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愷钜 2022年1月13日
弘揚傳統文化,重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對中華民族優 秀傳統文化的自信。所以,文化自信,不僅僅是響亮的口號,而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身體力行的事情。隻有當每一個人都對自己民族的優 秀傳統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踐行,方可言建立了整個民族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製度自信,理論自信也就有了源頭。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根,到底在哪裏?
有人認為是儒家思想,有人認為是老莊哲學,也有人認為是以《易經》為代表的陰陽五行學說。科技部還把陰陽五行學說,列為中國人必須具有的科學素養。
儒家思想的根,在於禮。“禮者,天地之序也”,是天地間一切事物的秩序規範和準則。仁義道德,莫不以禮為依據。故《論語·堯曰》:“不知禮,無以立”。觀孔子一生事跡,惟“克己複禮”而已。
老莊哲學的根,在於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強調的是“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歸根結底,所謂的道,就是大自然根本的運行規律。
《易經》的根,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故“一陰一陽之謂道”,大自然的規律,無非是“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製化,顯示了五行之生克。故五行根植於陰陽,而陰陽的運動,正是天地之大道,是萬事萬物的秩序和準則。
儒家,首重“天地之序”;老莊“道法自然”;《易經》則“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底層代碼,是天地自然的規律。那麽,這裏所說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底層代碼,又是通過什麽來顯現的呢?
現在的人們往往把中國傳統的學說,歸類於落後、迷信、封建思想。其實,是現在的人們忘記了傳統文化的來曆。我們隻有明白了傳統文化來自於何處,才能認識傳統文化,才能明白傳統文化的優 秀。也隻有真正認識了傳統文化,才有所謂的文化自信,才能自覺地把傳統文化繼承下來,使之流傳於後世。
我們在此所說的天地之序、道法自然,都不是古人“空穴來風”的臆想,而是建立在遠古時期中國人的老祖宗幾百年幾千年持之以恒的天文學觀測和研究的基礎上的。正是由於中國古人建立了完善的古天文學知識體係,才能在此基礎上產生符合星象運行規律的曆法,才有資格說出“道法自然”這樣深刻的哲理。有了完善的曆法,才有了連續不斷的曆史。曆史之所以為曆史,就是按曆法運行的次序記錄下來的事實。這與西方的曆史不同,西方的曆史,隻是一個流傳的故事,所以英語中曆史history由his加上story組成。所以西方曆史致命的問題,就是因沒有曆法而導致的時間上的不確定性。有了完善的曆法,農事稼穡才有了依據,春耕秋收冬藏,才能按時而作。所以,中國人是世界上極其會種地的一群人。有了完善的曆法,才能產生“天人相應”的禮法,才可以把“天人合一”的理論付諸於實踐,建立起穩定而有效的社會製度體係。所以,中華文明曆五千年而不倒。有了禮法,人類社會就有了運行的依據,天地中的五行生克方能在人類生活中體現出來。於是,《易經》中才有了“一陰一陽之謂道”的總結。
所以,如果有人想要否定傳統文化的優 秀,比如,有人說陰陽五行是迷信,那麽他首先要否定的是老祖宗的古天文學。如果承認古天文學是科學的,那麽建立在古天文學深厚的地基上的陰陽五行學說,是不是騙人的迷信,就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了。
我們都知道,科學是建立在假說的基礎上的,假說一旦被推翻,科學立刻變成了偽科學。科學隻能接近真理,但科學不是真理,至多也隻能被稱為“相對真理”,也就是有條件的真理。所以愷钜反複強調,偽科學唯 一性的來源,就是科學。陰陽五行學說,建立在古天文學的基礎上。而古天文學,是中國遠古時期的老祖宗對於天象幾百年幾千年的觀測、研究的積累和總結。請注意,構成中國古天文學的基礎不是假設,而是事實。古天文學,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數學、曆法、音樂、禮法、農事等方麵的成就的互相映照,都是真實的存在。隻要是在地球上生活,古天文學輝煌的成果,就是無法推翻的結論。說“陰陽五行”是迷信,就等同於說“太陽東升西落”是迷信一樣,實際上是無知的表現。因此,陰陽五行學說相比於科學,在現實中更具有真理性。這才是現代社會中,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底氣。
中華民族優 秀的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內容,涉及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從大的方麵來說,由古天文學衍生的數學,中國老祖宗發明的二進製,三進製,八進製,十進製,十二進製,六十進製等度量衡製度,《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數術九章》,《四元玉鑒》等數學著作的成就,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將繼續為人類做出貢獻。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中 醫 學,始終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保駕護航。尤其是在這次的新冠疫 情中,在現代醫學束手無策的情況下,異軍突起,表現出了極其強大的生命力。用事實證明了一個道理,古老不等於落後。同樣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易學,為中華民族奠定了直指天地本原的宇宙觀,這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繁榮昌盛,打下了紮實的認識論基礎,同時也為中華民族在二十一世紀的再次崛起,築好了文化根基。
從小的方麵來說,中國的孝道傳統,很好地解 決了整個民族的養老問題。二月二春耕節,萬物複蘇“龍抬頭”,一年之計始於春;五月五端午節,懸菖蒲佩香囊,喝雄黃酒以祛瘟疫;九月九重陽節,登高祈福,祭祖敬老人。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暗含著天地大道,惟“百姓日用而不知”。清明踏青,冬至進補,二十四節氣的養生傳統,為中國人的健康生活製定了一整套的作息規律。“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也是文明程度的體現。中國人吃飯,用的是筷子。一雙筷子有兩根,那是“太極生兩儀”。筷子在手,一動一靜,象征著陰陽和合,“一陰一陽之謂道”。以筷子取食,那是以“二生三”。食物入口,則是“三生萬物”,取其生生不息之意。中國人的進食行為本身,就是一次“天人合一”的演練。考古已經證明了,七千年前的中國人也是使用刀叉作為餐具的。隻是隨著文明的進化,刀叉被更文明的筷子所淘汰。這也說明,刀叉作為餐具,是飲食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的經曆。
在中國人的傳統禮儀中,人們相見須行拱手禮。一百年前,西方的握手禮被認為是文化先進的象征,傳統的拱手禮自此被摒棄。當新冠疫 情來臨,為避免傳染,握手禮立刻就成了一種尷尬。於是,有人就以碰肩為禮。我們在新聞直播中看到,兩國的總統見麵,相距一米,右腿前伸半步,雙腿微屈,右手虛握置於小腹,右肩前衝互頂。請問,這是在街上打架還是在外交場合行禮?就這一個動作,是不是一下子退化到了遊牧部落的文明水平?這時候,如果我們再回顧一下中國人的拱手禮。行禮時,雙方須保持兩米的距離,右手虛握在內以象陰,左手平張在外以象陽,互相拱手問候為禮,完成一次“陰陽和合”的交流。這是不是一種更符合防疫理念、更先進、更文明的禮儀呢?還有一種接吻禮,也是在西方通行的一種禮節。雖說接吻禮,並不真正接吻,一般情況下都隻是貼一貼臉頰。但這已足以說明,接吻禮是一種非常不衛生,應該被淘汰的禮儀。新冠疫 情,就像一麵照妖鏡,使我們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分出了真假“先進文明”,也讓我們更有文化自信。
中華文明對於人類社會之重要貢獻,就是古人立足於古天文學的天道理念。中國人從不迷信,既沒有象基督教文明那樣,有一個創世紀的上帝,也不像伊斯蘭文明那樣,有一個先知先覺的先知。中國人崇拜的是天地大道,是大自然的運行規律。盤古,女媧,誇父,後羿,大禹,無一不是改天換地的英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生根,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本質上具有共同點。毛澤東主席找到了這些共同點,他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現實結合起來,開 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共產主義運動在中國的成功,古老的中華文明,功不可沒。所以說,我們的理論自信,也是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之上的。
國家提出了四個自信,即道路自信,製度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愷钜以為,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基礎,理論自信,是僅次於文化自信的要件。隻有當全中國人民充分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優 秀,中華民族五千年輝煌的脈絡才能得以清晰地展現出來。有了文化自信,我們的道路自信就有了來路;我們的製度自信就有了基石;我們的理論自信就有了源頭。當代中國人的責任,就是要在當前的曆史條件下,把中華民族優 秀的傳統文化繼承下來,融入現代科學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成果,把老祖宗的智慧發揚光大,為後世的子孫講好中國的故事,使中華民族這個唯 一留存於世的古文明,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