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出了問題,即便是最深紅的人估計也不會反駁這個事實,而中國房地產的問題從以前的巨型房企,比如恒大,碧桂園為代表的過萬億債務暴雷問題,到後來的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市停滯,隱形暴跌,最後是一線,包括超一線的城市也都出現市場停滯,那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為什麽這次的房地產危機和以前的不太一樣了,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到底是什麽,是高房價,高供給,低需求,低收入,或者都是,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個事件,就是2016年的漲價去庫存。
那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從1993年中國開始房改以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就開始一路向上,但是前期大多都是溫和上漲,直到2000年代中葉,開始狂漲,後麵又有了地方政府的城投平台,通過高價賣地和房地產開發商一起聯手,收割買房者的韭菜,但是這個前提是,房價必須上漲,至少是有上漲的預期。
不過任何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房子本質上還是一種商品,任何商品都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而不會隻漲不跌,那讓韭菜心甘情願的掏更多的錢買房的前提就是,房價上漲,而且一直漲。
2014年左右,中國房地產經曆了幾年的相對低迷,導致房屋庫存水平顯著增加,而這個時候,如果放開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控製,讓市場來調節,其實經過幾年的陣痛,房地產市場是會恢複正常的,這個在2009年到2013年的美國房地產市場就可以看到,一度暴跌30%的房地產市場,到了2013年後止跌回穩,到了2019年左右基本恢複到了2008年的房價水平,而後疫情催發了一輪20%左右的全美普遍性上漲。
但是中國政府提出了一種天才的解決方案,那就是不需要通過市場來調節,而是通過政策推動人們的心理預期,在房屋庫存增加的前提下,搞了一個漲價去庫存的騷操作。
樓市悖論:什麽是漲價去庫存?
俗話說:“薄利多銷”,換句話說,就是為了促銷,打折或者降價增加銷量,減少自己的庫存量,然而,在中國樓市曾出現一個怪象,那就是“漲價去庫存”,事出反常,必有妖。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看一下下圖這個理論圖譜你會更容易理解)
一、(出於居住的需求)過去商品房去庫存的方式:將商品房的價格拉低,以達到促銷優惠等,這樣就吸引購房者購房,在短期內將商品房的庫存量持續降低,從而確保後續開發商的商品房開發與跟進,這是從需求出發的,也就是人們買房的目的是為了居住,是一種消費。
但是,經過多年房價暴漲以後,邏輯改變了,那是什麽呢?繼續往下看。
二、(出於保值的需求)如今商品房去庫存的方式:“漲價去庫存”,為什麽漲價了還能去庫存?出現這一怪象的原因是什麽呢?主要是因為購房者更重視房屋的投資價值,更看重的是:房子的升值潛力,是對房子的本身價值的一種預期。
——
拿一個形象的比喻,去解釋過去“降價去庫存”和當下“漲價去庫存”的差別:
比如,一個女孩子選擇男朋友,年輕的時候是看我喜歡什麽樣子的,後來呢 ,選擇一個能給自己好生活的,思考的角度不一樣。
諾貝爾欠中國一個經濟學獎,因為全世界唯一成功的漲價去庫存案例就發生在2016年的中國。從商品房待售麵積這張圖來看,2016年開始的漲價去庫存頗有成效,將7億多平米的庫存減到5億平米左右,並維持了好幾年。但進入2023年以後,這一數字又開始猛增。根據統計局最新數據,4月的商品房待售麵積漲到了6.4億平米,4個月增加了8000萬平米,已經超過了2014年,按這漲法,很快就會超過2015年的最高點。是不是又該來一波漲價去庫存了?
奇怪的是,到現在都沒有專家喊去庫存,專家們現在喊的是救經濟。是專家們轉了性嗎,變得憂國憂民了?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漲價去庫存的真相吧。上麵所說的商品房待售麵積統計的隻是現房庫存,就是已經蓋好但沒賣出去的房子,而我們實際購買的絕大部分都是期房。
漲價去庫存實際去了個寂寞,廣義庫存麵積一直漲到2021年,才在2022年才迎來了第一次下降。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是怎麽回事,開發商賣掉房子轉頭就去拿地,拿到地畫個圖就開始賣期房。房子漲了土地漲,土地漲了房子再漲,如此循環往複,去掉的現房庫存馬上就變成了開發商手裏的地,搶地都來不及,誰還想著去庫存啊。所以前些年開發商財大氣粗,在土拍市場上一擲千金,導致地王頻出。隻有2022年房子賣不動了,價格下跌了,才能讓開發商發燒的頭腦清醒一下,才會有庫存小幅下降的結果。
2016-2022的7年時間,政府賣了46萬億的地,老百姓買了105萬億的房子,開發商在這中間賺到了幾輩子都賺不來的錢。開發商拽著自己的頭發把自己拽到了天上,2022年市場才降溫一點點馬上就大片大片地死給你看。
2016年之前,國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一平也是3萬左右,300萬就能買個三室了,廣州那個時候才2萬不到,200萬就能買個三室了。那個時候南京、杭州也才1萬5到2萬之間,150萬到200萬可以在南京、杭州買個三室了。那個時候的西安、天津、青島、成都、重慶、濟南、鄭州、長沙等等城市,房價貴的不到1萬,便宜的5、6千都有,一套100平的房子也就是80萬左右。
想想那個時候年輕人雖然買房也難,但是起碼能看的到希望。現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是600萬起,廣州、杭州、南京都是300萬起,西安、天津、青島、成都、濟南、等都是150萬到250萬之間。房價普遍翻了2到3倍,結果工資收入還不漲,基本上和2016年差不多,這就讓現在的年輕人買房基本上絕望了。
這就是漲價去庫存的結果,庫存越去越多,房地產吸幹了全社會的資源,導致科技無法突破,實業無法升級,所以中年人35歲失業就得去送外賣,所以2017-2023年出生人口少了一半。就這樣專家們還在呼喚“史詩級救市”政策,這次唯一的進步是不好意思再用“去庫存”做借口了。現在樓市的體量比2016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次再救市100萬億估計是不夠了,專家們準備再從老百姓兜裏掏多少錢呢?
拋開漲價去庫存的事實,那中國政府是如何做到這種明顯違背經濟學基本原理,而在全國範圍內做到的讓全國房價普漲,而且是暴漲的呢。
堪比教科書級別的操作,三、四、五線城市的房價都在漲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皆大歡喜。
在去庫存之前,中國的房地產是庫存高,嚴重滯銷的。通過棚改,地產商去了庫存,拯救了銀行和地產商;房價高漲,老百姓紙麵財富增加,自然是開心。
隻有一套房自住,肯定不會賣了,增發的貨幣,固化在了房子裏。房價漲了,卻也像壓倉石一樣,沉澱下來。自2016年9月開始,中國三四五線樓市掀起了一波漲價潮。
漲價背後的三大助力便是去庫存戰略支持、地方政府配合鼓勵在三四五線購房、國開行通過棚改定向放水。
在庫存戰略的支持下,通過棚發言向三四五線樓市的定向放水,便是三四五線樓市漲價的根源,用貨幣“灌”出來的房價:
(1)通過棚改方式,定向向三四五線城市政府提供低於基準利率的放款,已投放了近四萬億。
(2)三四五線樓市政府為了更快地把房價炒起來,逐漸提高了棚改過程中的貨幣安置比例,即拆遷後不給房,而是給錢,從而讓拆遷戶去市場上搶房。
2013年時的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僅為7.9%、2014年為9.0%;2015年貨幣化安置比例上升至29.9%,2016年為48.5%;到2017年時全國這一比例已經突破60%,2017年上半年,江蘇22個縣(市、區)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已達到100%;2018年上半年,全國比重衝高到了80%左右。
貨幣化安置的本質就是沒有需求,通過拆遷來人為製造需求,以達到漲價去庫存的目的。比如,中部某城市,樓市房屋庫存總量在130億左右,然而通過棚改貨幣化安置向拆遷戶投放了近400億資金。
如此有意炒作之下,房價怎可能不漲?
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房價上漲後,除房屋買賣帶來的相關交易稅收外,地價上漲所帶來的賣地收入是地方政府最看重的財源。另外,因為這一輪房地產去庫存,拉大了很多城市的骨骼框架,讓很多城市新增了不少版圖麵積。而這背後,則需要道路、橋梁、公園、水電通訊、垃圾處理廠等等一係列市政基建跟上。
那麽三四五線城市和特大城市之間的基礎設施必須互聯互通,讓三四線城市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趨近一二線城市。甚至不斷把一些城市拉到國家主要交通網中。因此,未來幾年,基礎建設投資將重新回歸國家投資驅動的主要角色當中。
因棚改支撐下的漲價去庫存,實質是割韭菜,當這一輪房地產去庫存結束的時候,你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聽見!剩下的,就是國家會讓你慢慢忘掉房價這件事!
如果從上麵的分析看,房價上漲是不是應該一個政府,尤其地方政府通過賣地變相集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反過來提高生活環境和質量,這個應該是個好事,但是拋開大量的無效或者重複建設,以及各種貪汙浪費不談,即便是所有的都是高效執行了,漲價去庫存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整體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受到限製,因為大量收入用於還貸,居民杠杆率從40%飆升到65%,導致消費增長率從10%下降到2 - 3%,反過來影響GDP的增長,從2016年的6.8%下降到2022年的3%。
其次,嚴重影響人民的生育意願,本來就因為其它的生活壓力,中國的年輕人生育意願已經不高,加上高房價的加持,收入房價比達到世界最高的水平,已經“遙遙領先”於全世界,年輕人生育意願進一步下降。
第三,嚴重影響創業環境,包括高房租,高房貸,外加本來就高風險的創業環境,讓大家,尤其是年輕人對於產業的意願嚴重降低,這些從全民報考公務員,實體店麵越來越弱,電商越來越強都可以看出來。
第四,房地產本身的屬性應該是居住,但是過去30年的房地產一路改革一直是越來越強化其商品屬性,甚至是變相鼓勵房地產投機,遠遠脫離了居住模式,甚至都不是投資模式,而是爆炒的投機模式。這個對於整個實體經濟都是有嚴重副作用的,全民炒房,不談國事。
第五,房地產投機也嚴重影響了中國股市,大家常說的A股幾十年都在3000點徘徊,對比大的經濟體的股市和經濟增長都有正相關,中國股市理論上應該早就突破一萬點了,這個也從一個側麵看出來,因為房地產這個吸金獸(官方說法是蓄水池)的極大規模,以及極大壓低的投資率,中國股市要有大的上漲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資金總量有限,即便開放了部分外資,但是總體上需要國內資金的支撐。
第六,房地產投機讓房地產企業瘋狂,也讓地方政府產生了一種幻覺,以為房地產真的是永遠上漲,賣地收入永遠會越來越多,房地產企業的杠杆率越來越高,地方政府的GDP(通過賣地再投入各種建設,包括有效和無效建設)越來越高,直到房地產企業的債務和地方政府的債務都高到無法承受的地步,這種假象背後的原點就在於漲價去庫存推動的偽需求產生的幻覺,但夢總有醒來的一天。
好了,總結一下,2016年中國的漲價去庫存,手段是棚改投入4萬億,加上棚改貨幣化,本質上通過人為製造需求,給當年的房地產高庫存進行去庫存,而且是通過製造虛高假象人為推高房價去庫存,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短期內的確解決了房地產庫存,地方政府賣地,居民房價高漲的三個問題,幾乎是顛覆了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但是欠的債就是要還的,不過是推遲了還債的時間,同時積壓了更大的矛盾而已。
它的好處都是短期的,但是壞處卻是中長期的,包括極大提高居民杠杆率(40%飆升到65%),壓低消費能力(消費增長率從10%下降到2 - 3%),天價房產讓本來因為996等工作壓力就不太積極年輕人的生育意願進一步下降,外加嚴重影響創業環境,變相鼓勵房地產投機,嚴重打擊實業投資,最後是把幾乎所有的投資都投入這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中,影響其它包括股市,債市等的投資,而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更加加大杠杆率,產生巨額債務,把房地產的泡沫推向頂點。很多人評論說2016年的漲價去庫存就是一個斷子絕孫的政策,其實其危害永遠大於斷子絕孫一條。
可以說,中國的漲價去庫存本質上不是什麽顛覆經濟學理論的創新,而是利用國民的弱點,由中央政府發動,地方政府合作(一起提供4萬億棚改資金),房地產企業配合(推高房價去庫存),廣大國民倍洗腦積極參與的運動,最後把本來已經很大的中國房地產泡沫推高到了一個更高的位置,直到2023年的爆炸邊緣。
好了,分析了很多,那麽粉紅們就會說,你不是說你要做一個“constructive criticism”(建設性批評者)嗎,問題你看到了,那你有解決方案嗎,要知道我們中共那是人才濟濟,能看不到漲價去庫存的利弊,人家肯定是在下一盤大棋,我個人希望如此,可惜從現在ZG推出的各種政策來看,我沒有看到真正可以解決房地產低迷的去庫存的辦法(這個話題有點大,另外一篇文章來聊)。
我個人的看法很簡單,我不是什麽經濟學家,但是懂得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就是市場決定不一定是最快的,但是一定是最有效的,而且副作用最小的,如果讓我給出藥房,那就是中國政府一直不肯提出的房產限價,現在各種的手段,其實都沒有回到市場化調節的本質,就是價格需要市場來定,而不是政府來定。
那為什麽取消房產限價這種特別初級的政策卻是最難推出的政策呢,稍微了解一點中國政府結構和重要性等級的就會明白,我就不點題了,留個大家討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