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 終於在倫敦ROH看了Puccini 的歌劇: 《圖蘭多Turandot》 ,Puccini生前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而且還是未完成, 這 也是唯一部與古中國有關的歌劇; Puccini譜寫了很多外國愛情故事的歌劇:
《蝴蝶夫人 Madam Butterfly》 日本;
《圖蘭多Turandot》 - 中國
看外國愛情故事歌劇, 當年19世紀, 20世紀初 的普通人是很耳目一新的事, 交通不發達, 信息閉塞,沒有電影電視因特網, Visual 的東西都是人工手工的: 歌劇, 畫, 倒也原汁原味地道, 現在太發達太不閉塞, 信息是這麽容易, 味道都少原創獨特味,口味也標準化國際化,沒有地方風味, 有時也理解歐洲那些民族主義者那麽在意他們的國界, 至少文化國界還是要有, 不過現在很難了, 年青人喜歡什麽,他們選擇餘地很大, 關國界也沒用。
好了, 那天與大女兒去的, 很幸運首場前兩天放出來的兩張票, 去歌劇院時, 都快開演了, 依然還很多人排隊, 這幾一直等看這部歌劇, 至少等了5,6年, 一部不太常演的歌劇, 這幾年 《藝術家生涯.》, 《蝴蝶夫人》, 都演過好幾遍了,
舞台效果真是太棒了! 太中國了, 那木樓, 雕刻, 麵具, 圖蘭多的舞台表演把古代中國女人那種典雅羞澀演得很地道, 好像比現在中國古裝電視劇更像古中國, 現在古裝劇裏的演員表演太現代味, 女兒那天看中國電視還在問: 怎麽中國演員表演都一樣的, 或許她們中文一般又沒土生土長中國, 感覺不到其中不同, 但至少演員的表演動作他們應該是任何不同語言的人能看懂。
歌劇裏用了很多麵具, 遠看長得都一樣, 特別群眾演員, 這也讓我想到, 是否我們的文化和個體在他們看了很特別, 卻又很臉譜化, 大家都差不多, 一對中國不了解, 再就是中國人一般都喜歡把真實自我藏起來, 到萬無一失的時候才釋放?千年的天災人禍讓人不得不這樣子?
整個歌劇, 群眾演員的動作基本是打太極拳動作, 對老外來說, 這很地道,看不厭, 對中國觀眾來說, 這太呆太誇張,
與普西尼其他愛情歌劇相比, 歌劇裏麵的唱旋律起伏也不大, 但可以聽出作曲家的音樂口音,有很多合唱, 歌劇基本以《茉莉花》音樂為背景, 多處響起, 這裏聽到的茉莉花,非常莊嚴,神秘感: 中國, 古代中國 到底是怎麽樣的, 博大, 茉莉芳香的溫馨? 遙遠的東方水鄉...
讓我印象深的有三出 唱:
- 侍女柳兒(Liu)的唱(1:28:00) , 非常美,真個劇她唱的份量很多, 日本女高音 Eri Nakamura 唱得太棒, 而且把遊牧女人那種柔弱,外弱內強,有情有義表演很地道,
- 三位大臣,陰陽怪調的,對主子下跪, 對百姓耀武揚威, 演得很醜八怪, 怎麽搞的, Puccini這麽懂?在哪抄的?不過有一段這三位不可一世的大臣想老家時的唱得很令人感動,而且舞台上突然還顯示他們老家的美景(下麵MV 33‘45’‘看起) :他們三個互相傷感地唱到(大意) :《 唉, 俺老家風景優美, 房子很大, 旁邊還有湖, 多美, 不懂為什麽要在這幹這讀這些書, 幹這些東西(大意)》, 這是他們在歌劇中最真實的時候。 聽了讓人心酸,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是遊子 - 離開了家鄉, 離開了曾經真實自己
唉,都是人, 人在外, 很多的東西很多drama 都身不由己, 如果那個社會, 一開始製定生存轉盤(文明製度)需要人幹這些東西才能生存;
-還有就是那首著名的男高音名唱(見1:18:00) :《今夜無人入眠》, 看了歌劇才知道: 男高音唱的時候, 眾人伴唱有一句台詞很幽默: 眾人唱到 - "((完了完了), 我們猜不出他的名字, 我們都得去死" , 因為王子出一道題讓大家猜他的名字,所以公主下令北京城今夜不得入睡, 聽過有戒嚴, 沒聽過有戒老百姓睡覺的,
看完這部劇, 有點不是滋味,我跟女兒說:我不要看了, 裏麵的公主和王子太自私, 王子為了應征答公主的題, 奪過他老爸的拐杖去敲鍾, 冒命去答題, 也不顧柳兒父親的勸阻, 這是西方式的愛, 為了愛不顧一切, 甚至老父親摔到在地,仆人舍命。 當然了, 那位王子也不是漢人, 漢人的孝道規矩, 他是不會這樣為愛讓父親倒在地上也不管的。
個人生命價值, 集體存在價值,人生的意義,自己的生命隻占一小部分,還是大部分?
中國公主圖蘭多從頭到尾都是冷冰冰, 沒人性, 她生來就認為自己是天女, 可以為所欲為, 為了從柳兒口裏得王子的名字, 讓三位大臣對柳兒, 一個弱女子酷刑, 老虎凳, 紮手, 踢胸口, 讓人無法看下去, 而公主王子無動於衷, 仆人的命就不是命?西方文藝作品裏 公主都是非常仙女般, 怎麽圖蘭多是這樣啊? 有些令人失望
舞台很中國,這個不中不西的愛情故事不像其他的幾部歌劇那麽感人,或許當中遇西時, 事情不是那麽簡單, 兩個不一樣的轉盤很難齒合, 隻有小愛沒有大愛, 而柳兒那種舍身的暗戀, 讓觀眾很感動, 最後謝幕時, 她得到的掌聲是雷鳴般的,公主的掌聲很稀落, 觀眾有中有西,生存的轉盤不一樣, 但人心是一樣的
不過呢, 看他們設計的中國古代戲劇效果, 倒讓人覺得有些溫暖感, 邊看俺邊感慨: 瓦, 曾經的中國是這麽華麗, 厚重, 規矩, 禮儀, 建築室內設計獨特, 老祖宗他們是這樣的life style啊, 真的很想回去看看那些不熱鬧的古跡,感受當年古中國, 可這樣的地方在哪呢? 老家附近有幾處, 還有宋代城牆, 好像。
這是Puccini生前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 而且未完成, 後麵部分是根據他的草稿由別人完成的,《生前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 》, 很奇怪, 當Puccini 生命最後歲月, 再碰永恒的主題 - 《愛》, 難道 這是他最後的使命? : 各種文化的交融, 來自不同時空的不同價值觀的碰撞(包括作曲家, 詞作家的) , 當愛相遇時;
神秘的是, Puccini 作曲寫到一半就撒手而去..... 這給他的歌劇生涯也留下些神秘感, 無論如何 Puccini 的《圖蘭多Turandot》依然是一個巨作, Masterpiece, 給後人留下很多思考空間和演出空間
愛是個謎, 不知道緣從何起,
生命是個迷,不知道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文化是個謎, 為什麽是這樣不是那樣,
世界是個謎,為什麽這麽多迷惑不解
這可能或許也是人們喜歡文學音樂戲劇等藝術的原因, 不斷重複地寫故事講故事演故事
那天也很巧, 自己早上去莎士比亞的故鄉學習,前夜幾乎沒有怎麽入眠趕早車, 去了看了莎士比亞的故居,還有那的幾個劇場,古老的劇場, 現代的劇場, 他的家鄉是為戲劇而轉, 一切都因為 莎士比亞, 看到一個雕塑: Gower memorial, 裏麵有莎士比亞戲劇裏的代表人物: 喜劇 - Falstalff, 悲劇 - Lady Macbeth, 曆史劇- Prince Hal, 哲理劇 - 哈姆雷特。 一代大文豪最後安息在他老家非常幽靜的 教堂裏, 碑文非常簡單, 大意是:誰敢移動他的屍骨將會被詛咒。(莎士比亞 哪也不想去了, 就想安息在老家!那有他同年熟悉的山水)
Drama, All so Drama! 人間是這樣戲劇, 世界的一切都這麽戲劇,萬物都這麽戲劇, 這就是我們生存的空間


..................................................................................................
劇情簡介: 《一個中國元朝時的公主圖蘭朵(Turandot)為了報祖先羅玉鈴暗夜被擄走之仇,下令如果有個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個謎語,她會嫁給他;如猜錯,便處死。三年下來,已經有許多個沒運氣的人喪生。流亡中國的韃靼王子卡拉富(Calaf)與父親帖木兒(Timur)和侍女柳兒(Liù)在北京城重逢後,即看到猜謎失敗遭處決的波斯王子和親自監斬的圖蘭朵。卡拉富王子被圖蘭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顧父親、柳兒和三位大臣平(Ping)、龐(Pang)、彭(Pong)的反對來應婚,答對了所有問題,原來這三道謎題的答案分別是“希望”、“鮮血”和“圖蘭朵”。但圖蘭朵拒絕認輸,向父皇撒賴,不願嫁給卡拉富王子,於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謎題,隻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富不但不娶公主,還願意被處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親帖木兒和丫鬟柳兒,並且嚴刑逼供。柳兒自盡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富借此指責圖蘭朵十分無情。天亮時,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強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訴了公主。公主也沒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愛(Amora)”。》
« Turandot » on the Forbidden City of Beijing (1998). Giacomo Puccini's Opera on the original site.
Singers :
Giovanna Casolla, Sergeij Larin, Barbara Frittoli, Carlo Colombara, Jose Fardilha, Francesco Piccoli, Carlo Allemano, Aldo Bottion, Vittorio Vitelli, Liu Yuanyuan
Conductor: Zubin Mehta 祖賓 梅塔指揮
Chorus and orchestra : Maggio Musicale Fiorentino
Chorus master : José Luis Basso
找到一個中國北京紫禁城版本(youtube), 故宮為舞台和背景,很獨特豪華,就如同在埃及金字塔演威爾第的《阿伊達》, 看了室內舞台的再看室外版的, 不一樣的感受,古老的建築莊嚴,讓人敬畏感, 可背景變化不大, 而室內般的簡直像魔術般一樣舞台變化
這是張藝謀導演的? 這樣的曆史實地巨景演出,是不是啟發了他後來的係列《印象》製作(印象劉三姐, 西湖印象.....)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 http://baike.baidu.com/view/2509391.htm)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