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漢族孤兒落戶內蒙古大草原 -- 草原母親的博大胸懷

蒙古族母親和她們的上海孤兒們

時間: 2008-05-14 11:14:40 來源: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關閉
    內蒙古草原上有這樣一批有著特殊身世的人們。他們出生在漢族人家,但蒙古語卻是他們的母語;他們來自黃浦江畔,但稱自己是蒙古人;他們從小生活在孤兒院,但卻在草原找到了溫暖的家。他們就是被牧民們親切地稱為“國家的孩子”的上海孤兒。

    上世紀60年代,中國遭遇“三年自然災害”,饑餓遍布全國。當時南方地區最大的孤兒院——上海孤兒院麵對源源不斷被送來的棄兒,糧食和營養品難以為繼,數百上千的幼小生命時刻麵臨著死亡的威脅。

    當時,中央主管婦女兒童工作的康克清同誌得知情況後,向時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的烏蘭夫求援,希望能從內蒙古調撥一些奶粉給予支援。烏蘭夫當即表示,要為中央排憂解難。此後,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的吉雅泰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他說:“一車皮奶粉能頂多大事,能維持多久?倒不如把那些孤兒們接到內蒙古來,讓草原牧民撫養。”

    這樣,3000多名南方孤兒遠上草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被蒙古族牧民領養,蒙古族阿爸、阿媽辛勞而無私的愛把他們撫養成人。

2007年內蒙古蘇尼特草原上的“國家的孩子”重聚

    都貴瑪:19歲就做了25個孩子的媽媽

    內蒙古四子王旗蒙古族老人都貴瑪在內蒙古草原上很有名氣,這位榮獲“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等諸多榮譽的66歲老人,19歲的時候就被25個孩子叫做“額吉”(蒙古語母親),成為這些南方孤兒在草原上的第一個親人。

    1961年9月,年輕的都貴瑪被公社領導派到四子王旗保育院當“臨時媽媽”,接受培訓,然後把本公社接受的25個“國家的孩子”接回來。當時她並沒有想到,上級指派的這個任務會改變她的人生軌跡,讓她擁有25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兒女。

    “25個孩子中有個一歲多點的孩子最先叫我媽媽,第一次聽到這個稱呼我害羞的臉都紅了。當時還沒有成家的我,第一次給孩子刮屎片子惡心得直吐。後來跟孩子們有了感情,為他們做什麽都心甘情願了。”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都貴瑪老人的臉上掩飾不住慈愛之情。

    在四子王旗保育院接受培訓3個月後,都貴瑪領著25個孩子回到了公社。為了讓孩子們能適應牧區環境和更好地調養身體,都貴瑪與領導商量,在公社建起臨時保育院,獨自一人精心照顧孩子們一年半,直到他們被領養。在這500多個日日夜夜裏,19歲的都貴瑪成為25個孤兒名副其實的“額吉”,盡管孩子們後來都有了新的父母,但這個稱呼從未改變,直到現在。

上海孤兒給草原上的恩人敬獻哈達。

    “那時候年輕,也不覺得累,從天亮忙到天黑,整天圍著孩子們轉,晚上還不時地被吵醒,起來喂奶、換尿布。”談起當年的辛苦,老人的語氣非常輕鬆,幾句話帶過。但熟悉她的朋友告訴記者,都貴瑪就是從那時開始急劇消瘦的,到現在都沒有胖過。

    一年半後,與都貴瑪有了深厚感情的孩子們排斥去新的家庭。為了讓孩子們有個完整的家、更好的未來,都貴瑪開始有意識地給孩子們唱懷念父母、家庭的蒙古族民歌,還有很多民間故事。漸漸地,孩子們被額吉的歌聲和故事打動,開始接受新的家、新的父母。

    “每送走一個孩子,我都會給他的新媽媽上一課,詳細告之孩子的習慣和相關注意事項。臨走的時候我們‘母子倆’往往還要還大哭一場。我的孩子們雖然離開了我,但從未忘記我,幾十年過去了,現在還掛念著我。”老人驕傲地說。

    都貴瑪老人沒有驚人的壯舉,但平凡中孕育著偉大,她用無數個愛心編織的平凡故事展示了一位草原母親的博大胸懷,更使她贏得了社會的尊敬。如今,這位曾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中國十大傑出母親、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等諸多榮譽的老人,在家鄉的草原上幸福地生活著。

敖根:為不會走路的殘疾孤兒創造美好人生

領養殘疾孤兒的敖根老人。

    51歲的朝格圖是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賽罕烏力吉蘇木牧民。由於40多年前的那場持續三年的殘酷自然災害,這位身患小兒麻痹症的孤兒從出生地上海被送到內蒙古草原,投入到蒙古族阿媽敖根的懷抱。如今從旗郵電局退休的他,帶著愛人回到草原,贍養著已經雙目失明的老阿媽。

    敖根老人回憶說,1960年的冬天,內蒙古蘇尼特右旗溫都爾廟保育院分兩批共來了365個孩子。不到半年的時間,364個孩子都被領養,隻剩下一個腿部殘疾的3歲小男孩,被寄養在當地民政局職工家裏。上海方麵護送的人說,這孩子被人從大街上揀到,送到孤兒院時就是個殘疾兒。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這個孩子的敖根與丈夫商量後決定領養這名殘疾孤兒,而那時敖根自己的女兒已經6歲。周圍的朋友得知他們的想法後,都勸夫妻倆再等下一批,領養一個健康的孩子。但無論別人怎樣勸說,也沒有動搖他們的決定。當地領導簽字同意的當天,敖根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背回了家,並給他起了蒙古族名字“朝格圖”,希望孩子能朝氣蓬勃地成長。

    “我當時沒有別的想法,就是覺得孩子太可憐了。從小沒有父母,從那麽遠的地方來這兒,卻沒有人要他。我就是想讓他有個自己的家,疼愛自己的爸媽。”事過多年,說起當時的領養過程,敖根老人的話語中仍充滿著憐愛。

在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生活的“國家的孩子”。 

    漸漸長大的朝格圖學會了用拐杖走路,9歲時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上了小學。“那時,阿媽每天背著、騎馬或趕車送我上下學。當我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時,媽媽會傷心地流淚。”朝格圖說。雖然遭遇“文革”,但朝格圖還是讀完了高中,並在旗政府所在地找到了滿意的工作。

    兒子的婚事是敖根老人的一樁心事。朝格圖剛滿19歲,老兩口就開始忙著給兒子找對象。由於老兩口的好人緣,兒子順理成章地娶到賢惠的蒙古族妻子,後來有了三個孩子。

    如今,為了照顧腿腳不便、患白內障的母親和供養上學的孩子們,朝格圖提前退休回到草原,從事牧業生產。朝格圖告訴記者,他家眼下最當務之急的事情就是攢錢給阿媽做手術,讓操勞一輩子的母親重見光明。

查幹呼:不能讓孤兒姐弟再次骨肉分離

上海孤兒40多年後重聚

    “比起別的孤兒,我感覺更幸福,因為我跟我的親姐姐一直在一起,我倆特別感謝我們的額吉。”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牧民巴特爾對記者說。

    對巴特爾和姐姐阿拉坦其其格恩重如山的額吉叫查幹呼,1962年身邊沒有一兒半女的她和丈夫商量領養一個“國家的孩子”。辦好一切手續後,旗保育院的工作人員給她抱來一個兩歲小男孩。看到孩子欣喜萬分的查幹呼,抱上孩子就往回走,希望早點與丈夫分享喜悅之情。但剛走幾步,突然有個五歲左右的小女孩跑過來哭著哀求她說:“求求你,別讓我和弟弟分開,讓我們在一起吧!”

    看到此景,這位蒙古族女人的心顫抖了,為了不讓姐弟分離,查幹呼決定將兩個孩子一起領養。可是,保育員告訴她,她的介紹信上隻允許領養一個孩子,並善意地提醒她,現在家家糧食都不夠吃,一下子領養兩個孩子,生活會很艱難。

    “孩子本來失去父母、離開家鄉就很痛苦了,絕不能讓他們再次嚐受姐弟骨肉分離的痛苦。”這樣,查幹呼在旗裏整整等了3天,辦好相關手續,領著姐弟倆一塊回到了草原。就像保育員阿姨提醒的那樣,查幹呼原本貧困的家庭一下子平添兩張嘴後,生活很快陷入困境。

    為了養活正在長身體的姐弟倆,在公社當幹部的丈夫決定辭職,當牧民。這樣雖然很辛苦,但他家就會有自留畜,自然也會有孩子們最需要的牛奶和牛羊肉。身體逐漸強壯的姐弟倆,陸續上了學,兒子巴特爾還入伍當兵,退役後回到草原,如今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富裕戶。

    其實查幹呼老人很早就知道與巴特爾一起領養的姐姐,並不是巴特爾的親生姐姐,但她一直瞞著兒子。“就是想讓他感覺到,在這個世界上自己至少還有一個親生的親人。”這位善良的額吉說。(記者勿日汗)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3000漢族孤兒落戶內蒙古大草原 -- 草原母親的博大胸懷
  • 60年代漢族孤兒落戶蒙古大草原,蒙古語成了他們的母語
  • 【探索發現 - 冷兵器 - 秘境追蹤】弓弩 --- 遠程打擊
  • 【軍事科技】俄國T-50首飛
  • 史記提名,中國第一劍的棠溪寶劍之《軒轅乾坤劍》
  • 所有跟帖: 

    謝謝啊,:) -子英- 給 子英 發送悄悄話 子英 的博客首頁 (94 bytes) () 02/09/2010 postreply 13:09:31

    “為了養活正在長身體的姐弟倆,在公社當幹部的丈夫決定辭職,當牧民。”看了這句,頗多感慨。 -約翰撈麵- 給 約翰撈麵 發送悄悄話 約翰撈麵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9/2010 postreply 22:42:37

    most of these kids were from provinces ajacent to.. -zhmz888- 給 zhmz888 發送悄悄話 zhmz888 的博客首頁 (393 bytes) () 02/10/2010 postreply 00:57:16

    請說漢語。這些病孩子在解放前絕對九死一生。 -中國影視- 給 中國影視 發送悄悄話 中國影視 的博客首頁 (860 bytes) () 02/10/2010 postreply 03:49:5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