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龍應台《歌如曆史,自己有腳》(文/視頻)

很多現實的事情會遮蔽了原來的感覺。但我所有對中國大陸內心的樸素情感,都在飛機降落前從窗口看到大西北這片土地的那一瞬間蘇醒了。這就是土地的力量。
▲ 南斯拉夫電影《橋》的主題曲《啊朋友再見》,台灣人沒聽過,大陸人不知道它其實源自意大利。幾十年後民謠歌手蔣明唱它,唱出的是“懷疑和淡淡的虛無”。
9月17日,作家龍應台在銀川當代美術館做了一場有關音樂的演講《一首歌一個時代》,講述她記憶中的台灣“流行歌曲”。這場講座也是銀川豐收(音樂)狂歡節的項目之一。
首次抵達銀川的龍應台,在飛機上就被感動了。“很多現實的事情會遮蔽了原來的感覺。但我所有對中國大陸內心的樸素情感,都在飛機降落前從窗口看到大西北這片土地的那一瞬間蘇醒了。這就是土地的力量。”
《四郎探母》的“政治不正確”,正是它藝術成就的核心原因。凡有戰爭,就會有壓迫性的忠君愛國大規範,《四郎探母》卻哀傷地唱愛情、親情,談寂寞和思鄉,在最殘酷的時代裏撫慰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創作者寫一首歌,並不知道那首歌是否會成為“流行”,甚至長期流行,成為“經典”。一旦“流行”,代表歌裏有種東西,能夠打動當時社會很多人的心。如果長期流行,代表著那首歌裏有種東西能夠跨越時空,觸動不同時代的人心。
所以,一首流行歌曲,能夠透露出非常豐富的時代訊息。
1人生第一支流行曲是《四郎探母》
我是住著日式的房子長大的。榻榻米地板是讓你盤腿而坐的,但是剛剛倉皇渡海而來的人,怎麽會盤腿坐呢?榻榻米上就放一張藤椅,七歲的我看那張藤椅,怎麽看都是一張破爛——體重下沉的地方藤條斷裂,破了個洞,但父親坐在那裏,非常怡然自得。
他穿著白色的短袖棉布汗衫。七歲的我所看見的汗衫,怎麽看都像一條破抹布,因為不斷搓洗,薄到幾乎要破,腋下還有一點肥皂怎麽洗也洗不掉的汗跡。
我的七歲,1959年,是父親因為戰爭離鄉背井,到一個海島上重新求存的第十年。十年中,藤椅斷了破了,汗衫穿到稀薄了,原以為馬上就會回家的希望,逐漸變成了絕對回不了家的痛苦覺悟。
他坐在那個鋪著榻榻米的房間裏,背對著光,光從他後麵一格一格的木頭窗子照進來,把他的輪廓變成一個黑色的剪影。窗台上有一個留聲機,黑膠唱片在轉,他在打拍子,跟著唱。他大概已經唱了十年,而我一定已經聽了七年,所以知道他在唱什麽——有不少動物,鳥啊、龍啊、老虎啊:
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歎;想起了當年/好不慘然;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虎離山/受了孤單;我好比南來雁/失群飛散;我好比淺水龍/困在沙灘;想當年沙灘會一場血戰,隻殺得眾兒郎滾下馬鞍……思老母思得我把肝腸痛斷……
▼《四郎探母》


中間有好大一段,我完全不知道、也沒興趣知道在唱什麽。但我知道叮叮咚咚過一會兒,要唱到“母親!千拜萬拜折不過兒的罪來”。這時,父親就會從口袋裏掏出那折成整齊方塊的手帕,低頭擦眼淚。
京劇雖然稱為“劇”,卻主要不是拿來看的;懂戲的人“聽戲”,不是“看戲”。《四郎探母》是音樂,是歌曲。而且,對於從大陸撤退到台灣的失根的兩百萬人而言,它是讓你疼痛、每聽必哭的“流行歌曲”。《四郎探母》的“自思自歎”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支流行歌曲。
任何一支可以讓你一聽就崩潰的歌曲,一定是危險的。會“瓦解軍心”的《四郎探母》當然要禁。而編戲、唱戲的人,為了讓戲存活,也有對應的辦法,於是《新四郎探母》就幽默地上場了。編劇加了91個字,就變成一個可以演的戲。
作家蔣勳在《新四郎探母》公演時趕過去看:“我趕去看,看到探母見娘一段,照樣痛哭,照樣磕頭,照樣千拜萬拜,但是,拜完之後,忽然看到楊四郎麵孔冷漠,從袖中拿出一卷什麽東西遞給母親,然後告訴母親:‘這是敵營的地圖,母親可率領大軍,一舉殲滅遼邦。’”
“叛徒”楊延輝突然變成了“間諜”楊延輝,“想家”固然會瓦解軍心,但是隻要你“身在北國,心在南朝”,哭一哭也還好啦。
楊延輝戰敗,沒有自殺謝國成為英烈,竟然投降而且被敵人招贅,當然就是漢奸、叛徒。台灣使出了“九十一字訣”,大陸幹脆重寫劇本。
吳祖光的《三關宴》,就是依據上黨梆子《三關排宴》改編而成。戰敗的遼國國君蕭太後率眾到三關求和,佘太君當場要求遼國駙馬,也就是自己的兒子楊延輝,當作“戰俘”送回宋朝。已經與駙馬生了一個孩子的遼國公主當場拔劍自刎。楊延輝被母親押著回國後,佘太君大義凜然地斥責他“不忠不孝”,楊延輝最終跳下城樓自殺。
可是1980年代,如此剛烈正確的《三關宴》不知為什麽又不能公演了。
在台灣戒嚴時期,禁忌是很多的。《春閨夢》要禁,因為“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這句話“充滿反戰思想”;《大劈棺》要禁,因為它“淫蕩、殘忍、有害善良風俗”。有一出戲叫《讓徐州》,在徐蚌會戰(淮海戰役)以後就不能唱了。《昭君出塞》禁唱,因為其中的唱詞:
文官濟濟俱無用,武將森森也枉然,偏教俺紅粉去和番,臣僚嗬,於心怎安?於心怎安?
這不是在指桑罵槐嗎?禁。於是劇團就將唱詞改了幾個字,又可以唱了:
文官濟濟全大用,武將森森列兩班,隻為俺紅粉甘願去和番,臣僚送,於心怎安?於心怎安?
父親坐在破藤椅裏聽《四郎探母》泫然涕下的光景,七歲的我懵懂不知,幾十年之後才明白,原來那每一個流轉的音符、每一句唱詞,對他,都是最真實的戰火記憶,都是最切身的流離失所;那一個“自思自歎”的孤獨光景,更是一整代人的定格剪影。
《四郎探母》這一組“流行歌曲”可以流行好幾百年,是因為幾乎每一代都經曆戰爭和流離,而《四郎探母》的“政治不正確”,正是它藝術成就的核心原因。凡有戰爭,就會有壓迫性的忠君愛國大規範,《四郎探母》卻哀傷地唱愛情、親情,談寂寞和思鄉,在最殘酷的時代裏撫慰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年輕一代人很少聽傳統戲曲了,我認為那是年輕一代巨大的文化損失。在西方,“傳統戲曲”是活在當下的。希臘的悲劇譬如《伊底帕斯王》、意大利的歌劇譬如《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刻》,德國的音樂劇譬如《尼伯龍根的指環》,被全世界當作高級藝術、人類遺產,請問哪一個不是歐洲人的“傳統戲曲”呢?為什麽我們自己的傳統戲曲就被認為是屬於老年人的、過去的、陳舊的、屬於博物館的不時髦的品味?
2哪裏隻是一首天真的情歌!
1995年在上海第一次見到陳鋼、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的作者之一,我告訴他我自己認識這首協奏曲的經過——1970年,我考進台南成功大學,加入了古典音樂社團。有一天,樂友很神秘地約我去聽一個秘密的音樂會:“絕對不可以說出去。”當晚到了一個地下室,非但是個地下室,房間裏所有的窗戶都用厚毛毯遮住,讓光線進不來,讓聲音出不去。氣氛很怪異,既是期待,又是緊張。大家席地而坐。
就在那裏,我和一群不到二十歲的大學生一起,第一次聆聽了大陸的音樂。那一晚的感覺很奇怪:我們長期被灌輸大陸是如何恐怖的地方,但那個恐怖的地方怎麽會有這麽充滿民族美感的音樂?
1950年代的台灣是一個相當緊張的年代。
可回到家,在安全的世界裏,轉動的是另一種旋律,另一個時代的感覺:《五月的風》《鳳凰於飛》《薔薇處處開》《桃李爭春》《莫忘今宵》《蘇州河邊》《夜上海》《花樣的年華》……
你可以想像這樣的鏡頭:在一個日本殖民統治留下來的榻榻米木頭房子裏,那一邊是父親在哼西皮慢板“楊延輝坐宮院自思自歎,想起了當年事好不慘然”;這一邊是母親嘩啦啦炒菜,唱著《五月的風》:
五月的風,吹在花上,朵朵的花兒吐露芬芳,
假如呀花兒你確有知,懂得人海的滄桑。
他該低下頭來哭斷了肝腸。
五月的風,吹在天上,朵朵的雲兒顏色金黃,
假如呀雲兒你確有知,懂得人間的興亡。
他該掉過頭去離開這地方。
▼《五月的風》
 
我一直以為母親喜愛的是陳歌辛歌曲的甜美婉約,在準備這次演講時,我細看歌詞,才驚異地發現,《五月的風》唱的其實是“人海的滄桑、人間的興亡”,訴說的心情其實是“哭斷了肝腸、掉過頭去離開這地方”的痛。
也就是說,後知後覺的我,要等到父親過世了、母親失憶了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四郎探母》那蒼老的“自思自歎”說“思老母思得我把肝腸痛斷”跟那無比溫柔又天真無邪的《五月的風》,竟是同樣一種“哭斷了肝腸”對時代的傾訴。
這些在1930、1940年代的上海所寫成的歌,跟著兩百萬人在戰火中“輾轉於溝壑”,顛簸流離到台灣,成為一代人最溫暖的安慰。不可思議的是,一整代人所唱的歌,十之七八竟然都來自一個天才作者。
我跟陳鋼說,《永遠的微笑》是我母親最愛的歌,我大概三歲就會唱了。他從屋裏拿出他父母親年輕時的合影,跟我說,那首歌是他父親寫給他母親的“情歌”,然後就在鋼琴前坐下來,彈《永遠的微笑》。
我也才第一次知道,那個撫慰了一整代人的作者自己卻“死於溝壑”。陳歌辛這不世之材在1961年餓死於安徽白茅嶺勞改農場的時候,隻有四十六歲,陳歌辛一定不知道自己的歌,在一個遙遠的海島上被當作瑰寶,戶戶傳唱。
我也曾經在羅大佑家裏,晚餐後,看他抱起吉他,說:“來,我們來唱《永遠的微笑》!”因為知道了陳歌辛的悲涼命運,我閉著眼特別細聽,突然發現,《永遠的微笑》哪裏隻是一支天真的情歌!
心上的人兒有笑的臉龐
他曾在深秋給我春光
心上的人兒有多少寶藏
他能在黑夜給我太陽
我不能夠給誰奪走僅有的春光
我不能夠讓誰吹熄胸中的太陽
心上的人兒你不要悲傷
願你的笑容永遠那樣
▼《永遠的微笑》1940 周璿
陳歌辛在1940年亂世中寫的這首情歌,藏著多麽深的不安和恐懼,而且預言了他未來的命運——心上的人兒沉入悲傷。我那穿著粗布旗袍、在廚房邊做飯邊唱歌的母親,是不是也曾經停下來被歌詞的“悲傷”嚇到過?
龍應台:歌如曆史,自己有腳
▲ 龍應台在銀川美術館演講,談論流行歌曲與時代的關係。(作者供圖/圖)
3因為時代的饑渴,歌曲被賦予超重的任務
在學校裏跟老師唱慷慨激昂的“反共”歌曲,在家裏跟父親母親哼《四郎探母》和《五月的風》,在朋友家,發現朋友的爸媽聽的是不一樣的歌,譬如用閩南語唱的《雨夜花》:
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
無人看見,每日怨嗟,花謝落土不再回。
龍應台:歌如曆史,自己有腳
《雨夜花》是1934年推出的,作詞者周添旺用這首歌表達酒家女的悲涼命運,像風吹雨打的花瓣一樣,落土飄零。1930年代,這首歌就在日本人統治的台灣傳唱。到了我小時候,已經是1950、1960年代,連我這個“外省小孩”也會唱,可見它多麽地深入巷弄。
但《雨夜花》在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有一個全新的版本,日本人把它改作《榮譽的軍夫》——一首鼓勵台灣人參軍打仗的進行曲。日本戰敗以後,《榮譽的軍夫》被徹底遺忘。
《榮譽的軍夫》的片段
歌,是曆史的見證,更是時代的鏡子。一首歌怎麽變,折射出來的其實就是時代怎麽變。譬如台灣很少人知道,但是大陸人很熟的這首歌:
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一天早晨,從夢中醒來,侵略者闖進我家鄉
啊遊擊隊啊,快帶我走吧,
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點擊播放南斯拉夫電影《橋》

台灣看到的反納粹二戰電影,全是美國的。南斯拉夫的電影台灣當然看不到。但這個影片在大陸如此深入人心,恐怕大多數人都會以為《啊朋友再見》就是南斯拉夫歌曲,不知道它其實是源自意大利民謠的反納粹遊擊隊歌。在1970年代文化資源非常貧乏的時代裏,這種為國壯烈犧牲又似乎很“人性化”的英雄電影,讓人熱血沸騰。
四十年後的今天,人們對於“犧牲”和“英雄”的概念,有了非常不同的體會,也許人們還是會喜歡這首歌,但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態度就很不一樣,唱法也不同了。民謠歌手蔣明的《啊朋友再見》更多的是懷疑和淡淡的虛無。
啊朋友 我們以為老去是件漫長的事 有時候它是一夜之間
在清晨的鏡子看見蒼白的自己 像一顆正在消失的流星
啊朋友 聖賢說那堅持一定成功的事 頭懸梁錐刺股三顧茅廬
相信它的人就像相信一個漫長玩笑 不信它的人已沒了靈魂
啊朋友 告訴我 相遇是件宿命的事 告訴我忠貞與背叛之間……
蔣明《啊朋友再見》
“懷疑和淡淡的虛無”作為一種態度之所以可能,是因為時代已經走到了這裏。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安息歌》。1950年代是台灣整肅高峰期,很多共產主義信仰者被逮捕、槍斃。在牢房裏,當一個政治犯被叫出去送往刑場時,同監的犯人就唱《安息歌》相送。政治受難者蔡焜霖這樣描述那個場景:
“軍法處(現台北喜來登飯店)的淩晨四五點是恐怖的時刻。沉睡的寂靜中響起獄卒的腳步聲和打開鐵門的咿軋之聲。每位難友夢中驚醒,在關著幾千人的大牢內大家屏氣靜息,靜聽著獄卒一一念起被判死刑、將被押出去執行槍決的名單。被叫到名字的牢裏前輩,常是從容起身換上早就備好的雪白襯衫或幹淨衣服,與牢友一一握手後,走出去,被五花大綁送往刑場。這時留下來的人,唱著《安息歌》送行。
安息吧 死難的同誌
別再為祖國擔憂
你流的血 照亮著路
我們會繼續前走
你是民族的光榮 你為愛國而犧牲
冬天有淒涼的風
卻是春天的搖籃
安息吧 死難的同誌
別再為祖國擔憂
你流的血 照亮著路
我們會繼續前走
《安息歌》
這首歌究竟是哪裏來的呢?
我來不及查證,但一般的說法是,1945年11月25日,昆明西南聯大舉行反內戰集會,與警方衝突,逐漸擴大成大規模示威,到了12月1日爆發流血衝突,四名學生死亡,重傷很多人,就是曆史上的“一二·一慘案”,成為全國反內戰運動的開端。
當時,聖約翰大學學生,也是中共地下黨員的成幼殊,寫下這樣一首歌詞,獻給昆明犧牲的學生,由另一個同學作曲,在上海的紀念大會發表。這首歌,在原來的出發地,不論是昆明或上海,早就被遺忘了,卻隨著信仰輾轉渡海,到了最絕望的死角,成為人生最後的歎息。
歌,往往因為時代的饑渴,被賦予超重的任務。譬如《綠島小夜曲》,一直有傳說,是綠島的政治犯寫的——綠島,曾經是台灣政府專門關政治犯的地方,這首歌裏藏著多少政治的暗示與影射。多年之後,真正的作者終於出來聲明,這首歌的“綠島”指的就是台灣,而歌,就是在歌頌台灣寶島的美麗,如此而已。
歌如曆史,自己有腳。歌,是有獨立生命的。你希望它流行,它不見得流行。你認為它隻有一種意義,它鑽入地底,出現時是一種全新的宣示。你希望它演滅,消失,它卻四處流轉,如星火燎原。一首歌,其實就是一個時代。(文/龍應台)

所有跟帖: 

這帖真好!俺以前有段時間非常不喜歡龍應台,感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還是那種陳腐的遺老遺少 -lywn_新加坡01- 給 lywn_新加坡01 發送悄悄話 lywn_新加坡01 的博客首頁 (3983 bytes) () 10/16/2016 postreply 12:35:03

這貼真好,俺以前不喜歡龍應台,覺得她太喜歡批評 :) -八六- 給 八六 發送悄悄話 八六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16/2016 postreply 23:10:08

鄧麗君的雨夜花是先閩南話,再日語。 -chezclement- 給 chezclemen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7/2016 postreply 08:10:16

有些地方無知 -相當長久- 給 相當長久 發送悄悄話 相當長久 的博客首頁 (334 bytes) () 10/18/2016 postreply 17:15: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