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31 10:49 文章來源:南方周末
一本詞典引出一群老人
這是一本有史以來中國最大的英漢英美法詞典,460多萬字,所收詞條已達到4.5萬多個,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詞典》的3倍。
詞典的最後校樣已經完成。在沒有政府支持,沒有經濟資助,沒有鮮花和掌聲,甚至連正規辦公室都沒有的情況下,兩代學人在默默無聞中曆經九載寒暑的嘔心瀝血之作,終於接近了尾聲。
國家司法部一位司長評價說:“這是個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國家權威的詞典,卻由一群無職無權無錢的學人和老人編撰,他們做了我們整個司法行政教育係統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這本書後麵,有一群幾乎被人們遺忘的老人。
這是一些響亮的名字,一些在1949年以前就已成為法學權威的前輩名宿———
盛振為,美國西北大學法學博士,東吳大學前校長兼法學院院長;
周木丹,比利時魯汶大學1934年法學博士;
盧峻,美國哈佛大學1933年法學博士;
王名揚,法國巴黎大學1953年法學博士;
蔡晉,東吳大學1933年法學士;
許之森,東吳大學1934年法學士;
盧繩祖,東吳大學1934年法學士;
徐開墅,東吳大學1940年法學士;
王毓驊,美國印地安那大學1949年法學博士;
俞偉奕,東吳大學1944年法學士;
郭念祖,東吳大學1946年法學士;
陳忠誠,東吳大學1947年法學士;
周承文,東吳大學1944年法學士;
高文彬,東吳大學1945年法學士;
……
這行名單還可以開列很長,他們幾乎全是東吳大學法學院畢業生。
東吳大學法學院,1915年成立於上海,是中國在教授中國法之外惟一係統地講授英美法的學院,解放前中國最著名的法學院之一。
從1930年代到1990年代,國際法院一共有過6位中國籍法官,從顧維鈞開始,一直到1997年的聯合國前南國際刑事法庭法官李浩培,都是東吳法學院的教授或畢業生。
該校校史上最值得誇耀的一段是在1946年:東京審判采用的是英美法程序,由於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急了,最後,蔣介石點名從東吳大學要人,其結果是———中國赴遠東軍事法庭的法官、檢察官、顧問等人,幾乎全部來自該校。
然而,這些20世紀上半葉中國法學界所能奉獻出來的最優秀人物,“1949年後,他們中留在大陸的,卻幾乎都做著與法律無關的事:英語教師,或者勞改犯——對師生而言,與東吳法學院的關係成了一種罪過。在1957年‘反右運動’,以及‘文革’期間,很多校友遭到迫害。”(引自《培養中國的近代法律家——東吳法學院》,第293頁,康雅信著)
這些卓有學識的才智之士,他們後半生是怎樣的?他們以及家人怎麽度過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