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睜大眼睛看 中國可能邁出的下一步

本文內容已被 [ nWAY ] 在 2011-07-12 16:05:4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瞭望 2011-07-12

跨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依舊若即若離,全球格局正經曆著一次大洗牌。危機導致美、歐、日力量相對減弱,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影響力上升,特別是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東西方力量對比此消彼長增添了新的注腳。

山雨欲來風雷驟,如同一頭初長成的大象闖入了強者叢林,全世界都睜大眼睛看著中國,猜度中國的表情和可能邁出的下一步,中國準備好了嗎?

強國之路,戰略先行。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專家指出,當前,在認清國際格局新變化、準確把握全球戰略態勢新動向的前提下,中國迫切需要確立國家長遠發展戰略,尤其是亞洲戰略乃至全球戰略,找到一條符合自身實力和定位,能夠促進中國與世界和諧共存、共同發展的和平崛起之道路。

變化中的全球戰略形勢

“金融危機是一個分水嶺,標誌著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和新的時代。”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陳向陽副研究員認為,此次金融危機的意義可以和1991年蘇聯解體相提並論。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而微妙的變化,大國實力此消彼長,全球進入戰略謀劃的新時代。在陳向陽看來,現在各主要國家比的就是戰略。“戰略角逐是國家間智慧與意誌的較量,鬥智,也鬥勇。”

陳向陽分析了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戰略形勢呈現出的五個特征:

一是多極化加速。總體上當前是“一超六強”的格局。一超是美國,六強包括歐盟、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和巴西。在這個過程中,一個突出特征是新興大國的群體性崛起,但與此同時西方大國不甘心被平起平坐、被趕超,趁機搞強權政治,推行軍事幹涉與價值觀外交,企圖維持國際體係主導權。

二是全球化在深入調整。一方麵,世界經濟正逐步複蘇,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得以強化,特別是G20機製越來越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台。但另一方麵西方發達國家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的一麵暴露得比較充分。比如過度使用量化寬鬆政策、實施貿易保護等。

三是信息化雙刃劍效應凸顯。信息化有積極也有消極的一麵。特別是西方大國利用信息化對外幹涉和滲透,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美國推行的所謂“網絡外交”。

四是區域化進一步加強。為抵禦危機,各地區抱團取暖,形成了歐盟、北美、亞太、拉美、非洲幾大板塊。在區域化過程當中,世界地緣重心正東移亞太,雖然當前中東北非吸引全球的目光,但整個潮流未變。

五是金融危機次生災害頻繁。近年來,通貨膨脹的問題,糧食安全的問題,引發了一些國家國內政局動蕩以及地區動蕩。後金融危機時代各種危機層出不窮,表現出很強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可預測性的特征,2011年以來的國際形勢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他看來,戰略層麵上,主要國家表現出趨同的一麵。比如安全上,各國都越來越強調大安全、綜合安全,兼顧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傳統安全方麵,強調軍事、科技、情報等安全,這其中美國繼續強化其軍事霸權,重點搞所謂三大全球“公地”:太空、海洋、網絡,將此作為新的戰略製高點。非傳統安全方麵,除了強調經濟安全,信息網絡、自然災害、恐怖主義、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領域也很突出。

在經濟上,各國一方麵是規範管製“虛擬經濟”,包括信息經濟、金融經濟、服務業經濟等,盡量擠泡沫,避免泡沫無限膨脹,威脅損害實體經濟。另一方麵強調實體經濟的升級換代,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以搶占新一輪發展的戰略製高點,為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奠定基礎。

陳向陽特別指出,迄今為止,美國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也最擅長搞戰略,它有一套全方位的霸權戰略,是名副其實的戰略強國。從曆史來看,美國就是一個謀求長遠戰略的國家,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都主動或被動地納入美國主導的全球戰略之中。當下,美國的戰略動向可以總結為四個字:變革重振。雖然有變革有調整,但是美國的霸權心態依舊,而且客觀上存在戰線過長、負擔過重、債台高築的問題,使得野心過大與實力有限的矛盾加劇。從長遠看,美國的霸權是趨於削弱的,現有調整難以根本逆轉這個趨勢。

不過,包括陳向陽在內,多位受訪專家都認為,盡管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當前發達國家的綜合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領先格局並未動搖,因此不能過於高估西方大國的衰退力度,新興大國要成為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力量尚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當前國際力量的發展仍不平衡。一些突發性事件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甚至打亂整個棋盤布局,重新調整和再組合,從而加大了各國麵臨的挑戰和風險。因此,各國如何布陣本國的全球戰略,居安思危,作長遠謀劃,掌握主動權,以增強國家實力、維護國家利益,使本國立於長久不敗之地,成為當務之急。

強國之路科技先行

隨著這次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正在加速孕育,世界主要國家紛紛進行戰略部署,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努力搶占新一輪發展的戰略製高點。

美國十分強調新能源、航空航天、寬帶網絡的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積極推行“綠色經濟複蘇計劃”,期待實現“綠色技術”革命;日本把重點放在信息技術應用、新型汽車、低碳產業、新能源(太陽能)等新興行業;歐盟著力提高“綠色技術”和其他高技術水平,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巴西迪爾瑪新政府上台,在科技方麵提出將巴西建成科技大國的戰略目標,將生物技術、納米技術、機器人、新材料、信息和通訊技術、醫療衛生、醫藥、生物燃料、可再生能源、農業、半幹旱地區科研、核科學、空間科學、海洋資源和海洋保護等,定為重點發展科研領域。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呼之欲出,使中國麵臨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難得的曆史機遇。受訪專家指出,在新的產業領域,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還沒有完全確立,因此隻要中國能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在新興產業領域同發達國家差距不大的有利條件,就有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其次,可以利用全球化與技術擴散的條件,在努力自主創新的同時,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合作,力爭站上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潮頭。

發展的關鍵,在於自主創新。中央黨校國際戰略所副所長劉建飛教授說,由於在基礎、研發能力、體製等方麵都不如發達國家,新興國家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總體上仍處於落後位置。

“對於中國發展來講,最核心的還是要落到自主創新體係。以市場換技術越來越難行得通,別指望能輕易從發達國家得到。沒有核心競爭力,就沒辦法在全球範圍內與其他國家公平競爭。”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嚴冰博士這樣講。

機會來臨時能把握住最重要。陳向陽認為,必須夯實教育基礎,加緊人才的培養、儲備,將科技創新、科技發展放在突出位置,真正貫徹“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既發揮善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又遵循科學自身的發展規律,激發組織和個人的創造、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將為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將為國家未來立於強者之林奠定基礎。

審時度勢打造中國戰略

目標。當今中國發展的總體目標,簡言之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按階段來說,到2020年建黨百年前夕實現全麵小康,本世紀中葉建國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劉江永教授撰文指出,未來30年,中國的國家戰略應確定為一項和平與發展戰略,它可以有兩大支柱體係:一是和平與安全戰略係統,即國家安全戰略係統,二是發展與繁榮戰略係統,前者是後者的前提保障,後者是前者的物質基礎,前者應當是科學安全觀指導下的“可持續安全戰略”,後者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其主體目標就是努力實現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複興,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他認為,中國的和平安全戰略,第一應能夠長期確保中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周邊環境,第二應長期確保中國穩定的國內政治環境和團結和諧的社會環境。

基礎。綜合而言,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穩步提升,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聲譽逐步改善,開始成為國際社會的全麵參與者和積極建設者。隨著中國經濟資源占世界總量的比重迅速增加,與世界強國之間的差距顯著縮小。但是,從人均看,中國的總體戰略資源占世界比重極不均衡,未來發展麵臨巨大挑戰。

專家指出,中國當務之急仍然是要夯實基礎,增強經濟和軍事實力。

對外,加強周邊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建設,建立經濟縱深地帶,在中國周邊打造戰略緩衝區。比如,積極參與東盟“10+3”的合作,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強大湄公河流域合作等。同時,通過全麵建立開放型經濟,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經濟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之中,從而更加充分地獲取國際資源、吸引國際資本、引進國際技術、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國際空間,在區域乃至全球範圍內實現中國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對內,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重拉動內需,但絕不輕外貿。從近代強國發展的曆史經驗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都是從“走出去”開始,最終成為某一階段的世界強國。德國是製造業強國,而日本更是貿易立國成功增強綜合國力的典型。外向型的經濟循環,可以像滾雪球一樣,使中國的資本規模越滾越大,從而為國內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源泉。

從美國來看,美國軍事戰略的成功對美國世紀和霸權發揮了重要作用。與美國積極進攻、先發製人的軍事戰略不同,中國實行防禦性的軍事戰略。陳向陽指出,近年來中國正穩步推進國防現代化,跟上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潮流,逐步縮小了與軍事先進國家的差距。但是,各大國中中國是少有的仍未實現國家統一的國家,還存在領土、領海爭端。中國在成長過程中秉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理念,中國獲得與其大國身份相稱的軍事實力是應當的。中國促進軍事現代化,不是要去挑戰霸權,更不是自己要稱霸,而是為維護國家安全,並為世界為地區和平與安全作更大貢獻。他認為,在增強軍事實力的同時,應大力推進軍事外交,增進戰略互信,盡量消除、弱化“中國軍事威脅論”。

重點。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將中國視為未來戰略競爭對手難以避免。“美國一直把防止出現對其霸權地位構成挑戰的國家,作為其全球戰略的重要利益,無論社會製度、意識形態是否與美國相同,無論像蘇聯那樣與美國對抗,還是像日本那樣對美國追隨,隻要成為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主要挑戰者,都難免成為美國打壓的對象。”劉江永說。隨著中國GDP超過日本,來到第二位,中國麵臨的美國壓力進一步加大。一旦從幾大熱點區域脫身,美國戰略重心東移亞太的步伐就會加快。

不久前到美國訪問的張嚴冰對本刊記者說,他通過與一些美國智庫人士的交流,發現把中國視為威脅的美國同行更多了。

同時,中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壯大,周邊國家固有的對中國的恐懼也將進一步增加,挾美國平衡中國的苗頭已有所顯現。有國際問題專家警告,國內國際錯綜複雜的形勢,預示著中國的戰略機遇期有變成中國的戰略突圍期的風險。

因此,專家認為,在實現戰略目標的過程中,大國和周邊都將是重點。此外,要謹慎處理中國快速崛起與新興國家產生利益爭奪、摩擦加劇的矛盾,中國自身實際發展水平與國際社會期待過高之間的差距問題,以及國際上突發性事件、普遍性問題帶來的挑戰。最後,應警惕來自中國內部的風險。

形象。國際舞台上的中國應該什麽樣?陳向陽認為,首先是一個可愛的中國,同時也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有威嚴的中國。這個國家能夠維護國家利益,滿足公民的期望,也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

劉建飛說,做世界大國就要擔負起大國的責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也滿足人類社會的發展要求。中國需要融入世界,才能立於世界,並力爭引領世界。他認為,中國應注意四個營造。

一是營造更加和諧的對外經濟合作的環境。比如,中國企業在加快“走出去”,以及提供發展援助時,要尊重當地法律法規、生活習俗,不能見利忘義,或者持居高臨下、恩賜的心態。另外,注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協調。

二是營造穩定的周邊安全環境。現在來看,發生針對中國的大規模戰爭可能性不大,但周邊確實存在一些敏感、複雜、不穩定的因素,特別是涉及領土、領海問題。維權和維穩的矛盾如何統籌,要有相應的戰略謀劃和決斷。

三是營造良好的政治輿論環境。對於中國的發展模式,西方有一定程度承認,但是並未真正放棄固有的冷戰思維,仍在妖魔化中國。從政治製度看,采取西方國家製度模式的國家占了大多數,中國是少數幾個堅持社會主義製度的國家的代表。中國應當主動發出聲音,向世界介紹中國,加強與外界的交流,以贏得更多理解和認同。同時注意學習借鑒西方一些好的方麵,采取一些更易於被外界接受的方式。

四是營造互信的戰略環境。尤其是與美國。美國對中國采取什麽樣的戰略,具有全局性的意義。雖然中美之間已經建立起戰略與經濟對話,但實際效果與設計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戰略互信並未真正建立起來。另外,與周邊國家,由於一些曆史的和現實的原因交織在一起,解決起來很棘手,要考慮國際輿論,但也不能一味退縮。

所有跟帖: 

學者們忽悠戰略無非是想撈點科研費,國家腐敗成這個樣子就是有了戰略能實施嗎? -溫哥華來信- 給 溫哥華來信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11 postreply 10:58:38

回複:全世界都睜大眼睛看 中國可能邁出的下一步 -大號螞蟻- 給 大號螞蟻 發送悄悄話 大號螞蟻 的博客首頁 (237 bytes) () 07/12/2011 postreply 13:17:22

好文!小議一下“話語權” -滸卄- 給 滸卄 發送悄悄話 滸卄 的博客首頁 (5007 bytes) () 07/12/2011 postreply 15:23:10

抱歉,跟錯樓了。應該是跟樓下才對。 -滸卄- 給 滸卄 發送悄悄話 滸卄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2/2011 postreply 15:25:56

good -HenryX- 給 HenryX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2/2011 postreply 16:38:54

總是戰略,高度等等大而空的看(談)問提,人看著累,又於事無補. 中國人應從自己身邊做起! -南天劍俠- 給 南天劍俠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4/2011 postreply 18:24: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