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姓名需要“美化”嗎?



謝盛友:海外華人姓名需要“美化”嗎?

駱家輝的“駱”的普通話“標準”是Luo;國語讀音是Luoh;粵語讀音是Lok。

駱家輝(Gary Faye Locke)的姓名被父輩“美化”,按照粵語讀音,Gary Faye Locke中藍色部分的“ry  e  ke”為“美化”成分,目的是為印歐語係的白人給予方便。

姓氏在一般情況下是無法選擇的,你父親姓什麽你就姓什麽。後來女性要求解放,有些人改為跟隨母親的姓,其實這些女性主義者後來才醒悟大呼上當:原來母親的姓還是外公的。在強調夫權的社會裏,西方人婚後冠夫姓,我太太姓張,因為我們來自中國大陸,妻子沒有冠夫姓,所以在德國,經常有人問我們:“你們到底結婚了沒有,怎麽夫妻兩個姓?”第一懷疑我們的是醫療保險公司,因為在德國夫妻共用一份醫療保險,隻要交納一份保費,全家享用。

我們謝家的輩分是“… …淵源自晉,盛於東渡 ……”,表明謝家人都自認是謝安的後代。祖先在河南太康,後東渡福建莆田,宋朝文卿公四兄弟南移鋪前,最後定居海南文昌縣。我們的家譜這樣記載。

自己的姓氏跟隨自己一輩子,在國內當海內華人時,低頭抬頭看見的人都使用中文漢字,根本沒有感覺到“姓”的困擾或“姓”騷擾,如今作為海外華人在西方生活,接觸的都是印歐語係的人,時間長了,慢慢感覺到“姓”有問題。

“謝”按照大陸普通話“標準”拚寫是Xie;國語讀音是Hsieh,比如謝長廷(Frank Hsieh);粵語讀音是Tse,比如謝婷婷 (Jennifer Tse)。


姓名除了自己使用外,另一個用途就是別人使用,書寫和稱呼。按照傳播學方便受眾的邏輯,駱家輝的祖輩才華超眾。

同樣,印歐語係的白人為了漢藏語係的受眾給予方便,他們的姓名往往“美化”(漢化),比如德國漢學家Wolfgang Leander Bauer的中文名字是“鮑吾剛”;Karl August Wittfogel是“魏特夫”;Wolfgang Kubin的漢化就很簡單“顧彬”;Hans Hermannt Frankel的中文名原為“傅漢斯”,“傅漢思”是由其妻張充和所起,“漢”意為漢朝,“思”意為“思想”;翻譯了中國古典文學《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和《金瓶梅》的Franz Kuhn,也很簡單,叫“庫恩”;台灣人女婿Helmut Martin叫“馬漢茂”。

按照大陸普通話“標準” 的“謝 Xie”,在印歐語係的白人這裏,拚寫並不困難,每次紙媒報刊的記者來采訪,我寫出來,他們照抄寫就是了,廣播電台或電視台的記者稱呼“謝Xie”就不那麽方便,他們往往讀成“西 Xi”,唯一有一次是Sat1電視台的記者,我跟她說:“你就按照中古德語的讀法,i 和 e 都發音,就行了”,她讀得比較“準確”:“Schieeh”,但是德國觀眾以為Sat1電視台報道的是另一個人。

這些都不是“姓”的苦惱,最大的“姓”苦惱是,德國人問我叫什麽名字時,我該怎麽回答對方?回答“謝Xie”,他們聽不懂;回答“西Xi”,那簡直就是將“錯誤進行到底”。

“謝Xie”姓在印歐語係的白人這裏,還不是最大麻煩,他們遇到“錢Qian”姓氏,拚寫和稱呼更加恐怖,他們往往按照自己的習慣拚寫成“Quian”,因為他們的“Q”很少單獨出現,讀音成“Kiang”。

名字讓人家容易稱呼,就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難怪古今中外政界商界的名人,其名字都很簡單。名字容易書寫容易稱呼。“被愛”“被尊重”的成分就增加,成功的機會就增長。

海外華人姓名需要“美化”嗎?你的看法如何?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海外華人姓名需要“美化”嗎?
  • 駱家輝有多少中國人血統
  • 父與子 誰之過?
  • 李雙江到底錯在哪裏?
  • 宋楚瑜選總統 正常不正常?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