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奇跡令世人讚歎。平心而論,任何國家能夠用40年完成這樣的轉變,都可以載入史冊。
然而,仔細看去,中國的經濟成長是健康均衡有質量的成長嗎?大家心裏可能都有數。
就拿房地產來說,北京上海的房子如果都賣了,大概能買下半個美國的房地產。而美國的房地產是永久產權的,中國的隻是70年使用權而已。
中國大肆宣揚的新四大發明,哪一項是真正中國人發明的?
中國引以為豪的大工程,哪一項是賺錢的?高鐵四通八達不錯,但是賺錢的截至到上海封城前隻有京滬高鐵一條線路。上海封城後這條也懸了。
據統計,中國政府主導的投資項目中,隻有極少數能實現盈利。這還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下。如果經濟下行,那麽這些項目絕大多數會成為壞賬,無底洞。如果還沒建成的就成為爛尾工程。
那麽有人會問,難道中國政府看到經濟危機不能采取行政財政手段阻止危機嗎?
其實,過去的十幾年中,中國政府一直在這樣做。如果中國真的是西方這種自由的市場體係,那麽經濟危機早就發生了。自由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會在經濟泡沫不大的時候自己戳穿泡沫,避免泡沫達到整個國家無法承受的程度。 但是問題是中國不是自由的市場經濟。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全麵掌控無所不在。中國更類似於納粹德國,是一種國家資本主義。這種國家資本主義在發展的時候可以有很高的增長,國家麵貌日新月異,但是一旦經濟出現泡沫,為了政權的穩定,當權者會采取進一步吹大泡沫這種模式。好比吸毒的人,一開始小劑量就可以得到滿足,但是隨著毒癮發展隻能逐漸加大劑量,一直到身體承受的極限,然後猝死。納粹德國之前是大蕭條中最慘的國家之一,但是從1932年希特勒上台一直經濟發展欣欣向榮。到了1936年舉辦柏林奧運會時更是在短短4年中重新站到的頂點。但是之後經濟就開始有不穩的征兆。到了1939年經濟已經岌岌可危。據說如果希特勒不發動進攻波蘭的戰爭,德國將爆發嚴重經濟危機。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麽必然發生的經濟層麵的原因。
那麽中國目前的危局有什麽解決的辦法嗎?
在我看來,中國有三種出路。
1. 跟希特勒學,發動戰爭。攻台戰役已經準備了很多年,雖然沒有必勝的把握(即使共軍渡海成功,在西方日本介入下能不能守住灘頭陣地進一步收複台灣,有待事實檢驗),但是占領收複台灣並不是習的目的。習發動戰爭的目的是轉移國內的政治經濟矛盾和人民的不滿。一旦打起仗來可以立刻實行軍管,政府可以全麵接管千瘡百孔的經濟為搖搖欲墜的銀行係統,同時以戰爭狀態的名義把人民圈禁於牢籠之中。即使是攻台失敗,習也會把經濟蕭條民生凋敝的責任推給美國,日本和西方。因為一旦共軍攻台,這些國家製裁中國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中國會步俄羅斯的後塵變成一個國際社會的棄兒。即使這樣,如果能保住共產黨的統治,保住習的地位,那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人民苦點算什麽?中國人民吃草都能活三年不是麽?
2. 全麵向西方投降。承認共產黨統治的失誤,共產黨自動下台實行多黨製,選舉自由,新聞言論自由,經濟轉型到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這樣雖然經濟泡沫破裂仍然會有一段痛苦時期,但是對於長遠的發展來看這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符合人民利益的選擇。但是據我的觀察,以目前中國的情況來說,采取這一選擇的可能性即使不是0,也非常非常小。
3. 繼續用政府的強力手段來就經濟。具體來講,就是靠政府發行天量貨幣來挽救銀行係統和房地產。過去十幾年,中國已經發行了多於美國歐洲貨幣發行量幾倍的貨幣。但是那個量跟目前需要救經濟的貨幣量比起來,絕對是小巫見大巫。所以如果采用這種辦法,中國未來幾年貨幣的發行量肯定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至於這會產生什麽後果,我下次在專門寫一篇文章來闡述一下。
上麵的三種解決手段,我認為最有可能變成現實的是1或者3. 具體是1還是3要取決於誰當政。如果習能順利連任,那麽采取1方案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習不能連任,李克強上或者某個改革派的人上,采取3方案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感謝大家閱讀。請訂閱本人博客,下周我會再發一篇討論經濟危機之貨幣危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