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耳熟能詳的口號

來源: 務實小民 2021-01-28 17:17: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557 bytes)

那些年,耳熟能詳的口號

1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78年前後改革開放中思想解放的“推土機”。

(主要針對的本本主義,更具體地說,針對“兩個凡是”,否命題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3 、“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1977年5月24日,鄧小平與中央兩位同誌談話時指出:“我們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要能上去。發展科學技術,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必須有知識,有人才。”“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是對“文革”極“左”思潮泛濫時期盛行的“知識越多越反動”、“知識分子是臭老九”等謬論的有力批駁。它為當時教育、科技戰線的撥亂反正指明了方向。從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以及重申“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成了新時期知識分子政策的代表性口號。

4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毛說“知識越多越反動“,毛時代,知識分子一直是臭老九。80年代又短暫出現的“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讀書無用論“。

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指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要大力發展我國的科技教育事業。他著重闡述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1988年9月,鄧又談到:“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992年春,他在南方談話中又說:“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鄧小平從曆史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高度出發,從當代世界科技發展的狀況出發,得出的科學結論。

5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堅持改革開放” 是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高度概括術語。

6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2年9月1日,黨的十二大在北京開幕。鄧小平在大會的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麵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7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979年,葉劍英在國慶30周年講話中初步表露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思想。1981年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明確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製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1987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三大係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8、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一句傳遞最廣、最快的口號。相對於過去“以階級鬥爭為綱 ”,現在要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最通俗最有感召力的表達。

以上兩條鄧還專門有過專門的評論:1.現在連真理標準都成了問題,簡直莫名其妙!2.一個社會居然以貧窮為榮,不敢追求富裕,這是個什麽社會? 

鄧小平提出:“我的一貫主張是: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最終走向共同富裕。”

9、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一句是鄧公開講出來的,和上麵的口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1987年4月26日,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這既是對“文革”當中“四人幫”一夥“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的謬論的批判,又是後來關於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論斷的直觀、簡潔而又深刻的概括表述。

10、隻生一個好:1980年開始倡導計劃生育。

11、五講四美三熱愛
1981年2月25日,全國總工會等9個單位在《關於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倡議》中提出開展“五講四美”活動。即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後加入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中國***。

12、“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1981年,中國女排為中國奪得首個團體項目的世界冠軍,成為一個時代的偶像。女排所代表的拚搏精神,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精神圖騰。女排首次奪冠以及隨後輝煌的“五連冠”,具有遠遠超出體育比賽自身的精神力量。

13、學習張海迪,做四有新人
1983年3月7日,團中央號召青年學習張海迪身殘誌不殘,艱苦奮鬥的精神。鄧小平揮毫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14 、時間就是金錢這種全新的價值觀帶來的是社會生活節奏的“提速”。隨之而來的是與這句話配套的另一句話:“效率就是生命。”

15 、理解萬歲它表達出一種對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的渴望,以及對多種選擇的寬容。後麵這句話用得很濫,到處都講。

16、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
1983年10月1日,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題詞:“教育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這為新時期我國教育體製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後來,人們又將“三個麵向”的內涵延伸到科技及其他社會生活領域,作為本領域、本行業改革、開放工作的指導方針和行動口號。
12、與國際接軌: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趨勢下,這是一個自強不息民族的必然選擇。

13、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上個世紀80年代,鄧小平敏銳地發現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他在不同場合反複強調:要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14、堅持四項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八十年代中期,自由化趨勢有所抬頭。左一左了,右一右,右一右了,左一左!

15、穩定壓倒一切

1987年3月8日,鄧小平在接見外賓時指出,保持“國內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是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條件之一。

6月29日,他又指出:“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環境,什麽事情都幹不成。”

1989年2月26日,他又說:“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麽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

1990年12月24日,他強調:“我不止一次講過,穩定壓倒一切,人民民主專政不能丟。”

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產生後,更將“穩定”、“改革”、“發展”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三個有機統一的組成部分進行考慮:穩定是前提,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

16 、發展是硬道理:1992年春天鄧小平在深圳留下的這句話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 “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

   ◆ “三個代表”

   ◆ “依法治國”、“以德治國”
中國的集權體製下,當年老百姓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口號在特定的曆史年代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也打下了很強的時代烙印。

隨著國人受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社會價值觀逐步多元化,老百姓獲取資訊渠道也日益廣泛,口號越來越失去了它的影響力。

另:解放後很經典的若幹口號,隻是俺沒有經曆過。

  ◆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 “一定要解放台灣”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 “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

  ◆ “以階級鬥爭為綱”

  ◆ “大躍進萬歲”

  ◆ “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 “人民公社好”

  ◆ “反對修正主義”

  ◆ “向雷鋒同誌學習”

       ◆ “工業學大慶” 

       ◆ “農業學大寨”

  ◆ “備戰、備荒、為人民”

  ◆ “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

       ◆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

    ◆ “抓革命,促生產”

  ◆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 “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

  ◆ “兩個凡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計劃生育是典型的中國特色: 有人管無人負責。 -皇爺- 給 皇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07:06:0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