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之害,還不在於文化,而在於精神人格

本文內容已被 [ 健 ] 在 2009-08-14 18:45:4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文化往往是可以回歸的,精神人格則不易。

先拋開五四對傳統文化的種種汙蔑和誤判不說,光說批判的方式本身:
一個人、一個民族如果相信自己是醜陋的,他就失去了人格的自立,也就失去了文化的基礎;因為相對於精神人格,文化都是外在的物而已。對於這樣一個民族,什麽民主、科學都不能帶來幸福,縱使這些事物能帶來社會製度的完善、物質生活的富裕、甚至某些學術方麵的成果。因此,就算德國人反省納粹主義,他們也會在批判的過程中保留自己的人格尊嚴--這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如果因為有納粹主義而認定德民族是醜陋和劣等的民族,還有「反省」的基礎嗎?不如「三十歲以上的」德國人統統死掉而由別的文化調教剩下的年輕人好了。同理,日本反省文化也好、反省軍國主義也好,也斷不能先認定日本人就是一個劣等民族。我雖然不喜日本人,也願意看到他們反省而變好,但我也絕不希望他們來個五四運動,否定大和民族的素質;因為如果這樣,他們的反省肯定不會成功,反而會變得愈加醜惡。人格的底線是支承反省和文化改良的基礎,一如大地之於樹木。然而,五四思想家做的正是毀壞中華民族的這條人格底線。人格被毀壞了,人就真的變醜陋了,這是「預言弄假成真」或「思想決定現實」的經典例子。

今天故國神州的種種陋象,大多可追根溯源到上述起因,歸結於一個真正的大問題〔我相信從最長遠說,這可能是中國唯一的大問題〕:主人翁精神的喪失--即是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什麽是中國人--說到底就是人格的失去,反映在國家就是國格的失去。許多看起來與這種人格喪失毫不相幹的具體事物都是其結果。例如環境的惡化,肇因於盲目的資本主義工業生產。而這是來自對提高物質水平、增強國力、向西方文明看齊、得到西方認同和尊重的強烈願望〔這其實也是北京奧運背後的心理〕。這種強烈要求西方認同的「接軌」心理指出一個事實:中國把自己客體化了,把自己的人格匍伏在西方文明腳下,把世界看成是西方的,而自己是世界的客人〔這也是對其它非西方民族、國家的道義拋棄和羞辱〕。為了被世界的主人尊重和接納,中國不惜違背自己成熟的傳統智慧,如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無度開發大自然,使青天蒙塵,清河盡染。這種不惜傷害自己換取西方認同的心理亦可見於各類繪聲繪色地「揭露」傳統文化的「醜陋」去博取西方獎項的電影,如張藝謀與陳凱歌以前的大多數電影。對於一個把自己客體化的民族,這是自然而然的。張明敏有首歌,叫《龍的傳人》,歌詞裏有「遙遠的東方」這樣的句子。中國就在腳下,何來「遙遠」?如果這一首可以勉強解釋成是海外華人的歌〔那也得是幾十年在外不歸,心理距離遙遠才說得過去〕,那麽才幾天前我聽到的戴玉強的一首歌的歌詞就無法解釋了:「在遙遠的東方有個禮儀之國」。中國國內甚至還有個「遠東」出版社。這個把自己的靈魂驅逐到西方,然後回過頭來看「遙遠」的中國的現象就遠非「自卑」可以解釋得了。君不見印度至今自卑,卻少有犯這種尊嚴掃地的錯誤。就連彈丸之地的新加坡、不丹、甚至在世界地圖上隻有幾個小點的莫裏西斯也不犯這種最低級的錯誤〔我曾遇見一個印度血統的莫裏西斯女孩,對其在西方文明麵前的泰然自若、怡然自得印象尤深〕。何也?人家沒有五四運動,沒有文化人和革命者告訴他們是醜陋的民族而已。

綜合上述,五四精神運行的結果就是通過對民族天性、素質的否定而蕩滅族人的人格,再綜合為國家意義上的中國客體化。


再回頭說對民族文化的破壞
五四諸人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他們本身的程度決定的。今天,稍稍明智的人都不會隨便否定中醫,然而魯迅,甚至連「國學大師」陳寅恪都是否定中醫的。由此可以看到當時受到社會關注的文化人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水平。這點上今人已經有不少反思。況且,這類破壞多是對文化中一具體科目而言,單獨來說尚不足以毀壞民族文化的整體。我現在要說的是對文化整體的基本破壞方式。

華夏文化,與印度、希伯萊、希臘〔羅馬〕比較,最能看出它的真正特質:我稱之為「平人神」文化〔下麵跟貼附錄一舊文,稍為詳細地解釋〕。簡單來說,平人神,是人與神、靈與物統一的觀點。印度和希伯萊文化相對可以稱為神文化,基本上是唯靈的。以印度人為例,他們不重視物質文明,甚至不重視肉身生命,許多印度修行人為此在精神很高的同時往往身體狀況不佳且短壽,與中國道長的長生、健康形象大相徑庭。在他們看來,物是精神的衍生物,是第二性的。希臘人則相反,他們看到的是一個靜態的、物的宇宙,由理性統馭形成秩序。他們的神其實還是人,隻是超人而已。由此他們的心力總花在理性邏輯、物質科學上,同樣的觀點與方法也應用在哲學、政治等方麵,處處彰顯人的特質,與印度、希伯萊的唯靈、神文化傳統處於相對的境地。華夏文化所截然不同於此二者在於把人與神、靈與物平等對待:人性通神性,人性即神性,萬物有靈,天人合一,害物即害靈。而人可以不借助神直接修煉達至神性。這種自然觀、宇宙觀在道家貫徹得最充分〔都以氣在道的作用下運行、聚散來解釋一切現象〕。華夏文化這種精神與物的渾然一體,在各大主要文化中,可以說是十分鮮明的獨到之處。

五四之害在於用希臘的唯物觀點和思維〔概念是思維的物〕去離析中國靈物交融的文化本體,把靈的部分析出,仿佛把鹽水裏的鹽析出,然後指責剩下的水沒有價值;又如把一個人的靈魂奪去,然後指著他的屍體責備他沒有生命:認為中國沒有「哲學」、中醫是迷信、製度是封建〔中國的製度實質是封建其外,倫理其中。唯物思維去掉了倫理,故隻見封建。事實上日本的製度才接近封建〕、音樂繪畫藝術形式簡陋而不成熟,等等。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去靈留物處理導致各類學術、藝術的形在而神枯、名存而實亡。而學術與藝術在這個作用下水準一落千丈,恰好又成為後來者攻擊傳統文化的理由。而這些無知的後來者〔如今天還相信魯迅胡適一流人思想的人〕之所以相信中國曆史上確實如此,恰是由於整個中國的曆史都被這樣「唯物過慮」了,於是對中國曆史買櫝還珠式的理解和引用就順理成章了。這類似於他們論及國人的道德性情,國人至近代本來大體上是平和清明的〔印度的泰戈爾和英國的羅素來華時都觀察到這點。泰戈爾對中國的文化自信抱樂觀態度,而羅素則擔心中國為了抵禦西方列強而進行的文化運動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類似西方的文明,從而失去了美好的傳統文化。五四運動的勝利和後來係列革命運動的成功使羅素一語成讖〕,革命運動對傳統文化和社會的破壞使人心浮動,每況愈下。而批判者不知道這其實是革命的結果,反而反過來把這也加罪於傳統,成為「國民劣根性」的佐證,可謂不自覺的惡人先告狀。三十五歲前是革命者的熊十力似乎也曾觀察到革命者道德品性之鄙陋,從而放棄革命,發心向學佛儒的。在當時的熊十力看來,人心之危的根本原因是傳統的失落而非天生的「國民劣根性」和傳統社會本身的弊病。

隨便說一句,五四以來,中國人的精神被唯物地濾掉,空出一大片空間,也是基督教得以乘虛而入的原因。基督教在唐代已經傳到中國,並且受到禮遇,但依然沒有形成大格局,今天反而可以在中土勢如破竹,就很能說明其中的蹊蹺。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五四之害,還不在於文化,而在於精神人格
  • 日記一則 5/2/09 老友相聚、湖談希臘
  • 日記與流水帳
  • 此情可待成追憶 〔一〕
  • 此情可待成追憶 〔二〕
  • 所有跟帖: 

    五四是對消極的儒家倫理道德的批判,純思想範圍,怎談否定人格? -J_man- 給 J_man 發送悄悄話 J_man 的博客首頁 (322 bytes) () 05/04/2009 postreply 08:03:43

    激進的五四,遺害重重 -虎嘯三界- 給 虎嘯三界 發送悄悄話 虎嘯三界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04/2009 postreply 13:44:5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