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義和團的生意經

來源: 冬綠 2024-01-29 00:59: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445 bytes)

義和團的生意經

羽戈 羽戈1982 2024-01-26 05:27 聽全文

 

https://mp.weixin.qq.com/s/KmcE1vE6cOaLZ34kmWJYHw

 

義和團的愚昧,主要表現為無知。拋開知識,他們——尤其那些領袖(大師兄)——的頭腦其實相當好使,充滿了農民的狡獪和流氓的無賴,最擅長欺軟怕硬,恃強淩弱,瞞天昧地,見風使舵,說一套做一套,打不過跑得過等。譬如口號是一回事,行動則是另一回事,打洋人是一種戰術,打清軍是另一種戰術,打老百姓則換了第三種戰術。不過,不管怎麽變臉,怎麽轉向,其要義,始終不脫一個利字:相比權力,義和團顯然更看重利益。所謂鬥爭路線,無非趨利避害,所謂鬥爭策略,無非一盤生意經。

人之好利,無可非議。隻是第一得言行如一,不可兩麵三刀;第二該獲之有道,不可強取豪奪。義和團一麵以毋貪財為戒條,一麵卻無比貪財;號稱憎惡洋貨,惟見洋錢則色喜,不複害之矣。其貪婪程度,雁過都要拔毛,斂財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民眾深受其害,遂作歌謠諷刺道:大師兄,大師兄,你拿表,我拿鍾;師兄師兄快下體,我搶麥子你搶米。”“義和團,快上法,瞅瞅銀子假不假。義和團,快上法,有騾子,不要馬,有銀子,不要糧食。華學瀾《庚子日記》記錄了這些民謠,並感慨義和團已經號令不行,民雖愚不能大為所惑,可見左道之不足恃也

義和團斂財的手法,歸結起來,不外乎欺騙、勒索與搶掠三種。其騙術相當低劣,然而迫於政治與暴力的雙重威懾,當事人縱然識破,卻也不敢反抗,隻能聽之任之。劉孟揚《天津拳匪變亂紀事》講述的故事,幹脆隱去了當事人的態度:針市街桐發祥客棧被拳匪圍住,開槍向院內轟擊,謂內有奸細。其中所有桌椅,並所存之貨,與團扇壺碗玩物等件,皆雇人用手車運至壇中。從棧內搜出鐵銀櫃一個,指以示人曰,此係地雷。隨抬至僻靜處,砸開櫃門,將銀分取一空。

欺騙之上,則是勒索。義和團勒索,大抵可分兩類,一是勒索教民,以及與洋務有關(如通西學、懂英語)、甚至與洋字沾邊(如著洋裝,買洋貨)的國人,這些人被喚作二毛子、三毛子以至十毛子不等,皆處於滅洋的鋒利刀刃之下,不給錢便可殺之,有時給錢了也殺;二是勒索非教民,不分青紅皂白,直接誣為教民,責令出錢消災,否則照殺不誤,如直隸一帶,凡有富厚之家,皆指為教民,則所掠無算,過往之客,指為間諜,則所殺滋多,盜賊所不敢為者,彼乃公然為之。(《庚子剿匪電文錄》)

無論欺騙還是勒索,終究不如搶掠痛快。故而義和團最喜搶掠,官也搶(當時朝中兩位大學士孫家鼐、徐桐府邸皆遭義和團洗劫,按理說徐桐乃是義和團的支持者,團民該網開一麵,手下留情,然而照搶不誤,足見利欲熏心),民也搶,教民也搶,非教民也搶。試看時人的記述:京畿村市,無論民教,概被團黨搶劫焚毀。”“各處城廂大小街巷,所有天主、耶穌奉教之人,盡被團匪搜拿砍殺不絕,而家產皆搶掠焚毀一空。《西巡回鑾始末》曾詳細記載五月二十六日之難:

……是日,各京官住宅及殷實富戶無不被掠一空。其先至者,蜂擁入室,以刀破箱,出衣物於庭中,揀佳者取以去。甫去而他兵又至,則取其次者。約七八起而衣物告罄矣。其銀票等物,亦必搜攫淨盡。其或閉門不納者,兵即逾垣而入,放槍無數以恐嚇之,然後飽掠以去。設與爭論,即被擊斃。如所掠尚不滿意,即火其居。一時滿街塞巷,無非搶物之兵丁。而兒啼女哭之聲,尤使人聞而心碎。街市間屍骸橫臥,亦難數計。顧各處雖多被搶,尚不及住居附近東交民巷一帶之甚。蓋與使館為鄰,故受禍尤慘也。孫尚書家鼐住宅被搶更烈,其公子所存僅一短衫,餘物已被括一空。而各兵等猶未滿意,因複以槍擬尚書,勒令將黃白物交出,否則將以槍彈相餉。尚書無奈,遂告其所藏之處,始釋手而去。

 

再說義和團的貪財,可以其領袖張德成為案例。張德成與其所創的義和神團天下第一壇興起之後,一貫肆行訛索”“肆意劫掠。他曾趁清軍與八國聯軍激戰之際,先後率團民搶掠天津三井洋行、仁記洋行,並綁架薩寶實洋行掌櫃及其兄弟子侄九人,勒索白銀一萬兩。天津陷落,他席卷巨資逃去,至王家口,依然牛氣衝天,貪得無厭,鹽商提供了二人轎子,他不肯乘坐,非要八抬大轎,擺出盛宴,他說不能下箸,推席而起,導致村人憤甚,乃共謀刺之,共捕德成,最終將其亂刀剁成肉醬(羅敦曧《拳變餘聞》)。大師兄最終死於民憤之下,不啻是一記沉痛的警鍾,然而我更願意視之為一個意味深長的政治隱喻。

 

話說回來,義和團本身並不諱言其運動目的便是為了發財。據侯宜傑先生考證,山東、河北各地義和團煽動百姓,皆直接打出發洋財的旗號。如義和團領袖劉勝先號召團民:今焚燒教堂,收沒二洋人(指教民)資產,報仇泄恨,以圖富貴,千載一時也。通州壇口鎮團民公議:“……定要把本村和賈家疃天主教人完全滅盡,均分他們的財產。至於這些論調能否構成義和團的主流,熟悉革命史的朋友心中自有一杆秤。大體而言,動員群眾鬧革命,兩大由頭最好用:一是仇恨,二是利益。

當仇恨染紅了眼睛,利益蒙蔽了心靈,義和團的劫掠行徑,已經無可阻擋。清政府曾試圖管束,所製定的義和團團規,明令禁止訛詐、燒殺搶掠,要求各團師兄殺死教匪後,查明房間係教匪產業,應即封閉入官,不可燒毀,所有一切什物,應查抄入官,變價充公,不可喝令搶奪;如係他人產業,應從寬免其究問。可惜此時朝廷已經被義和團的洪流裹挾,並無公信力、執行力可言,也許考慮到了這一點,團規有意選擇訴諸佛法而非皇權。殊不知佛法的詮釋權,恰恰掌握在義和團手裏。因此這些規定的效力,還不如大師兄們的一張畫符,其唯一價值,即作為具文,暗示義和團燒殺搶掠之瘋狂,為那段慘絕人寰的曆史留下了一個無力的注腳。

 

補記:義和團之,表現於斂財一麵,遠不如打仗一麵顯著。《天津一月記》曾詳述其戰術:團與洋人戰,傷斃者以童子為最多,年壯者次之,所謂老師師兄者,受傷甚少。傳言童子法力小,故多傷亡。年壯者法力不一,故有傷,有不傷。老師師兄則多神術,槍彈炮彈近身則循衣而下,故無傷。人多信之。有觀其後者,歸語人曰:臨陣以童子為前隊,年壯者居中,老師師兄在後督戰,見前隊倒斃,即反奔。顧恩瀚《竹素園叢談》所記可為參照:“……最可憫者一般無知小兒女,女習紅燈照,兒習避槍彈咒語。紅燈照者,謂燈光可滅洋艦也。洋兵始以一群頑童,不忍放槍,而若輩以為大毛子(指洋人為大毛子,教民為二毛子)懼己,挺刃衝鋒。洋兵乃放槍一排,群孩應聲倒,洋兵即未續放,諸孩亦即相率逃避,不敢複進。

 

201722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