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秦朝的教育理念
秦王朝是以“教化治國、禮儀興邦”治理國家的理念中的一個旁係分支:禮法製度中的法製觀念,來治理國家。準確而言,這種治理國家的方式,僅僅是要求各階層在行為舉止上,維護儒家封建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尊重儒家封建帝王神權而已。
秦王朝卻沒有進行“教化治國”的輿論宣傳和文化教育,沒有把剛剛以武力統一的六國“芻狗”們,各不相同、混亂的儒家封建神權崇拜的“民心”統一起來(各個地方的“芻狗”,仍然忠貞、崇拜他們的先王家族),沒有讓他們從精神、思想、意識裏,自覺地維護秦王朝的儒家封建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自覺地尊重趙氏家族的封建帝王神權,自覺主動地維護秦王朝社會各階層的等級禮儀……而且打壓具有掌握著“教化治國”的輿論宣傳功能的儒士階層。例如當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之時,六國遺民立即跟隨他們的先王後裔,風起雲湧,反抗秦王朝的統治。
又如在《二十四史》裏,中國曆朝曆代的帝王中,隻有秦始皇、秦二世沒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而且把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的事實,無情地揭露出來《史記·呂不韋》。秦始皇可是中國曆史上最享有“盛名”的皇帝之一,而在後世儒家思想一統天下的時代,即使在曆史上默默無聞的分裂割據、曇花一現的失敗小帝王,都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以向“芻狗”表明這些小帝王的帝王神權,是“天授”的;唯有秦始皇、秦二世的帝王神權,不是“天授”的。
這種舍本逐末的治理國家的方式,是導致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第四節 漢朝的教育理念
一、劉邦的治國。
當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後,聽從儒士陸賈的勸告,以“教化治國、禮儀興邦”作為治理國家的核心理念。重用陸賈、劉敬、叔孫通等儒士階層,製定維護劉氏帝王尊嚴的各種禮儀製度,要求社會各階層在行為舉止上,尊重崇拜劉氏家族的帝王神權;以崇拜、跪伏於劉氏帝王神權、劉氏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維護劉氏帝王尊嚴為目的的各種各樣的文化音樂藝術教育,在全國進行輿論宣傳,教導社會各階層從精神、思想、意識裏,尊重劉氏帝王家族的封建神權,神聖不可侵犯。
例如把劉邦當皇帝後、衣錦還鄉時寫的《大風歌》(《史記·漢高祖》、《史記·呂太後》);項羽失敗絕望而自殺前的悲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史記·項羽》;陳勝、吳廣“弄虛作假”的神話傳說《史記·陳涉》;以及劉邦的各種各樣“真實”的神話傳說,如劉邦母親懷孕時“夢與神遇”、是蛟龍的後代、劉邦醉酒後身上出現龍、相士們的各種預言、劉邦醉酒斬白蛇等《史記·漢高祖》。在全國大規模地進行輿論宣傳,向“芻狗”們表明劉邦以武力奪取的帝王神權,是“天命”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使得全國各階層在行為處事、言談舉止、精神、思想、意識裏,全方位地尊重、崇拜、跪伏、自覺維護劉邦家族的帝王神權。
劉敬從匈奴來,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樓煩王,去長安近者七百餘裏,輕騎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沃,可益實。夫諸侯初起時,非齊諸田,楚昭、屈、景莫能興。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寇,東有六國之族,宗強,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高枕而臥也。臣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傑名家居關中……”上曰:“善。”乃使劉敬徙所言關中十餘萬口《史記·劉敬、叔孫通》。凡是威脅或潛在威脅劉邦的儒家封建帝王神權的所有人,都被遷移、流放和受到管製。
隨後的曆朝曆代,當改朝換代後,一般沿襲劉邦的做法:依靠武力成功地爭奪到帝位者,立即重用和利用儒士階層,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新帝王的“造神”運動;把凡是威脅或潛在威脅開國帝王的儒家封建帝王神權的所有人,都被屠殺、監禁、流放或受到管製。
二、當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意識的儒家治國思想,重新一統天下。自此以後,孔子的儒家經典,成為中華民族讀書人的必讀之書;孔子的儒家封建帝王神權崇拜的思想文化意識,成為教育中國各階層的核心指導思想。封建帝王任免各級官吏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視其對儒家經典的研究、理解和實踐的程度。儒士階層的社會政治地位空前高漲,僅僅次於皇親國戚;儒士階層不再僅僅從屬於儒家封建帝王、貴族神權體係,而是構成中國儒家封建神權網絡中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漢武帝之前的曆朝曆代,儒士階層僅僅具有“教化”的功能,“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帝王屠刀,掌握在帝王和各級貴族和權貴的手中;漢武帝之後的曆朝曆代,“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帝王屠刀,掌握在儒士階層的手中;儒士階層一手拿著儒家經典,一手揮動著寒光閃閃、血跡斑斑的“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帝王屠刀,強迫中國各階層,接受儒家封建帝王神權崇拜、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各級儒家封建神權崇拜、儒家封建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思想文化意識和禮教觀念。
西漢名儒董仲舒把傳統儒學的“天命論”的觀念,根據《易經》和陰陽家的玄學思想,發展為“天人感應論”,從而給儒家封建帝王神權、各級儒家封建神權的造神運動,即“君權神授”、“神權天授”提供了“合理化”的理論依據,讓儒學蒙上神秘的宗教神學色彩。因此儒學逐漸向宗教神學方麵發展,稱為“儒教”。儒、釋、道並稱,成為中國的三大宗教之一。中國儒士階層的“犬儒”意識,逐漸向“儒犬”意識轉變;儒士階層逐漸成為維護封建帝王神權、各級封建神權權貴階層的根本利益的惡犬。
第五節 魏、晉、南北朝的教育理念
這一時期基本上是延續漢武帝的“教化治國”的理念:對底層“芻狗”,主要是以孔子的儒家封建帝王神權崇拜的思想文化意識,進行輿論教化;對於讀書人,主要是以孔子的儒家經典,作為主要教材,進行文化理論教育;對讀書人所讀之書,沒有強製限製。
這一時期的不論大、小帝王,昏君、暴君,不論漢人皇帝、還是胡人皇帝等,儒士階層都給他們製造了各種各樣的神話傳說,在他們各自的統治範圍內,進行輿論宣傳,以表示他們的帝王神權,是“天授”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對於從低層讀書人中選拔官吏的標準,是以對孔子的儒家經典的研究、理解和實踐的程度,作為唯一標準。
第六節 隋朝的教育理念
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取士製度,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限於儒家經典。從而開始把絕大部分讀書人,吸引到研讀儒家經典的泥沼之中。隋朝的“教化治國”的致命缺陷,就是僅僅吸引讀書人研讀儒家經典,卻沒有大規模地進行“輿論宣傳”,經過南北朝四分五裂的混亂統治的全國“芻狗”的支離破碎的民心,並沒有完全凝聚在楊氏帝王家族的身上。
隋朝沒有沿襲漢朝劉邦的做法,把凡是威脅或潛在威脅楊氏帝王的儒家封建帝王神權的所有人,進行大規模和徹底地清除,僅僅是屠殺、監禁、流放和管製主要首腦。此為隋文帝治國的“婦女之仁”的結果。
第七節 唐朝的教育理念
唐朝逐步發展科舉取士製度,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限於儒家經典。把絕大多數讀書人,吸引到研讀儒家經典的泥沼之中,讓他們規規矩矩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如此控製了讀書人的思想意識,讓他們完全地、毫無任何貳心地、心甘情願地跪拜匍匐於儒家封建帝王神權之下。故此,唐太宗李世民私幸端門,看到新進士們彈冠相慶,綴行而出,不禁喜道:“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唐朝政府進行大規模的“輿論宣傳”,進行“李氏帝王神權崇拜、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的造神運動,讓全國“芻狗”的民心,逐漸凝聚在李氏帝王家族的身上。例如把北方胡人稱呼李世民為“天可汗”,在全國進行鋪天蓋地的輿論宣傳。即使中國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武則天,都有各種各樣的相士預言和“神話”傳說,以表明武則天的帝王神權,是不可違背的“天授”的。
第八節 宋朝的教育理念
一、宋朝的“教化”治國。
宋朝發展和完善隋唐的科舉取士製度,放寬了應試者各種限製條件:無論家庭貧富、郡望高低、年齡大小,除了奴仆之外,都有權利投考。對於周圍國家的讀書人,例如遼、西夏等國的儒士,也給予投考的權利。對於赤貧的儒士,給予特殊的經濟照顧。這樣,把所有的讀書人,吸引到研讀儒家經典的泥沼之中,讓他們陶醉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理想的追求之中,而不能自拔。讓所有的讀書人完全地、毫無任何貳心地、心甘情願地、誠惶誠恐地跪拜匍匐於儒家封建帝王神權之下。
宋朝政府進行大規模的“輿論宣傳”,和各種各樣的帝王神權崇拜的造神運動,讓“五代十國”支離破碎的“芻狗”民心,逐漸凝聚在“趙家天子”的身上。《趙匡胤千裏送京娘》,就是這種造神運動的產物。
二、理學。
北宋的周敦頤、程顥、程頤等,南宋的朱熹、陸九淵等,在西漢大儒董仲舒根據《易經》的玄學思想,發展的儒家學說(儒教)的基礎之上,吸取了佛教中的“消除自身各種欲望”的思想精髓,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主張。佛教要求修煉者自己主動清除自身的各種欲望;儒家嫡係傳人——理學家是手持“維護儒家封建帝王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天理——‘順天者昌、逆天者亡’的屠刀”,竭盡所能地消除中國底層“芻狗”的各種“人欲”,僅僅存在維護儒家封建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天理”。
程朱理學主要表現形式是“三綱五常”:“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等儒家封建道德的五種教條。“三綱五常”是建立在舜的“五教”和孔子的儒家學說的基礎之上,即在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之間的倫理道德關係,以及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的基礎之上,增加“神聖不可違背的‘天理化’”而發展而來的。在理學家的推波助瀾下,儒家學說完全宗教化,成為“儒教”。中國儒士階層的由“犬儒”,完全轉化為“儒犬”;儒士階層完全成為維護封建帝王神權、及各種封建神權的根本利益的看家護院的惡犬。儒士階層在帝王神權、及各種封建神權麵前,就是百依百順、奴顏媚骨的北京哈巴狗;他們在底層“芻狗”麵前,就是凶狠殘暴、無惡不作的中國式看家護院的惡犬。
隨著程朱理學的推廣,南宋滅亡後,開始出現對前朝忠貞不二、念念不忘的“遺民”,現代中國人津津樂道的文天祥,就是具有“遺民”意識的代表;文天祥的精神意識和元朝“遺民”、清朝“遺民”的精神意識,沒有任何區別。隻不過文天祥是漢族帝王神權統治者的“遺民”,而被“排外意識”強烈的漢族統治者、漢族儒士階層作為民族英雄,歌功頌德而已。
第九節 元朝的教育理念
元朝的蒙古族統治者,完全接受南宋末期的儒家理學思想,並且把儒家理學主張,在整個元朝統治疆域內推廣。開始把科舉考試的內容,逐漸限製在儒家理學的範圍之內。但是元朝的科舉考試屢興屢廢,一共隻舉行過十六次。
元朝統治者僅僅是安撫、收買漢族儒士階層,例如,元世祖忽必烈就下令赦免所有的漢族儒士,讓他們脫離奴隸的地位。但是元朝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教化”漢族“芻狗”的“輿論宣傳”,漢族“芻狗”的民心,沒有完全凝聚在蒙古族的帝王神權的身上。雖然如此,當元朝滅亡後,仍然有數目不菲的漢族儒士,居然心甘情願地、發自內心地成為元朝“遺民”,這就是儒家理學的功勞。
第十節 明朝的教育理念
當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立即大規模地進行“教化芻狗”的輿論宣傳,讓全國“芻狗”的民心,很快凝聚在朱氏帝王家族的身上。卻對儒士階層,采取兩手政策:對朱元璋的帝王神權忠貞不二的儒士,一般都能受到重用;凡是對朱元璋心懷二心的儒士,格殺勿論。
明朝繼續以科舉考試製度,來控製儒士階層和各級“芻狗”的精神思想。而且,明朝的科舉考試的範圍,僅僅限於程朱理學。八股文,作為明朝科舉考試的主要文體。所謂八股文,就是根據四書五經命題,限製用一定格式、體裁、語言、字數而做的應考文章。而考試的內容,必須以宋明之間的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發展而來的程朱理學。根據帝王的要求,考生在做文章闡述經義,隻能依照題意,揣摩古聖人的語氣,“代聖賢立言”,絕對不許發揮自己的見解,絕對不許聯係現實政治事件。考生隻能循規蹈矩,以孔子、孟子的是非為是非。而且解釋經義,四書一定以朱熹的集注為標準,五經一定以宋元理學家的注疏為準繩。考生必須服從程朱理學家們“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意識。
如此以來,儒家理學的思想文化意識,完全控製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形態,僅僅存在儒家封建神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天理”,滅掉自身的一切“人欲”;如此以來,完全地控製、限製、束縛、僵化了讀書人的思想、意識和靈魂,讓中華民族的所有人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獨立人格;像哈巴狗般地、誠惶誠恐地跪伏在封建帝王神權、各級儒家封建神權的淫威之下,搖首乞憐。這就讓中華民族的精神意識,逐漸形成一種自閉保守軟弱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體係;迫使普通百姓,不敢挑戰權威、對權威恐懼而崇拜權威。
明朝初期的王陽明,把儒家理學思想完善、總結、定型。從此儒家理學一統天下,主宰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意識,直到至今。
第十一節 清朝的教育理念
當滿清政府統治中國後,立即下達“剃頭令”——一種滿清王朝的儒家封建禮法製度,凡是不服從“剃頭令”的漢人,格殺勿論,這就從“禮法”上摧毀了漢人維護明朝封建禮教的反抗意識,必須服從滿清的封建禮教製度。
在滿清政府初期,對漢族儒士階層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進行安撫、籠絡、收買,即使對明朝忠貞不二、念念不忘的“遺民”,強行給予他們以官職,讓他們逐漸忠貞於滿清帝王;對漢族“芻狗”,利用漢族的儒士階層,進行大規模、鋪天蓋地的“教化”漢族的“輿論宣傳”,讓漢族民心逐漸凝聚在滿清帝王神權崇拜的身上。其中投降滿清的漢族大儒——洪承疇的功勞最大。
滿清政府的中後期,對仍然心懷二心的儒士,進行血腥地鎮壓。
清朝延續明朝的“八股文”為主要文體的科舉考試製度,控製全國所有讀書人的思想意識,和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意識。
第十二節 中華民國時期的教育理念
在中華民國初期,廢除滿清政府的“剃頭令”,推行“剪辮子”的運動,由軍人、學生組織強行剪掉象征滿清禮教製度的“辮子”,這就從表麵形式上,廢除、摧毀了維護、忠貞於滿清王朝的禮教製度。
但是這一時期是軍閥混戰、日本侵華、國共兩黨爭奪天下的混亂時代。對於各種學校教育,一般由學校校長自我規定,沒有統一的要求和標準,因此歐美國家的各種各樣的思潮,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中國。
當然在國統區、共產黨控製的區域、各個軍閥控製的區域,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不一樣。國民黨政府、共產黨政府、地方軍閥政府,其本質都是以儒家封建帝王神權崇拜的思想文化意識為主導,維護各自的儒家封建神權,進行收買人心、蠱惑人心的輿論宣傳教育。毛澤東的共產黨的輿論教化宣傳最為成功,獲得人心擁護,因此竊取天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