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間,常看到,林彪手搖“毛語錄”,嘴喊“毛萬歲”,緊跟*****右。什麽“天天念”,“事事讀”,“一句等於一萬句”,“一千年出一個”,等警句,不絕於口。於是,常人印象,林彪屬“阿諛”之流。然而,常人必竟是常人。看表麵者多,察本質者少。
大凡“阿諛”者,是其秉性使然也。常常表現為,鄙視“下人”,“阿諛”“貴人”。其“阿諛”之態不可能隻表現在一人身上。
然,林彪不是這樣。除對毛澤東唱盡頌歌之外,有誰看到他對其他人唱讚歌了?沒有!事實上,林彪對毛澤東的崇拜,是發之內心的,不是假裝的,不是口是心非的
中國近代史,以無可辨駁的事實說明,毛澤東是個偉人,是個天才。林彪也是個天才。能夠真正理解毛澤東思想,和認識到毛澤東是天才的,隻有林彪。其他同伴們,隻知道個皮毛。新中國有上千個將軍,然而,在理解和運用毛澤東思想方麵,林彪作得最好。因而他的成就也最大。
林彪出身低微,小時沒念過多少書。“舞文弄墨”之術,對他來說,幾乎為零。然而,他生性聰慧,悟性極高。不是天才,絕不會如此。三十年代的五次反圍剿,共產黨人的頭顱,象滾山石一樣,滾落在中國大地上。中共戰術和策略幾經反複。慘烈的代價,使悟性極高的林彪,最早認識到毛澤東的正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堅定了他的革命信念。“敵進我退,敵疲我打,敵退我追”,使他豁然開朗,徹底明白了,在敵強我弱時,仗該怎麽打。“土地改革,發動群眾,建立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 等”,使他明白了正確的革命道路。“‘三八’歌,天天唱,支部建立連隊上”,使他懂得了,如何創建一個強大的人民軍隊。
中共搶占東北時,毛澤東識人善任,讓林彪統領“黨政軍”。林彪很快就捂出了東北的黨務,政務和軍務,該如何做。事實上,在林彪看來,法寶隻有一個,那就是裝在他那小黃包裏的幾本小冊子,毛澤東的“小冊子”。據林彪的通訊秘書講,那個小黃包和那幾本小冊子,是林彪的“命根子”,永遠不能離開他。當四平失利後,林彪手下隻有十萬“殘兵敗將”。林彪深知,能夠扭轉東北局勢的,隻能是他那小黃包裏的“小冊子”。於是,他遵照毛澤東思想,在鬆花江北岸,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根據地。老百姓一改往日對軍人,如日本兵,白軍和舊軍閥的憎惡。取而代之,對解放軍的熱愛,和湧躍參加。就這樣,林彪穩紮穩打,一個城一個城地吃掉了蔣介石的幾十萬大軍。(一個龜縮在城裏,一個馳騁於農村廣袤天地,蔣毛軍略,大不同也!)。不到一年半,林彪率百萬雄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飛入山海關,解放全中國。這樣的軍事天才,中國軍事史上,前所未有。即使是世界軍史,也很少見。
作為後來人,研究曆史,其實林彪的勝利,就靠了他那小黃包裏的幾本“小冊子”,毛澤東的“小冊子”。網友,你可能記得西路軍的複沒。我可以毫不懷疑的說,如果當年西路軍的統帥不是陳昌浩,而是林彪。林彪同樣會創造必勝的奇跡。馬家軍怎能比得上東北戰場上,全部美械裝備的幾十萬蔣軍嫡係。陳昌浩,我不否認他是個好人。一個始終忠於中華民族,而為之奮鬥一生的革命者。但是,他的“悟性”,同林彪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以軍事統帥而言,他實在不堪大任,乃一庸才爾。
其實,林彪也不是永遠認為毛澤東正確。文革中,七零年前後,林彪曾多次對江青發火。極度反感江青要揪軍內“一小撮”。甚至要抓著江青一同去毛澤東那裏說理。七一年,五一慶祝晚會,林彪遲遲不上天安門。最後,在周公一再催促下,上去了,也是吊著臉,不吱聲。最後,甚至不打招呼,就早早佛袖而去。顯然,那時的林彪,是窩了一肚子氣。他不滿毛澤東給江青太大的權力。而江青又是一個誌大才疏的無能鼠輩,除闖禍外,不會幹什麽大好事。網友們,請想想,文革期間,有誰敢如此地怠慢毛澤東。所以,說林彪屬“阿諛”之流,是沒有根據的。
解放戰爭末期,林彪四野有雄兵一百二十萬;,三野是他的一半,五六十萬;二野又是三野的一半,二十六萬;彭大將軍的一野,又是二野的一半,區區十二萬五。就那時的形勢,僅林彪四野,也可以掃平全中國。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彼時,毛劉周朱俱亡,林彪仍能建立新中國。因為他已經嫻熟地掌握了毛澤東思想。
林彪,乃新中國第一大功臣。曆史終會以正視聽。他必將得到曆史的肯定和人民的尊重。史聖馬遷的偉大,就在於他永遠尊重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