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阻礙中國稱霸
美國哈得遜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主任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 在2015年出書強調中國威脅,主張美國全麵對抗中國。白邦瑞的著作《百年馬拉鬆:中國取代美國稱霸全球的秘密戰略》在出版後成為國際暢銷書。他在書中的主要觀點是,美國被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迷惑而無所作為,與此同時中國企圖在2049年前取代美國的霸權。中國甚至以合作為掩護盜竊美國的科技專利和軍事機密,加速美國的衰落。
中國有在2049年稱霸世界的野心,有這種可能,但可能不等於必然。人口眾寡是決定經濟規模的因素,中國人口多於美國,就像美國人口多於德國。沒有人能夠想象德國經濟規模能和美國不相上下,不過美國人均經濟產出會長期高於中國則十分可能。2018年中國人均GDP隻相當於美國的15%,接近土耳其的水平,世界排名第72。一旦中國的人均GDP達到西班牙的水平,中國的經濟體量就會是美國的兩倍,按購買力計算甚至將近美國的3倍。
中國是很大而且有能力的國家,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是可能的,除非中國自己做出嚴重失誤,否則美國通過阻擋中國進口和停止技術轉讓都無法阻擋這個趨勢。
漢字阻擋這個趨勢
漢藏語係語言的一些類型學的特點:很多是孤立語;有聲調;單音節詞根占多數;有量詞;以虛詞和語序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2002年周有光先生在《語文建設通訊》第70期的《漢語即將成為世界第一語言嗎?》一文中說:“漢語在21世紀是否即將成為使用人口最多的、流通範圍最廣的世界第一語言?中國是人口大國,經濟又在向上發展,普通話將在全世界華人中間普及開來,遲早要成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語言。但是,這不等於說,普通話將代替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英語成為國際共同語,除了語言優勢外,還有英美等國的實力作為後盾。
語言發展有一條規律,叫做“滾雪球”原理。雪球越大,越容易滾大。英語成為事實上的國際共同語是曆史“滾雪球”造成的。讚成也好,反對也好,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了。英語已經事實上成為地球村的共同語。三百年來“日不落”的大英帝國“日落”了,遺留下來一份遺產“英語”,正像羅馬帝國瓦解之後遺留下來的“拉丁語”。“英語”失去了英國特色。英語不僅沒有階級性,也沒有國家的疆界。
中國人說,今天中國人努力學英語,是為了將來全世界都努力的學漢語。其實,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世界上絕大多數非英語國家都把英語當成第一外語,包括中國。如果中國人都會一口流利的英語,那外國人就基本不用學習漢語了,大家用英語就可以交流。中國人已經把英語當成身份地位的象征,一個人隻要學好了英語,就能出人頭地。既然英語這麽重要。中國人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學好英語應該不在話下。
曆史上曾發生過很多“欲亡其國,先毀其史”的例子。秦滅六國,順便把他們的史書毀掉了。項羽滅秦,又把秦史毀掉了。成吉思汗滅西夏,把西夏史書付之一炬。羅馬滅迦太基,白人滅印第安人,也把他們的語言和曆史毀掉了,現在絕大多數印第安人說的是英語、西班牙語。
在歐洲居住時間越長越能感覺這文字的能量。歐洲與中國的麵積差不多,但歐洲分裂成多個國家;中國卻始終能夠統一,文字的差別看來是主要因素。地域遼闊,山阻水隔,使居住在各地的同一民族語言產生變 化,英語法語德語等拚音文字非常依賴“語音”,當“語音”產生變化後,修改文字符合“語音”是很自然的,加上拚音文字修改容易,造成歐洲的語文一路增多, 語文有異則造成民族分裂,所以歐洲分裂成多個民族;而漢字依賴“字形”,對語音的依賴不顯著,且要修改漢字有一定難度,是以雖然中國各地區的漢語方言有 異,但文字始終一樣,防止了民族分化。中國之所以是唯一流傳至今的文明古國,漢字和漢語以及用漢字記錄的曆史功不可沒。很難想象,未來的中國人用英語學習中國曆史是怎樣的一種場景。
為什麽漢語如此難
漂亮、複雜、神秘——但是荒謬。你學的漢字越多,漢字也變得越詭秘和令人上癮。對漢文字的研究可以令人一輩子全心身投入,而且很快你就會發現你每天從事的任務就是毫無希望地試圖用你不斷漏水的長期記憶口袋在漢字的汪洋大海裏一滴一滴地積累。漢字的美是無可爭辯的,但是當中國人開始意識到普世無文盲的重要性時,這些像形符號乃是一種裹腳這一點就變得清晰起來——某些戀物癖者可能喜歡它們的樣子,但是它們對於日常使用來說是不太實用的。
約翰•德佛蘭西思在他的《漢語言:事實與幻想》一書裏稱,他的中國同事估計,一個母語為普通話的人需要花費七到八年時間來掌握三千個漢字,而他的法國和西班牙同事估計他們各自國家的學生達到同樣的程度隻需要那個時間的一半。自然,這種估計多少有些粗糙和憑印象(“同樣的程度”到底是什麽不清楚),但是總體隱含的東西是明白無誤的:漢語書寫係統在絕對意義上比字母書寫係統更難學習。即便是中國兒童在大腦處於頂尖吸收狀態時,其學習漢字所碰到的麻煩也大於其它國家相應年齡的兒童學習本國文字遇到的麻煩。
每個人都聽說過漢語之所以難學是因為需要記住大量的漢字,而這是絕對真實的。想象一下一個普通中國成年人決定要學英語。需要什麽樣的技巧來掌握其書寫係統?很容易:26個字母。(當然了,大小寫,加上手寫體和幾個變體。外加一些引號,撇號,頓號,括號,等等,——所有這些漢語書寫係統裏也有)這些字母怎麽寫?從左到右,以空白來區分單詞。暫時撇開拚寫和用這些字母造詞的問題,這個學英語的中國人需要多少時間來掌握英語書寫係統的組成部分?大概一兩天左右。
再來看一個決定學漢語的美國本科生。此人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掌握漢語書寫係統?沒有任何與字母產生對應的東西,盡管有各種反複出現的組成漢字的部分。有多少這樣的組成部分呢?別問了,回答是無法令人滿足的一團亂麻。那取決於你怎樣定義“組成部分”(筆畫?偏旁部首?),外加很多其它冗長的細節。可以說,這個數字相當大,大大超過26個羅馬字母。那麽這些組成部分怎樣組成漢字呢?一些在另一些的左邊,一些在另一些的右邊,在其它的周圍,在其它的裏麵——幾乎任何情況都是可能的。而在這一安排空間的過程中,這些組成部分或被壓扁,被拉伸,截短和扭曲以便塞進所有漢字必須能放進去的統一的方塊空間裏。換一句話說,漢字的組成部分在兩維空間裏排放,而不像字母文字那樣在一維空間裏排放。
一個學習漢語書寫係統的西方人在遇到一個新字時,要多長時間才能學到怎樣運筆以寫出一個與該字大體一致的字來呢?仍然是很難說,但是我估計一般的學生需苦練幾個月才能掌握基本技巧。如果人苯一點,在美術班裏從來成績不太好,那可能要一年。相比之下,他們的學英語的中國同行在學英語手寫體時已把他們遠遠拋在後麵,可以騰出時間來閱讀了。
不熟悉的漢字,如果不事先把那字在字典上查出來,看到時我也沒法讀出聲。而且即使已經查過字典了,下一次又看到時,我可能又需要再查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查,因為語音的鞏固來得既不自然又不輕鬆。
聲調語言很怪異,這是學習漢語中出現最多的抱怨之一,而這也是西方人學漢語時拿它最沒辦法的漢語特征之一。為什麽shu?xué的意思是“數學”,而shūxu? 的意思是“輸血”呢?或者為什麽guo?ji?ng 是“過獎”,而gu?jia?ng是“果醬”呢?
漢語的這一特征本身就夠難的了。它意味著對母語非漢語的人來說,在你必須記住單詞的元音和輔音之外,你還得另外去記住看起來跟這個單詞發音無關的聲調。但是真正的困難發生在你開始使用漢語來表達你自己的時候。你突然發現自己被套上了緊身罩——發音正確但調子都錯了。
今天中國人努力學英語,將來全世界都努力學英語。中國無法取代美國稱霸全球公開的秘密是,漢語無法取代英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