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回複:Same feeling. Are you from Xin

回答: Same feeling. Are you from Xinmeca20032004-01-26 16:52:00


風 笛 的 故 事「轉貼」  Highland Bagpipe-風笛是一種能發出連續串音的管樂器。風笛一般由儲存在氣袋中的空氣而不是用嘴直接吹奏,高地風笛是蘇格蘭的民族樂器,由16世紀的軍樂器演化而來。
  每年的除夕夜,蘇格蘭人總要邀請一位黑發女郎到他們家中來做客,用過晚餐後,主人就吹起風笛,全家人和客人一起隨著悠揚的笛韻唱起《友誼地久天長》(Anld Lang Syne)。第二天一早,主人就宣布客人的任務:第一個跨過大門的門檻,因為這會給全家帶來好運。接著,全家就偕同客人驅車前往萊蒙湖(Loeh Lomand)遊覽。

  風笛起源於古羅馬,羅馬軍隊入侵大不列顛的時候,把風笛也帶了去。在蘇格蘭人愛上風笛之前幾百年,風笛已是英格蘭人的樂器了。例如13世 紀末愛德華一世的軍隊就是在風笛聲中進占蘇格蘭的。蘇格蘭愛丁堡市的風笛學院院長杜加德·麥尼爾說:“以前風笛在歐洲處處可見,在布魯塞爾的農村風景畫上就常常可以看到風笛手。”

  後來許多其他民族對風笛漸漸失去興趣,唯有蘇格蘭人情有獨鍾。到了今天,盡管風笛已在世界上某些地方生了根,例如在約旦陸軍中有風笛手,在日本、美國等地也相當流行。但是一提起這種樂器,大家仍然不約 而同地想起蘇格蘭人。蘇格蘭傑出的賽車手傑基·斯圖爾特道出了他大多數同胞的心裏話:“無論世界上有多少國家有風笛,風笛肯定是代表蘇格蘭人的傳統民族樂器。”

  1997年9月,斯圖爾特和一群熱愛風笛的名人聯手合作,拍了一部歌頌風笛的電視紀錄片。在這部名為《戰器》(Instrument of War)的紀錄片中,威爾士親王查爾斯王子對唯一仍在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風笛手、98歲的哈裏盧南說:“我幼年時曾去過巴爾莫羅城堡,每天晚餐結束時都有8位風笛手圍著餐桌吹奏風笛,我將終生記住這一美妙時刻。”

  美國人向來鍾愛風笛,《戰器》一片也曾在美國放映過,深受觀眾歡迎。這恐怕是曆史原因造成的。在1758年的泰孔德羅加戰役中,英法為了爭奪現為紐約州的大片土地在風笛聲中浴血奮戰。後來在得克薩斯獨立戰爭期間,風笛又在阿拉莫戰場上響起。1963年秋天,蘇格蘭高地警衛團赴美國白宮在肯尼迪總統席前表演。沒想到僅僅隔了數周,肯尼迪夫人再一次邀請該警衛團在肯尼迪總統的葬禮上為這位遇刺的總統吹奏哀樂。

  蘇格蘭還出版了一本暢銷全國的名為《笛聲》的月刊,每期的封麵都是蘇格蘭尼裙般的格子圖案。其中由某篇文章寫道:“我愛我的妻子,我也愛我的風笛以及我的風笛樂隊。對我來說,上述三者構成了我的整個生命,一樣都不能失去。”

  一位在蘇格蘭格拉斯格風笛學院學習吹奏風笛的學員撰文向該月刊投訴,文中說:“與我同住在一個寢室的一位同學從不定期拿笛袋去清洗消毒,他的風笛又黑又黏,有令人作嘔的汙垢。我建議政府應該製定出一條保護風笛的法律來。”在蘇格蘭,風笛已經不僅僅是樂器,簡直變成了“魔笛”。

  對風笛手和風笛愛好者來說,這種樂器能鼓舞人心,激勵士氣。風笛的構造極為簡單,隻有一個樣子滑稽的風袋和幾根從袋中伸出來的穗木管, 但就是這種簡單的樂器古往今來已經無數次領導戰士走上戰場且勇氣陡增。據說,曾有風笛手在肢體被炸掉之後仍然吹下去的,也有風笛手在戰場上 直至殉難時仍緊緊抓住自己的風笛的。這種時候,風笛就成為名副其實的 “戰器”了。

  由於風笛給人一種神秘感,因而有人穿鑿附會,把風笛和鬼故事扯在一起。傳說1871年某一天,彼得·斯雷普蘭伯爵在芬卡斯克城堡招待幾位來自遠方的貴賓。爵士的兩個妹妹帶領一大群仆人和伯爵一起在城堡頂部的豪華餐廳招待客人用晚餐。突然,遠方傳來了音樂的風笛聲,笛聲越來越響,吹笛者仿佛正在拾級而上,可是卻聽不到腳步聲。眾人屏息而聽, 大家都感到吹笛者的幽靈越來越迫近;瞬息之間,笛聲已在眾人的頭頂上方飄過,開始登上城牆。伯爵的長妹伊麗莎對彼得說:“哥哥,你平時酷愛風笛,我看這群幽靈是來找你的。”話音剛落,幽靈在古堡的上空吹奏起《最後的挽歌》(The last lament)來,然後緩緩地消失了。伊麗莎的話沒有錯,幽靈的確是在找彼得,一星期後,他溘然長逝,追隨他生平愛好的風笛去了。

  簡單來說,風笛是由一根吹管和一個風袋構成的,風袋通常用羊皮製造,但也有些使用牛皮或現代的碳氟纖維布製造的,再在外麵裹上一層布。 吹笛者換氣時隻需用手擠壓風袋,笛聲就不會中斷。此外還有三根木製的單音管(古老的風笛隻有兩根),笛手利用有音孔的調音管奏出旋律時,單音管會發出持續不斷的泛音。風笛隻能吹出9個音符,一般隻能吹奏降B 調,而且音量無法改變——風笛聲是很響的。

  風笛極難吹得好,原因是指法很難掌握。它也是極難調音的樂器。因此就大多數人而言,恐怕他們一輩子也沒有聽到過入調的風笛演奏。風笛手每500人中才有一個是優秀的。

  今天的風笛也漸漸現代化了。1998年曾來中國演奏的蘇格蘭“酋長”(Chieftain)樂隊,用的就是無需擠壓風袋的電子風笛。樂手林賽·艾利斯說:“那兩具電子風笛不是用來代替傳統風笛的。舉行音樂會的時候,民間音樂適宜用電子風笛演奏,因為電子風笛能發出8至9個8度音,音域比傳統的風笛寬廣得多。”“酋長”算是一個放得下架子的民樂團體,他們在灌製風笛唱片時,使用吉他、電子音響合成器、鼓及弦樂器。照他們的話說:“任何樂器都必須經曆改革階段,以符合時代潮流。”但也有人認為:“風笛老手半路出家,玩起流行音樂來了”

  風笛演奏的曲譜豐富多彩,美不勝收。風笛變奏曲是高雅古典的風笛區,通常在蘇格蘭重要的慶祝場合上演奏。此外還有各種進行曲、裏爾舞曲、民間樂曲、集會曲和斯特拉斯貝舞曲等。

  很多局外人初次聽到風笛演奏時,認為風笛聲音很古怪,與其他樂器演奏出來的聲音大不相同。那麽,風笛迷人之處究竟何在呢?馬西森說: “風笛最動人的是泛音。有了這種連續不斷的降B調低音,你再吹出旋律時,每個音符就都有了一組不同的泛音。風笛叫人神魂顛倒的就是這種混成一體的泛音。”

  傳統的風笛曲一般用來作為舞蹈的伴奏樂,有時也和別的樂器(比如豎琴和長笛)搭配演湊民間樂曲。依照風笛的類型不同,有些聲音低沉,有些聲音高亢。有些風笛的笛管會發出持續不斷的聲音。在樂曲的銜接處,風笛演奏者會運用一些華麗飄動,或高或低的音符來製造一個夢幻的分割。作為對照的是有些風笛,比如Northumbrian,就有產生這種分割音符的音管。其實即使忽略風笛類型的不同,民間風笛的各個笛管發出的聲音差別也很大。




-☆ 連 播 ☆-


               01 Scotland

               02 From Scotland with love

               03 Marchings Hame

               04 Mull of Kintyre

               05 Home of mine

               06 Il Silenzio

               07 Mcwhinnie's salute

               08 Remembrance

               09 Sands of time

               10 Scottish trilogy

               11 Going Home

               12 Plaisir D'amour

               13 Sailing

               14 Amazing Grace


【請用 Net Transport 下載】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