,大家相互妥協的結果。是南斯拉夫解體後,戰爭的主要產生地。

塞爾維亞,麵積8.83萬平方公裏,人口980萬。人口密度為111人每平方公裏。官方語言為塞爾維亞語。主要宗教是東正教。塞爾維亞共和國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2005年塞爾維亞共和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3273美元。(包括科索沃,科索沃人口200萬,麵積1.09萬平方公裏。科索沃人口密度183人每平方公裏。現在90%是阿族人,信仰伊斯蘭教。1930年大部分是塞爾維亞族人。阿族人靠高生育率,獲得在科索沃的人口優勢。)

科索沃與伏伊伏丁那的相同之處都是自治省,區別主要是,民族構成狀況不同。科索沃是以阿族為主,伏伊伏丁那多個民族構成,這些民族之間相互牽製,形不成統一力量。科索沃的阿族是伊斯蘭教,與塞爾維亞民族信仰差別較大。伏伊伏丁那人口信仰東正教,與塞爾維亞民族信仰一樣。信仰與民族構成情況的不一樣,導致二地的獨立願望不一樣。

黑山,麵積1.38萬平方公裏。人口60萬。人口密度為43人每平方公裏。

馬其頓,麵積2.57萬平方公裏,人口210萬。人口密度為82人每平方公裏。其中黑山族和塞爾維亞族分別占43%和32%。官方語言為黑山語。主要宗教是東正教。

按照上麵的人口數量,估計在1995年,南斯拉夫範圍內,麵積約23萬平方公裏,共有人口2150萬左右。人口總量不多,但是,民族數量卻不少。主要有6大民族。民族分布是大聚集、小雜居。宗教構成複雜。是歐洲民族構成與宗教構成最複雜的地方。各種矛盾產生的概率必然較大。號稱歐洲的火藥桶。

塞爾維亞族估計占南斯拉夫總人口的40%左右。是南斯拉夫第一大民族。克羅地亞族應該是第二大民族。

鐵托統治南斯拉夫約35年時間,是南斯拉夫後來戰爭悲劇的源泉。南斯拉夫原來結構相對比較簡單。原來主要是三部分構成。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三部分。此時的塞爾維亞,占南斯拉夫大部分的人口。鐵托不屬於塞爾維亞族,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鐵托想方設法削弱塞爾維亞力量。從塞爾維亞分出了黑山、馬其頓、波黑。又在剩餘的塞爾維亞部分,內部分了兩個自治省。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鐵托創造了南斯拉夫民族概念,這個無中生有的民族概念,其效果是分化了各民族,主要是分化了塞爾維亞民族,這個政策不是促進了民族融合,而是破壞了民族融合,這些措施較大的削弱了塞爾維亞。使南斯拉夫各部分力量比較均衡,沒有處於絕對優勢的部分。有利於維護鐵托的獨裁統治。鐵托隻想到自己的統治方便,沒有考慮南斯拉夫的長遠存在。給南斯拉夫釀成了難以挽回的悲劇。波黑人口構成主要是塞爾維亞族,有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族人,有信仰伊斯蘭教的塞爾維亞族人。鐵托為了分化削弱塞爾維亞族人,創造了一個新民族穆斯林族。把信仰伊斯蘭教的塞爾維亞族人稱為穆斯林族。這個創造危害深遠,徹底分裂了塞爾維亞族。帶來了後來的血腥鬥爭。

削弱塞爾維亞的政策,雖然方便了鐵托的統治,也削弱了南斯拉夫存在的長遠基礎。削弱了南斯拉夫的凝聚力。減弱了反對南斯拉夫分裂的力量,促進了南斯拉夫的分裂趨勢。

南斯拉夫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南斯拉夫分裂的重要捷徑。南斯拉夫搞的是,完全的民族區域自治。沒有主體民族,所有的主要民族,都可以民族自治,包括塞爾維亞民族。各個自治區內,擁有各自的教育語言,這導致南斯拉夫難以統一語言。統一的語言是國家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民族區域自治,培養了民族的自我意識,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促進國家分裂的重要捷徑。如果想讓國家分裂,先搞民族區域自治。民族區域自治為各民族培養了獨立建國的人才與政府機構。待到時機成熟,民族區域自治機構,隻需要換一下牌子,宣布一下獨立建國就可以了。確實方便。

南斯拉夫民族政策的不平等,較大增強了南斯拉夫的分離力量。促進了南斯拉夫的分裂。南斯拉夫向落後民族傾斜的經濟政策,嚴重傷害了,南斯拉夫天賦最高的西北部民族。使這些民族對南斯拉夫產生了離心力,這是南斯拉夫分裂的最主要動力。這促使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走向分裂。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的相對富裕,是建立在民族天賦較高的基礎上。不是靠剝奪其它民族而富裕的。把這兩個地方的財富,轉移給其它民族,他們當然不願意。民族優惠政策,就是民族不平等政策,二者等效。

南斯拉夫落後的地方,雖然可以享受優惠政策,由於自己本地經濟發展的落後,導致本地人口對國家依然不滿。對國家的優惠政策基本不領情。而國家的優惠政策是國家分裂的重要動力。中央政府,此時是兩頭不是人。國家已經沒有合在一起的動力了,走向分裂已經是早晚的事情。人口天賦的差別導致經濟表現的差別,經濟表現的差別導致國家政策的差別,國家政策的差別(不平等)促進了國家的分裂。把差別較大的人群強扭到一起,最終還是要分開。穩定的國家結構,需要內部較小的差別,包括語言文化、富裕程度等因素。

鐵托削弱塞爾維亞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是南斯拉夫後來悲劇的源泉。如果沒有削弱塞爾維亞民族的政策。一個大塞爾維亞的存在,也許會有力量遏製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的分裂行為,維護南斯拉夫的領土完整。就是不能遏製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的分裂行為,也不會帶來南斯拉夫的更大程度分裂。南斯拉夫此種情況下,僅多會分裂成三個國家,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大塞爾維亞(多一個大字,是為了區別現在的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人口也屬於斯拉夫人,信仰天主教,其它斯拉夫人信仰東正教。這是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從南斯拉夫分裂的潛在因素。

由於鐵托主動削弱塞爾維亞的思維,導致南斯拉夫更深化的分裂。也導致了南斯拉夫後來的內戰(主要是波黑的內戰)。內戰導致幾十萬人的死亡。而鐵托的行為是這些人死亡的最終源泉。一個人給一個國家帶來如此大的悲劇,鐵托算一個。

國家分裂不分裂也無所謂,也無所謂好壞。問題是,分裂帶來的戰爭很有危害,是真正的悲劇。如果鐵托沒有削弱塞爾維亞,南斯拉夫隻會分裂成三個國家,很有可能是和平的分裂成三個國家。屬於最理想的分裂模式。但是鐵托搞了與民族融合相反的政策,民族分化政策。促進了其它民族的凝聚力,促進了塞爾維亞民族的分裂。這也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的大分裂。南斯拉夫的大分裂帶來了南斯拉夫的內戰,內戰釀成了真正的人間悲劇。

如果以塞爾維亞民族為主體,實行民族融合政策。在現代社會這樣的信息交流條件下,經過幾十年的時間,應該可以徹底融合黑山族。黑山族與塞爾維亞民族很類似,難以區分。如果主動融合,黑山族與塞爾維亞將會徹底成為一個民族。塞爾維亞也就會有出海口了。不象現在,完全是一個內陸國。塞爾維亞與馬其頓人估計也能融合為一個民族。同為斯拉夫人,信仰相同的東正教,又緊密相臨,同屬於一個國家,融合為一體,是不困難的。

在1991年或92年,塞爾維亞與黑山為什麽沒有宣布獨立。原因主要是,當時南斯拉夫的主要領導是塞爾維亞族人。領導正在做著有利於塞爾維亞的事情。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南斯拉夫的首都在塞爾維亞境內。黑山人與塞爾維亞關係最近。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估計首先宣布獨立的,可能會是塞爾維亞。

科索沃的獨立,對於塞爾維亞雖然暫時是不幸的。長遠看還是有好處的。科索沃的阿族人,生育率比塞爾維亞族人高很多。如果二者不分裂,長期下去,整個塞爾維亞也許將變成阿族人口的天下。塞爾維亞人應該吸取這個教訓。科索沃在1930年,阿族人沒有塞族人多,現在科索沃塞族人卻沒有阿族人多。原因主要是,阿族人生育率高。阿族人以自己的高生育率獲得了整個科索沃。科索沃剩餘的塞族人被阿族人趕跑了。如果不把科索沃分出去,也許阿族人僅僅靠自己的高生育率,就可以獲得整個塞爾維亞。也許是科索沃的分裂挽救了塞爾維亞。

民族區域自治創造了哈薩克共和國

蘇聯解體後,哈薩克獨立之初,哈薩克族人占哈薩克斯坦總人口的比例僅為40%,與俄羅斯族人口相差無幾,作為國家的冠名民族有些名不副實。由於蘇聯搞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哈薩克地區是哈薩克人的自治區,哈薩克人掌握著當地的權利。而生活在哈薩克的俄羅斯族人,卻是被排除在哈薩克地區的權利之外,成為被領導者。這導致了一係列嚴重的後果。導致俄羅斯人逐漸完全失去哈薩克地區。

掌握權利的哈薩克族領導者,為了提高哈薩克族人口在國家總人口中的比例,哈薩克斯坦掀起了鼓勵境外哈薩克族人“回歸曆史祖國”的運動。大量哈薩克人從世界各地回到了哈薩克。這導致哈薩克族人在哈薩克逐漸占有人口比例的優勢。受到排擠的俄羅斯人,部分人移民俄羅斯,這導致俄羅斯族人口比例迅速下降,進一步降低了,俄羅斯族在哈薩克地區的綜合地位。

到1999年時,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族人口為798.5萬人,比1989年增加148.82萬人,在國家總人口中的比例也從1989年的40.1%上升到1999的53.4%。俄羅斯族人由於人口外流,降至30%。

如果哈薩克地區沒有搞民族區域自治,俄羅斯族人憑自己的人口比例,不會落到現在這個地步。至少可以與哈薩克族人,平分權利。如果原來是俄羅斯掌握權利,俄羅斯人也可以用同樣的政策,把哈薩克地區變成俄羅斯人為主的地區。曆史機會給了哈薩克人,哈薩克人也抓住了這次機會。一個以哈薩克人為主體的共和國就這樣建立了,成為世界第一大內陸國。

創造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人,確實是哈薩克族人的大恩人。提高了哈薩克族建國的可能性。

科索沃獨立已經成為了難以改變的既成事實,不論是否得到承認,塞爾維亞再次收回科索沃主權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之前我分析過科索沃分裂對各方的利弊,但毫無疑問,塞爾維亞都是其中的輸家。雖然科索沃模式被各方麵反複強調不可複製,但這個世界是功利和現實的,他承認既成事實以及先例的意義,更應吸取教訓。如何剖析科索沃民族分裂模式的本質,讓中國規避此類風險,並利用從中提煉出的東西找出敵人的弱點,都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科索沃模式建立在三項基礎上:

一、民族分裂的存在基礎,在於民族存在的本身。特別是在局部地區占據人口優勢,並且民族文化以及宗教曆史認同與主流民族差異較大的少數民族。

二、民族分裂的政治基礎。這就是已經被廣泛證明有害無益的民族自治製度。

三、民族分裂的成功基礎。獲得外來勢力的強大支持和幹預,這種幹預的成功建立在前兩項基礎上,以及外來勢力與所在國力量的對比。

可以看出,同時滿足這三項條件並非易事,這也是表麵上科索沃民族分裂模式對於有內部民族問題的國家未必有立竿見影、迫在眉睫的影響之原因。但真正的有識之士,應該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到無可挽回之時再去後悔和歎息。再說,這些因素既便尚未發展到必然導致國家分裂的地步,但引起社會動亂,民族衝突則是綽綽有餘。

第一,民族存在本身是民族分裂的根本原因。

單純說科索沃獨立的表述並不規範,準確的說,應該是“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謀求分裂”,這樣恐怕會很象說廢話,不過其實廢話不廢,這表明了其分裂的本質在民族而非地域。不同民族存在本身,這是民族分裂的基礎,也是民族分裂的根本原因,隻要存在民族差異,民族分裂就是必然會出現的問題。這是不以任何人或理論的樂觀假設所能回避和否定的了的。因為民族差異,本質上就是深刻的生活方式、利益和群體歸屬認同的差異,民族的區別也就意味著立場存在的天然對立。

會有人置疑,世界上存在多民族國家又如何解釋呢?事實上,幾乎世界上沒有一個真正的絕對單一民族國家,這種現象與民族存在造成分裂和對立理論不是矛盾的嗎?我認為,民族存在本身必然會引發民族分裂問題,這是內在的規律,是民族區別背後的深層差異所與生俱來的。但由於世界的複雜性,民族差異的程度並非沒有區別,也不代表分裂一定會實現,這是受各方麵因素所決定的。最主要是所在國國家和主體民族的實力所決定的,如果國家和主體民族實力對民族分裂占據壓倒優勢。比如車臣人與俄羅斯人,民族和宗教文化認同的差異比塞爾維亞人與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隻大不小,最後分裂未成,不是沒有分裂的意願和行動,而是民族實力相差過於懸殊的結果。

民族關係也不能一概而論。比如,各民族與主體民族的血統和文化的親近和認同程度有差異,各民族之間的實力對比有差異,非主體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同樣有差異,所以這是一個微妙和複雜的平衡關係。基本規律就是:某一民族與主體民族在種族、文化、曆史和宗教的差異越大,則其謀求分裂的意圖和與所在國及主體民族的關係惡劣的程度越大,也需要主體民族的實力和數量的優勢更大才能防止民族分裂。對不同的民族不能同等視之,應該也必須區別對待,爭取親近歸附者,打擊疏遠敵對者。何況謀求分裂的民族,最後絕不會僅僅針對主體民族,其它非同類民族也同樣是被排斥和打擊的對象,這種先例古今中外數不勝數。象在車臣戰爭期間,車臣叛匪可以勾引大量同教的恐怖分子將車臣變成了犯罪橫行的地帶,而除了俄羅斯人以外,如烏克蘭人、奧塞梯人等民族也被任意殺害、驅逐甚至賣為奴隸。在科索沃,除了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吉普賽人,甚至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斯拉夫穆斯林,同樣是被歧視、壓迫和驅逐的對象,其生存艱難與在主體民族統治下不可同日而語。這道理很簡單,越是這種分裂意識重的民族,由於其更為弱小,對其它民族的敵視、恐懼及敏感度,使其對其它民族和宗教群體更加不會寬容,**要驅逐出“大藏區”所有其他民族,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且民族的存在雖然有長期的曆史和文化基礎。但也並非一成不變的,民族底蘊的深厚程度不同,根基也不同。某些民族之間,由於民族認同的共性遠遠大於其差異,共同利益遠大於矛盾。在這種情況下,短期內仍然會有表麵的民族差異,但這隻是一種過渡形態,最後必將走向一體化,融入最強大,最具先進性和深厚文化基礎的民族當中,這種民族一體化,必須要有主體和核心才能進行。這種可能性,在中國漢族與南方多數少數民族間是存在的。在國際上,如德國的少數民族,原生活在波蘭但澤的索布人,本是西斯拉夫人的一支,與波蘭人和卡舒比、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是近親,由於與相鄰的德國人有共同的新教信仰和密切的關係,在二戰後,被波蘭全部驅逐到德國,這一源於文德人,自羅馬帝國崩潰後唯一沒有遷離原地的斯拉夫人,在二十世紀被迫遷移,現基本已被德意誌人所同化。而南斯拉夫模式,則是以民族體為基本政治單位的形式,加深了民族間的區別,甚至劃分出新的民族,額外的增加了民族一體化的障礙。既便曾經意圖製造“南斯拉夫人”的民族認同,但由於沒有樹立民族一體化的主體和核心,相反,是以壓迫和排斥最大的塞爾維亞民族為手段的,所以民族一體化不僅沒有實現,相反加劇了民族對立。

同時,索布人的例子,也表明民族之間的關係,是由長期的曆史、文化、血統和信仰綜合作用的結果,單憑一方麵決定不了民族間關係。所以單純以血統遠近來做為判斷民族間關係的親疏,並不可靠。就象塔利班之於伊朗,波蘭之於俄羅斯,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之於塞爾維亞,都證明了缺乏文化認同的血統相近,改變不了民族間的敵對。雖然民族間血統的親疏對影響民族間認同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誇大,更不能以此為判斷標準。

第二,對民族自治作用的認識。

這是非常重要的。民族存在本身隻是民族分裂基礎的一條腿,並不能真正走向獨立。有分裂意願是一回事,有無實現的條件則是另一回事。這取決與主體民族有較大差異的民族是否具有能夠實現分裂的政治基礎,也就是是否具有維持獨立的能力和機構。而這就少不了成熟的民族自治體製和民族政治機構。可以注意到一點,雖然很多國家都有民族問題,不乏問題嚴重的,但近現代發生民族分裂的,基本都是實行民族聯邦製和區域民族自治的國家。而政治一體化的國家,雖然不乏民族分裂的問題,如有匈牙利人問題的羅馬尼亞,庫爾德人問題的土耳其,但後果遠不如前者嚴重。同樣,許多國家謀求分裂的民族,在獨立目標短期難以達成的情況,也會退而求其次,將“真正自治”作為以退為進的政治要求和宣傳手段。而許多國家反分裂的第一步,就是取消民族自治。這其實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給予然後奪走,並不等於從來沒給有,而是會招來雙重的怨恨和敵意,但這些國家仍然這樣做,其原因何在?

無論何種民族勢力要想真正形成力量,就必須組織起來,否則不過是一盤散沙,滿清規定漢族人聚眾三十人,則以謀反論罪,就是出於弱化漢族的目地。所以任何民族要獨立,必須有自己的一套本民族的政治和軍事組織機構,但這談何容易?這種組織往往一不正規,二無經驗,三缺承認,這都是非常嚴重的不足。而獲得官方承認的民族自治無疑提供和加強了民族分裂的政治基礎和可能,免費提供了民族分裂的政治組織機構,為民族分裂培訓有行政經驗甚至軍事經驗的人員。而且這不僅給了民族分裂的政治準備,同時也強化了民族分裂者自我認識,甚至給了外來幹涉以“名正言順”的理由。

前蘇聯為了給自己造出一個“蘇維埃聯邦”的“國際主義大團結”夜郎自大自娛自樂的假象。將沙俄時期省的設置大量改為加盟共和國,除了加盟共和國,還有自治共和國、自治州。總之,是國中有國,國中套國。最後呢,假國變成真國,假國際變成真國際。甚至如今已經獨立出來的前蘇聯各國,仍然為以前內部設立的自治共和國和自治州分裂問題頭疼,遺澤不可謂不深遠。

采取民族自治製度本身,表明了兩點。

一、實行自治的民族不能在國家統一的國家法律下,與其它民族共同生活。而是自成一體,自搞一套,與其它民族格格不入。也表明國家政治製度和法律法規無法適用於全體國民,而且以民族為標準的自治,加大而不是減弱了其民族與國家和主體民族的認同差異,表明某一族群與所在國的主體民族和其它國民有難以克服的對立。

二、在事實上造成了某些民族對自治地區擁有所有權,排斥其它國民,並且給予了外界這一地區獨立管理,不需要國家幹預的印象。給予了外部承認民族分裂的理論和事實依據。

所以無論對內對外,實行民族自治,都等於明確宣告:這個國家存在不可調和的民族間矛盾,將國家弱點暴露於外,給人以口實。因此,除非逼不得已而出下策,允許民族自治本身,就是真正開啟了民族分裂的大門,如果在非必要情況下,實行民族自治,除了稱之為愚不可及,幾乎無可形容了。

不出意料之外,肯定又會有“理想”或“樂觀”主義者提出反駁。允許民族自治是出於民族尊重,可以讓自治民族感恩戴德,加強國家認同,樂於保持與國家的統一,減少分道認為中國政裂的可能性雲雲。對於此種錯誤觀點,反麵例證數不勝數。單單今年發生的事,已經足夠抽爛他們的嘴巴了。按這種一廂情情願的邏輯,前蘇聯壓根不會解體,南斯拉夫更不會瓦解,科索沃又何從獨立?難府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民族優惠仍然不夠?那東突、**鬧事的群眾基礎從何而來?人的欲望很難滿足,民族也是一樣。民族問題難以解決,正在於沒有相同的認同以及思維標準。自認為尊重對方,卻難得到對方同樣的看法,又豈能一廂情願,越位思考呢?如果對方認為隻有允許其獨立才是真正的尊重,否則就是不尊重,又當如何處理?同意其獨立?觀點對立不要緊,但承認民族自治合理的理論,其邏輯必然會推導出民族分裂的合理性。用這種與統一對立的理論,支持統一反對分裂,以己之矛,攻己之盾,這種蠢舉兩千多年前,就已經被我們的祖先所嘲笑了。

有人呶呶不休,除了民族自治外,當成看家法寶。說老將對少數民族實行優惠政策實話,我真的打心眼裏藐視這種東西。民族優惠政策說白了,就是用收買的手段換取認同。如果一個國家的一部分民族對國家的認同不是出自本身的認同,而是要以額外的,從其它大多數國民剝削出來的利益收買。這種認同有何價值?所失所得孰大?且不說不是什麽東西都是用錢能買來的,而且用錢買來的團結也好、友誼也罷,包括和平,都是虛假和不牢靠的。這種做法與在外敵入侵時,割地求和,換取一時苟安有何本質區別?何況這種想法絲毫沒有心理常識,無緣無故主動送錢上門,這叫有求於人,不叫有恩於人。除了會使其加深族群認同差異,使享受優惠的非主體民族自認高人一等,並且自視保持正常的國民本份是對國家的恩賜之外,還有什麽別的作用嗎?這種政策製定的動機是主觀唯心主義,實施的基礎卻是建立在庸俗“唯物”主義,真是集荒謬之大全。這種會引起多數民眾不滿,加強民族分化,對民族分裂火上澆油的做法居然會被認為是妙策,讓人不由得有“下愚不移”之歎。

這種以損害多數人利益的手段來做的虧本買賣總有破產的一天,對其它民族的欲望,總會有滿足不了的時候。科索沃是南斯拉夫最窮的地方,而阿爾巴尼亞長期比科索沃還窮,但科索沃隻是在阿爾巴尼亞最孤立和窮困潦倒,以及以斯大林和毛澤東為偶象,對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大搞肅反和清洗的時候,科索沃與阿爾巴尼亞合並的呼聲才不占上風。前南斯拉夫甚至將科索沃阿爾巴尼亞族的族名改成與阿爾巴尼亞國不同的拚法,而直到科索沃戰爭時,科索沃的經濟水平也在阿爾巴尼亞之上,最後仍然製止不了民族分裂。

至於鼓動民族分裂的野心家或者“理想主義者”,其欲望更不是輕易滿足的了的,特別是民族文化是那種一神論極端宗教的民族,就象“寧要**草,不要**苗”一樣,經濟利益與其權力欲和“理想”相比又算得了什麽?何況再窮的國家,其領袖富可敵國者也比比皆是,科索沃的阿族分裂分子,或者也可以稱之為“獨立英雄”們,現在不是通過販賣人口和販毒大發其財嗎?從來靠錢買不來團結,買不來和平,也買不來尊重。這與再高的薪水,不輔以嚴密的製度以及嚴刑竣法,同樣不能抑製貪腐官員的貪欲是一回事。

科索沃在南斯拉夫尚未分裂之時,就是國內的超級扶貧黑洞。南斯拉夫不斷的給予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的援助和優惠,除了讓阿爾巴尼亞人坐等白食,把精力全用在生育上,使阿族在科索沃的比例從二戰後不足一半變成現在的90%,擴大分裂基礎外,還加深了民族矛盾,經濟發達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謀求分裂,除了自身的民族認同外,對永無止境的向阿族這種無底洞扔錢不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民族優惠不僅沒有增加南斯拉夫的民族團結和統一,反而加深了民族敵對。而這種不明智的援助和優惠,使異類民族得以坐大,更加強了民族分裂的實力,削弱了抑製民族分裂的力量。

這種損己肥人的白癡做法,雖然當今世界例子不太多,但個個慘痛。這種以削弱國家根本,去支持非主體民族的做法,中國古人說的很明白:弱根本而厚枝葉,而求久安,豈可得也?我也打個比方:現在很多人喜歡養寵物,親如家人,但請注意,這是你養得起無害於自己為前提的。一個人的寵物如果隻有兔子那麽大,花費不多,寵物很溫順,這個時候感受不錯。但這頭寵物長到狼那麽大的時候,供應就會很吃力了,甚至寵物的消耗已經超過了本人,而且其危險性也大大增加,難免讓人心有忌憚。到了此時與其說是你養寵物,不如說你已經變成了伺候它的奴仆。等到繼續把它養成熊一樣大,恐怕隻有讓他以你為食物,才會罷休。

給予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的自治和優惠,使阿爾巴尼亞人勢力增加後。不僅沒有讓阿爾巴尼亞人感恩戴德,反而刺激他們進一步要求更大的自治權利,要升格為與六個共和國一樣的國家,並且不斷的製造騷亂。而此時,塞爾維亞為了防止分裂,取消其自治,正象前麵所說,帶來了雙重的怨恨。歸根結底,都是源於鐵托之流不以國家和民族一體化為目的,而以分化和打壓主體民族塞爾維亞人為手段進行分而治之的基礎上。這種立國精神,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南斯拉夫最終走向瓦解的命運。南斯拉夫和蘇聯之所以瓦解的如此之快,既不是因為民族自治成度不夠,亦非民族優惠不夠豐厚,惟因其主體民族本來就優勢有限,經不起這種折騰而已。

有人會問,歐美西方發達國家,同樣實行自治,原因何在?莫非民主國家就能抑製民族分裂嗎?這種提問首先混淆了自治與民族自治本質性的差別,好比把國內問題混同於國際問題一樣。除了英國是由於王朝繼承形成的國家聯合體製外,西方極少實行民族自治的國家。法國自波旁王朝起厲行中央集權,談何民族自治?德意兩國,雖然長期封建分裂,導致中央集權相對薄弱。地方自治相對強勢,但德國主體民族的一致,民族主義強勢,相對抵消了自治造成的國家離心力。而意大利由於民族混血嚴重,地域差異更大,民族主義也不及德國強烈,導致意大利南北方分裂的聲音不絕與耳。

至於西方的老大美國,本身就是一個殖民地移民的聯合體,連自然產生的中央尚且不存在,自治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但美國實行自治,也是建立在早期民族、文化和宗教認同的基礎上。而隨著國家的發展,如南北戰爭,表麵上以廢奴為名,實質是美國中央政府打擊地方權力的一次戰爭。可見西方的自治傳統,與其說是主動選擇,不如是曆史遺留問題,而且其大範圍的自治權力是被不斷壓縮和減少的。

西方內部民族問題並不少,但他們一向是要求加強民族文化認同的一體化而不非相反。到今天法國還為承認少數民族(非移民的阿爾薩斯、布列塔尼等)的語言地位問題爭的不可開交,美國規定國歌必須用英語歌唱,都是具體的表現。如果說民族自治真的對國家有利,那麽這些世界上的強國富國,向來老奸巨猾的那些國家,難道都是蠢才,全是階級本性的表現?隻有那些因為民族自治把國家搞的四分五裂的國家才是進步和明智的?對此人們不難做出判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