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存人心,理不講自明,律不法自規。如果有違這個“道”你看看,無為而治就變成有為而治,輪到法家和儒家出場了。法家和儒家都是帝王手裏的工具。法家和儒家的確都在馭民,但是別忘了,二者同時更在治吏。尤其儒家,對官僚的約束作用比對民眾的約束作用大得多、深得多。這才是曆代帝王提倡儒家的奧秘。
無為而治,以道為準。它要的是人心皆存道。這個道是公道,是眾人認可的公道,不是個人的小天性。就像一提結婚,自然想到是男女之事一樣。
所有跟帖:
•
你當然有權對此作不同的詮釋,但這不是要點。事實是它不是中國曆史上統治者的主流理念,
-絕對匿名-
♂
(176 bytes)
()
07/04/2020 postreply
06:30:22
•
比較?這是在比較嗎?說主流,你把自己擺在什麽位置?
-norman103-
♂
(0 bytes)
()
07/04/2020 postreply
08:54:26
•
"...兩種玩法,各有所長" 好的。這不是在比較,夠了吧。
-絕對匿名-
♂
(0 bytes)
()
07/04/2020 postreply
09:22:36
•
仔細看看上下文。
-norman103-
♂
(0 bytes)
()
07/04/2020 postreply
1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