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24日來源:南方網
極端天氣的出現,讓不少人開始重新審視三峽的利弊,有關三峽引發極端天氣的各種說法也層出不窮,其中“木桶理論”更是廣泛傳播。“將極端天氣歸罪於三峽大壩,純屬無稽之談。”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重點實驗室王國慶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些極端天氣是由三峽引起的,三峽對氣候的影響與全球變暖的大背景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影響範圍隻限周邊10公裏
記者:近年來,川渝大旱,西南大旱,以及近日的長江中下遊大旱,極端幹旱天氣的出現頻率增加。旱災不斷,洪災也屢屢發生,2007年重慶百年一遇的暴雨還讓人記憶猶新。三峽大壩對氣候究竟有無影響?這些極端天氣真的跟三峽有關麽?
王國慶:每逢長江流域出現極端災害天氣,總有人將懷疑的目光投向三峽。三峽大壩的確會對區域氣候產生一定影響,但影響的範圍極其有限,隻限於庫區周邊不到10公裏內。針對三峽大壩對於氣候的影響,此前進行過專門的科學調研,將三峽的影響擴大化是沒有道理的。
今年長江中下遊遇到的大旱,在三峽工程未修建之前,曆史上也曾出現過。將旱情與三峽聯係起來,是不合理的。三峽的確能起到降水降溫的作用,目前長江中下遊遭遇旱災,三峽大壩加大泄水量正體現了其防洪抗旱的調節功能。目前的旱情,以及此前的川渝大旱,這些都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出現的,不能將其歸罪於三峽這樣一個單一的水利工程。
三峽是個敏感話題,攻擊三峽的人總是能尋找各種借口,卻從來拿不出科學的證據。極端天氣災害,並非隻在長江流域出現,西南五省大旱,以及海南省的特大洪災,這些難道也要跟三峽掛鉤麽?
大壩高度怎會影響大氣環境
記者:在諸多質疑聲中,由一名台灣學者拋出的“木桶理論”傳播最為廣泛,不知您有否聽過?
王國慶:當然聽過,他們所謂的三峽大壩“木桶理論”,是將四川盆地比喻為一個巨大的木桶,環繞四川盆地的山脈缺口就是這個大木桶的一根根木條。三峽大壩是擋住氣流入川的瓶頸,好比一個木桶最短的木板變長了,影響了四川盆地與外界的水汽和熱量交換,不可避免會導致四川盆地的自然氣候發生明顯變化。我想說的是,這純屬無稽之談。
記者:為何這麽說?
王國慶:三峽大壩的確將河道攔截起來了,但是大壩的高度才100多米,而要做到能夠影響大氣環境,必須是大尺度的水汽雲團活動才可以,其垂直方向距離地麵至少10公裏以上,三峽的100多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世界上任何一個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是各有利弊的,在產生效益的同時,往往也會伴隨著次生災害,三峽也不例外。三峽在起到防洪、發電作用的同時,庫區也會存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同時由於水流速度減慢,水體富營養化嚴重,這些都是三峽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要做的不是去徹底否定三峽,而是著手去解決這些不利影響,將危害降到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