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此文作者應是程曉農,而非陳曉農。因此,陳伯達之子雲雲,隻能一笑置之。
二,程曉農應是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而不是社會經濟學博士。
三,程曉農可算是趙紫陽智囊團一員(見其簡介)。
四,程曉農與何清漣等,同在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任事(見下)。當時,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可說是集中了趙紫陽智囊團的大部,包括陳一谘等著名人物。
五,何清漣寫有不少文章,討論中國改革的問題。本人讀得不算多。但是,覺得何清漣對於中國的政治體製改革比較激進,對中國的經濟形勢的評論,也不脫“中國崩潰論”的圈子。
六,由程曉農主編的《當代中國研究》已經於2009年底停刊。
程曉農簡介
1985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先後在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和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所工作,曾任體改所綜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1989年起他先後到德國經濟研究所及哥廷根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作訪問學者,並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美國《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
關於普林斯頓中國學社
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在普林斯頓大學校董John Eliot的捐贈和餘英時教授的籌劃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在普林斯頓大學東亞係成立,二十多位因六四事件無法歸國的中國知識者應邀來此任訪問學者,繼續其對中國問題的研究。當時學社成為海外最大的中國知識分子聚合。1992年,學社正式注冊為非營利的谘詢、出版和研究機構。曆任董事長為John Eliot 、林培瑞(現任),曆任主席為劉賓雁、蘇紹智,曆任執行主席為蘇曉康、陳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