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惠風書法聯誼社的薛暉老師在其微信群裏問:我的篆書屬於哪一家?我做了一個回答。整理了一下,就有了這篇東西,發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隻臨過鄧石如的篆書,秦篆零星地臨過一些。但我寫的篆書卻並沒有按照鄧石如的篆書寫,主要還是根據我探索的象形書法的需要進行一些改變。我要說是寫的鄧石如的篆書,他老人家地下有知會被罵死我的。
與篆書相比,楷書規則很多,提按轉折,點勾撇捺都非常講究,任何改變都會破壞楷書的規則,基本上沒有可塑性。隸書要靈活一些,其特色的蠶頭雁尾,就有很多種寫法,表現力比楷書要豐富。但最具可塑性的還是篆書。篆書就是曲線,每一筆寫多長,彎曲度,都無嚴格規定。可以寫的細長,也可以寫的短平,比劃可以粗而有力,也可以纖細如絲。秦篆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清朝書法家對篆書進行了大膽改革,把隻有圓轉變成了有方有圓的線條,是篆書的表現力豐富起來。
篆書具有一定的象形,所以我一直嚐試怎麽把篆書的象形融於書法中,讓作品具有象形特征,產生更好的藝術感染力。
下麵來分析一下我的三幅篆書作品。
一,《晚禮服》
將字寫得細長高挑,婀娜多姿,表現女人的妙曼身材。並把字的最後一筆橫寫拉長,就像晚禮服的拖地長裙。
二,《秋高氣爽》
這幅字寫得短粗而圓轉,顯得有力度,表現秋收時節,天高雲淡,登高望遠,心曠神怡的意境。
三,《大漠孤煙直》
這幅作品前四個是大篆,寫得比較有力度,表現無垠荒漠的浩瀚,最後一個“直”字用的是甲骨文,主要其眼睛上一豎正好表現遠處直上藍天的一縷青煙。
總之,篆書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並具有一定的象形,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領域,我會繼續努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