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遼寧農業

東北地廣人稀是指黑龍江省和吉林省,這兩個省是產糧大省,給全國提供商品糧。10幾年前的數據,僅僅黑龍江農場(原生產建設兵團)生產的糧食就提供給2.25億城鎮商品糧,占當時全國城鎮人口的50%。

遼寧省人口密集,工業化密集,城鎮人口比例全國第一。遼寧有一些貧窮地區麵積很大:朝陽地區,阜新地區,昭烏達盟地區(赤峰),即使鐵嶺地區也很窮。遼西多山貧窮,遼東不錯,但是長白山餘脈千山山脈形成遼東丘陵一直延伸到大連,所以即使富饒的大連,也有莊河新金縣多山,隻有遼河平原比較富裕。

遼寧大工業產品國家評價全國調撥,但是江南農業產品並不調撥到遼寧,就更不要提評價調撥了。

胡煥庸線以東的43%的國土上人口94%,胡煥庸線以西的57%的國土上生活著6%的人口。自古以來中國曆朝曆代都把吃飯當作頭等大事,中國統計人數用“口”, 幾口人,幾口家,就是幾張吃飯的口,民以食為天。而英美統計人數用“頭,head” 即幾個腦袋,並不注重幾張吃飯的嘴。所以新中國每年一號中央文件是有關農業文件 。

和美國,印度,俄國,烏克蘭,巴西等國相比中國耕地條件本身就很差,除了東北大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以外,北方大平原幹旱寒冷,比如華北大平原,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土地碎片化)等;南方氣候濕熱但是多山,土地碎片化,坡地化;內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不適合耕種;新疆大片戈壁灘,沙漠,隻有極少地區可耕作;西南雲貴川渝群山連綿,耕地更少。

為了吃飽飯,新中國做了巨大的努力:到1976年,新開墾耕地6億畝,使耕地麵積達到了22億畝,修建大中水庫8.6萬座,新建水渠220萬公裏,水澆地8億畝;土肥水種密保管工農業八字憲法,糧食產量跨黃河(黃河以北畝產400斤,原來很多地方畝產100斤),跨長江(長江以南畝產800斤,淮河流域畝產600斤);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完成了四三計劃,即花費43億美元,引進13套大化肥項目,3套大化纖項目(省下棉田種糧),4套大乙烯工程,43套煤炭設備等等。所以了糧食產量在1980年以後大幅增長。

在1976年以前由於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全國儲存了3年的戰備商品糧,78年以後,戰備糧釋放出來。文革時期我們淨吃苦澀的陳年發黴的玉米麵,吃不下去,政府就每人每月發半斤黃豆粉參合玉米麵吃。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隻有知道曆史才能看清事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