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公知”一詞自2005年進入公眾視野以來,迅速貶值。

    公知原為“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公共知識分子是《南方人物周刊》第七期特別策劃“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時推出的一個概念,不同於西方社會的“Public Intellectual”。
    “政右經左工作室”自2005年起每年推舉當年度富有影響的“政右經左”版公共知識分子”,此活動聲稱其標準為:“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對社會進言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
    冠以“公知”之名傳播的價值觀體係,其核心是以民粹思維為主導的底層思維模式。主張社會公平、正義,訴求民主平權,體現了中國社會底層、接受過一定教育的人群對改善自身生存環境、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訴求。但當下中國“公知”一詞自2005年進入公眾視野以來,迅速貶值,及至當下,隨著各類牛鬼蛇神競相登場,上演各類或荒唐或荒涼的活報劇,“公知”竟成為公眾“人人喊打”的一群,“母知”等惡搞詞匯應運而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