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化大革命”

回答: ZT 如何看毛澤東時代 全麵係統的好文神山2010-05-07 04:06:37

3、“文化大革命”

首先必須承認,“文化大革命”失敗了:“徹底否定”了,“肅清‘三種人’”了,文革時期的一切推倒重來了——這難道還不算失敗嗎?

為什麽失敗?

因為這是一場超越了時代的革命。

——就普通老百姓而言,當時並沒有感到有多迫切的革命的要求。上頭號召了,報紙上宣傳了,就跟著幹了。

——更關鍵的是誰都不知道如何弄清“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革命的首要問題”:誰是“走資派”?誰是“反動學術權威”?沒法判斷:按今天的標準看,那時的官員個個都是清官,沒一個夠資格算壞蛋。所有的官員都一樣地說擁護毛澤東。要從這裏邊挑出壞人來,靠X光都分不清。這就好像兩軍交戰,一樣的外觀,一樣的服裝,一樣的語言,一樣的口號,一樣的目標——到底誰是敵人?誰是自己人?當兵的說不清,當官的也說不清,結果淨是自相殘殺,淨是好人打好人,打來打去打得好人都學壞了。大家都受不了了,都覺得是毫無意義的瞎折騰,於是集體抵製了。遭到群眾普遍抵製的革命當然進行不下去,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在當時看來,否定“文化大革命”是很得人心的:不折騰了,安安靜靜過日子了,不是挺好嗎?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形勢的發展,人們忽然發現,“文化大革命”的原則不再是那麽荒唐無稽、那麽不可理喻了。相反,當初死活弄不清的東西現在竟然漸漸清晰開朗起來了。

比如,文化大革命的“四大”——大鳴、大放、打字報、大辯論,過去覺得是無法無天,現在呢?隻問一句:會不會上網?天天上網不上網?

——如果不會上網不上網,那什麽都不必談了:落後於時代、屬於上個世紀的老古董,。厲以寧說“要頂住互聯網”,這相當於工業革命初期手工業作坊的工人鬧著砸機器,屬於對抗科技文明。如此被現代科技淘汰的活化石、兵馬俑、木乃伊一般的“學者”,如何“代表先進生產力”?

——如果會上網、天天上網呢?那就恭喜了:您口頭上也許在否定“文化大革命”,但行動上卻在天天積極參加著當代的“文化大革命”呢。

“文化大革命”是“充分發動群眾,自下而上地、全麵揭露社會的陰暗麵”。——當時沒有互聯網,隻能采取“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的形式。

而如今的互聯網呢?幹的恰恰是同樣的事。任何人,隻要有機會上網,就可以暢所欲言,發表意見,揭露陰暗麵,不折不扣實現了“充分發動群眾,自下而上地、全麵揭發社會的陰暗麵”。這跟“文化大革命”的宗旨有區別嗎?本質上毫無區別。要說區別就是現在的“網上文革”比“文化大革命”的“四大”方便得多,有效得多,轉播迅速得多,廣泛得多。也就是說,唯一的區別是用現代技術——網絡取代了文革的“四大”。所以說網絡就是現代化的“四大”,上網就是參加現代化的“文化大革命”。

又比如,如果現在要弄清楚誰是“走資派”,誰是“反動學術權威”,立刻千夫所指,毫不猶豫。

現在中國的老百姓最恨誰?貪官汙吏,以及專門與貪官汙吏狼狽為奸的“無良學者”——竊取了“硬權力”和竊取了“軟權力”幹壞事的。

“文化大革命”要打倒誰?“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反動學術權威”——竊取了“硬權力”和竊取了“軟權力”幹壞事的。

當年“文化大革命”要打擊的,正是最令今天中國老百姓咬牙切齒恨之入骨的。他們的本質和危害,毛澤東早在四十年前就已經看透了。從這個角度講,“文化大革命”的原則錯了嗎?

毛澤東“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太超前了,遠遠領先於時代,遠遠超越了當時人們的領受能力。俗話說,領先時代一代會被當成天才,領先時代三代則會被當成瘋子。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正是這樣。當時並不具備革命的條件,幾乎沒有人能理解“文化大革命”,當然更不知道該如何幹,幹起來豈有不亂之理?超越時代、得不到老百姓的擁護的“文化大革命”在當時隻能失敗。

別看我現在是鐵杆“毛派”,但當年我對“文化大革命”可是一點也不理解,沒少發牢騷,沒少講怪話,沒少歡呼“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是嚴酷的現實改變了我的看法。隻要不肯自欺欺人,隻要還講點良心,隻要還講究點實事求是,就不能不正視中國社會的現實,就不能不承認(哪怕是痛苦地承認)當年的毛澤東是對的,文化大革命的總目標沒有錯,發動群眾自下而上揭露陰暗麵、打擊“走資派”和“反動學術權威”的大宗旨沒有錯。執行中的問題不能影響“戰略目標正確”這個本質。當年的毛澤東遠遠超越了時代。但毛澤東沒有時間等待人們慢慢覺悟過來,隻好在其有生之年通過“文化大革命”把自己的理論信念刻在曆史上,讓後人慢慢領悟覺醒。為此寧可自己一時不為人理解,甚至被人誤解、謾罵也在所不惜,也就是犧牲自己,教育人民。從這個角度看,當年歡呼“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我頗有點類似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時在一邊歡呼的愚民,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當年的耶穌被釘死了,其信仰卻複活了,曾經歡呼處死他的人的後代不少人後來卻皈依了基督教,也算是一種曆史的諷刺。更諷刺的是,同樣的情況正在中國重演。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也如同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之後又複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文化大革命”的正麵意義越來越明顯。當時因技術條件限製而做不到的,現在不在話下了。當時人們不理解的,現在都不難理解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認識到“文化大革命”的積極意義了。“文化大革命”這個字眼雖然現在被妖魔化了,讓不少人一聽就要跳,但其實質內容已經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中國人的政治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九十年代中國的強迫征地、強迫拆遷、下崗、買斷工齡、貪汙腐化、國有資產流失、貧富極端分化等等比現在嚴重得多,囂張得多,引起的社會關注卻比如今少得多,遭到的抵製更沒有今天這麽大。為什麽?當時互聯網在中國不普及,沒有“網上文革”,把握著“話語權”的“主流精英”嚴密封鎖了消息,顛倒了黑白,一切矛盾都被掩蓋了,任憑他們“殺人如草不聞聲”。而今天不同了。有了“網上文革”。“主流精英”的話語壟斷和信息壟斷被打破了。他們想為所欲為不那麽容易了。他們不能像以前那樣呼風喚雨,招搖撞騙了。沒有互聯網,他們說什麽是什麽,神氣活現,傲慢囂張。現在呢?“主流經濟學家”、“主流精英”這些詞匯不是已經臭不可聞了嗎?“重慶釘子戶”僵持了幾年,網上一登,半個月解決問題。這一切都是誰的功勞?互聯網——“網上文化大革命”。沒有互聯網,指望平麵媒體發善心,能有這樣的局麵嗎?對比九十年代和今天的現實,現在人們還離得開這種“網上文化大革命”嗎?

“餓死三千萬”是“共產風”、“浮誇風”、“窮過渡”、“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之類“政績工程”的結果,天大的罪名卻被巧妙地強加給了曾一再製止那些歪風的毛澤東,以至於人們普遍一提到“大躍進”就聯想到“共產風”、“浮誇風”、“窮過渡”、“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一提到“共產風”、“浮誇風”、“窮過渡”、“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就聯想到“餓死三千萬”,一提到“餓死三千萬”就聯想到是毛澤東的責任,而對“共產風”、“浮誇風”、“窮過渡”、“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等“政績工程”真正的始作俑者——劉少奇的責任一無所知。毛澤東這才發現自己一直相信倚重的助手原來竟是如此陰險狠辣,才發現原來真正的敵人在黨內、在身邊——難怪毛澤東從此以後把注意力從黨外轉向了黨內。

但此時劉少奇已經非同小可:黨務專家——“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黨員必讀;劉的一舉一動代表黨——全黨都必須服從:“寧犯政治錯誤,不犯組織錯誤”、“自覺地做黨的馴服工具”。“餓死三千萬”的罪責已經被巧妙地安到了毛澤東頭上,而劉少奇卻成功地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替毛澤東收拾了攔攤子、把中國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解救出來的“務實專家”。毛澤東的一切指示主張劉少奇均可以置之不理。如果按程序召開黨代會在黨內較量,劉少奇幾乎穩操勝券。劉少奇自己也清楚,難怪他1966年7月19日公開宣布,要保護“擁護黨中央、反對毛主席”的人。

此時毛澤東的大戰略——使中國衝破美蘇冷戰的包圍、通過中蘇論戰+援越抗美打戰略翻身仗的陽謀才剛剛有點眉目。這時劉少奇卻準備參加蘇共二十三大,與蘇聯和好共同援越。這等於要永遠把中國綁在蘇聯的戰車上,永遠對蘇“一邊倒”。這勢必徹底破壞毛澤東的戰略大計,斷絕了中國稱為“世界一極”、崛起成為世界大國的可能。這使毛澤東忍無可忍,決心與劉少奇鬥到底。

如果按正常黨內民主程序,劉少奇幾乎贏定了。所以毛澤東采用了非常手段——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失敗了,但毛澤東的陽謀——打破美蘇兩霸冷戰夾擊中國、使中國成為世界一極的戰略目標實現了。毛澤東的代價:犧牲自己的一世英名,長期被人誤解,直到現在。

文化大革命在今天還有意義嗎?

記得小時候有一首兒歌:“理發師,技術高,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一根往下薅,薅成一個大禿瓢。”【薅,hāo,拔除,編者注。】

如今已經“政令不出中南海”——當然,隻是於國於民有利的政令。凡對利益集團有利而對老百姓不利的政令,如“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漲價”等,那絕對一帆風順,執行得飛快,決無出不了中南海的問題——如果“各路諸侯”公然造反倒好辦,武力討伐就是了。難就難在是“和平對抗”——隻跟你軟磨。你撥一撥,我動一動,動也隻動在表麵。比如礦難,出來了就抓,不出來不管,隻跟你瞎糊弄。反正你沒辦法自己來抓。貪汙腐化案也是如此:如今的貪汙腐化、兩極分化、矛盾激化已經遍地開花。靠專案一個一個地處理,那就等於“不用剪子不用刀,一根一根往下薅”——薅掉一根,長出一把;薅完一個,冒出一堆。看你能不能親自來“一根一根往下薅”。這一切實際是中央政府對地方失控:你的一切政令都行不通。結果:各地緩慢地走向分離分裂,社會走向對抗崩潰。

如果中央政府決心決不允許“群雄並起、天下大亂”的局麵發生,就隻能麵臨一種選擇:如何根本扭轉。結論隻有一個:要麽文化大革命——在中央政府的強力幹涉下把地方各級機構推倒重來,來個自下而上的徹底解決;要麽等死。也就是“要麽在沉默中爆發,要麽在沉默中滅亡”。就像當年的毛澤東:在“重上井岡山”與“文化大革命”之間做一選擇。

(當然,按照“精英”的藥方,還可以“民主製約”,“增量民主”解決一切。但那樣隻能瓦解得更快:在一個滿地騙子的社會搞“自由競選”,不分崩離析才怪。)


所有跟帖: 

小平幡然大悟革命不是練嘴皮,改革才可開民智去封建 -labaka- 給 labak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7/2010 postreply 07:39:18

我開始重新認識和思考文化大革命,盡管我是文革的受害者。 -JJG- 給 JJ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7/2010 postreply 09:21:09

決不能簡單否定文化大革命。 -jjg- 給 jj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7/2010 postreply 09:33:29

文化大革命的意義超出一般人的理解範圍。 -jjg- 給 jj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07/2010 postreply 09:36: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