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彌漫著--她也不想想蔣是把整個中國四萬萬人的金融家底都集中於一個離島的兩百萬人、、、、、、
她寫政治的東西時常捉襟見肘,屬於高級知識分子的低級趣味。但是她寫人文、文化的東西就得心應手了,我們,兩岸三地的中國人其實都沒有完成歐洲從文藝複興開始最遲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就完成的人文主義(即人道主義)啟蒙,特別需要這樣充滿人道主義及曆史唯物主義的文藝評論。
隻是還缺一首周璿的《花樣的年華》。我用我的翻唱給補上吧。
花樣的年華
作詞:範煙橋
作曲:林枚
原唱:周璿
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冰雪樣的聰明。
美麗的生活,多情的眷屬,圓滿的家庭。
驀地裡這孤島籠罩著慘霧愁雲,慘霧愁雲。
啊!可愛的祖國幾時我能夠投進你的懷抱,
能見那霧消雲散,重見你放出光明。
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
與《花樣的年華》一樣表達抗日戰爭時期家國情懷的還有《再會吧,香港》是國歌作者田漢撰寫的歌詞,作曲家、男高音歌唱家姚牧寫曲,陽江人鄺陽演唱。這是電影《風雨歸舟》的插曲。
作者:田漢、姚牧
1940年代時候本港流行的抗戰歌曲!
再會吧,香港
再會吧,香港!你是旅行家的走廊,也是中國漁民的家鄉;你是享樂者的天堂,也是革命戰士的沙場。這兒洋溢著驕淫的美酒,也橫流著英雄的血漿;這兒有出賣靈魂的名姬,也有獻身祖國的姑娘。這兒有迷戀著玉腿的浪子,也有擔當起國運的兒郎。這兒有一攫萬金的暴發戶,也有義賣三年的行商。一切善的矛盾中生長,一切惡的矛盾中滅亡。
再會吧,香港!你是這樣使我難忘!你筲箕灣的月色,升旗山的斜陽,皇後大道的燈火,香港仔的漁光,淺水灣的碧波蕩漾,大埔鬆林的猿聲慘傷,宋王台的蔓草荒蕪,青山禪院的晚鍾悠揚,西高嶺的夏蘭怒放,鯉魚門的歸帆飽張。對著海邊殘壘,想起保仔與阿香。啊!百年前的海上霸王,真值得民族的後輩傳唱。
再會吧,香港!可聽得海的那一方,奔號著凶猛的豺狼?它們踐踏著我們的田園,傷害著我們的爺娘!我們還等什麽?莫隻靠別人幫忙,可靠的是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力量。提起了行囊,穿上了戎裝,踏上了征途,顧不了風霜。隻有全民的團結,才能阻遏法西斯的瘋狂!隻有青年的血花,才能推動反侵略的巨浪!
再會吧,香港!你是民主國的營房,反侵略的城牆。看吧!侵略者的烽火已經燒遍了太平洋!別留戀著一時的安康,疏忽了對敵人的提防。地莫分東西南,色莫論棕白黃,人人扛起槍,朝著共同的敵人齊放!用我們的手,奠定了今日的香港;用我們的手,爭取明日的香港!
再會吧,香港!再會吧,香港!再會吧,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