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大家都在討論施一公,就此曬一下老柴我之前在清華對施一公做的專訪。他是為數不多的讓老柴打心眼佩服的人。
故鄉親人的驕傲
施一公,一個想做大事的人,時刻懷揣夢想。鼻梁上架著一隻深藍色的鏡框架,穿著運動短褲,這就是老柴見到的施一公。
施一公祖籍雲南,生於鄭州。動蕩環境的家庭熏陶使施一公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勝心,他立誌長大後一定要對得起父母,師長和鄉親。
在小學升初中時,他以駐馬店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鎮高級中學,班主任對他說:“施一公,你是俺們全鎮人的驕傲,你以後可要給俺們駐馬店人爭光啊。”多年以後在美國的施一公才體會出這句話的分量,“有的時候,我覺得我是為他們而活,因為他們對我寄予厚望。在施一公的履曆表上,他永遠是第一:在清華攻讀生物和數學雙學士學位,每年成績都是全年級第一:1989年提前一年畢業,是清華自1982年恢複生物係以來首位本科畢業生:1997年,未完成博士後研究課題就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係聘為助理教授:5年內由助理教授破格提升成為終身教授,再破格提升為分子學係創建以來首位華裔教授終身教授;07年又獲得普利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心底無私天地寬
“一個人如果可以清楚的預測到自己十年,二十年以後的生活情況,那生活就會變得無趣”,施一公覺得回到清華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全職回國的時候,施一公設想了三種萬不得已時的謀生手段:一是開出租車,他喜歡開車又開的不錯;二是做英語老師;三是做中學老師,教生物或教數學。
施一公說:“我回清華是因為我在想影響一些人”。在他看來,如果清華生物係有一些學生在他的啟發下,目標可以從茫然變得堅定,能有一種做大事的傲骨,就值得了。施一公將其概括為“責任”,這兩個字總是會跳出來敲打他的心。
施一公說“每當看到台下的學生,我就像看到了二十年前的我。”在學生眼裏,施一公“極為生動親切”。
為了把海外人才引進清華,施一公付出了很多努力,這份盡心盡力足以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