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藝術的感染力?
一個基本要求是投入.
一種身心全部的投入.
像Bolt百米衝刺時那種 extreme level of involvment---聚集所有的elements.
我覺得華人藝術家裏,少有這種特征.
這和平常練習有關
不過, 當年的劉詩昆, 是個例外.
下麵是他在1958年柴可夫斯基大賽, 得第二名的表演.
從1:30開始, 李斯特第六匈牙利狂想曲的部分:
(有興趣的值得看全部)
我孩子的第一位鋼琴老師, 當年大賽劉演奏時在現場.
幾十年後,依舊不忘.跟我提起當時的感動.
看了這影片, 完全理解她的印象.
劉詩昆比殷承宗成名更早. 後來娶了葉劍英的女兒.
文革中被紅衛兵往死裏打,他們用軍用皮帶的銅頭反複抽打他,以致手臂骨裂.
身陷囹圄5年之後,才被釋放
這是他年高時,彈同一曲子.
意境超然. 誰說他隻會彈得快?
1958年,劉詩昆(右)在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中獲得第二名,成為華人世界中獲得最高獎的第一人。圖為他在頒獎現場。(weston 注:中間是Gilels大師)
赫魯曉夫(左二)給劉詩昆(右)頒獎。
當年大賽時的第一,二名Cliburn和劉詩昆多年後,重逢. Cliburn曾經邀請劉擔任Cliburn大賽評委.

劉詩昆(前右)、範·克萊本(前中)、瑪莎·海德夫人(前左)、孫穎(後左)、維阿杜。

兩位大師興奮擊掌時就像回到少年時代。
兩位大師重逢的那一剎那

劉詩昆與範·克萊本54年後相逢。

晚宴中,範克萊本正襟危坐的專心聆聽劉詩昆為他獻奏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 1979年訪問波士頓,和小澤征爾合作李斯特第一鋼協:
2. Cliburn juror has special connection to competition's namesake
3. wsj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