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價值:評王友琴的大書《文革受難者》by廖康

來源: 冬綠 2024-01-03 04:00: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137 bytes)

生命的價值:評王友琴的大書《文革受難者》

http://liao-kang.hxwk.org/2006/03/11/%E7%94%9F%E5%91%BD%E7%9A%84%E4%BB%B7%E5%80%BC%EF%BC%9A%E8%AF%84%E7%8E%8B%E5%8F%8B%E7%90%B4%E7%9A%84%E5%A4%A7%E4%B9%A6%E3%80%8A%E6%96%87%E9%9D%A9%E5%8F%97%E9%9A%BE%E8%80%85%E3%80%8B/

生命的價值:評王友琴的大書《文革受難者》

廖康

人的生命是難以估價的,但如果我們製定一個坐標,知名度向右,善行向上,惡行向下,便可以約略點出一個人的價值所在。我相信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位置在上麵,那就是天堂,記錄正麵價值,流芳百世之處。當然,也有些人寧願遺臭萬年,落入斜下方,即地獄,也不願默默無聞的呆在垂直中軸線附近。他們以為,如果沒有人知道你曾經存在過,你的生命便沒有價值。我認為,沒有價值也比負麵價值要好得多。更不必說,這種簡單的坐標,並不能真正將眾多無名英雄的價值反映出來;尤其不能反映那些無辜受難、英年早逝者生命的價值。芝加哥大學王友琴博士的著作《文革受難者》開創了中華文化之先河,以平實的文字,社會學的研究和表達筆法,記錄了那場浩劫中六百五十九個普通人生命的殞滅。突破了中國學術界傳統的治史框架,第一次為平民受害者樹碑立傳,並通過這樣一個平民群體展現當時真實的社會曆史。這不僅有助於親友緬懷死者,後人研究前事,更是向中國傳統人文觀念對生命的輕視發出默默無聲,同時又震耳欲聾的挑戰性呐喊:關注平凡的個體生命吧!

華夏文明一向以文史自豪。然而,史書記載的都是帝王將相等大人物,至少也得是遊俠刺客,才能依傍偉人入傳。若論普通人,他們隻是一個數字。據司馬遷統計:公元前262年擊趙,白起坑殺42萬人;攻韓殺4萬人,又攻趙殺9萬人。公元前207年,項羽坑秦國降兵20萬。漢武帝對外用兵(公元前140-87年),人口減半。以後的史書提到死亡人口也都是以萬計的。可我們知道,人的單位是“個”,不是“萬”。古代的受難者,不僅沒有姓名,而且在統計上也並入了一個巨大的群體。如果說古代記述不易,那現代又怎麽解釋?八年抗戰,我們有翔實的死亡人數嗎?更不要說死者名單了。在美國,每個城鎮都有兩次大戰陣亡將士的墓地、碑林。越戰雖然是他們引以為恥、為戒的失敗,但是他們對犧牲的士兵和將官照樣尊重、懷念,把每個人的名字都刻在建於首都的越戰紀念碑上,而且還為那些暫時下落不明者留有空地。今年3月25日,俄國出版了兩張光碟,記載斯大林時代大清洗中一百三十四萬五千七百九十六位受難者的名字和批示處死的文件及簽字。現代的技術手段使這種工作成為可能。做,還是不做,隻是反映一個民族對待普通人生命的態度。

我們無須自慚形穢。王友琴已經開了頭。她花了近25年的時間,一個人孜孜不倦,采訪了上千名學生、教師和死難者家屬,涉及25個省市、自治區的數百所學校,在那裏查找第一手材料,核實紀錄,又通過信函、電話、網絡和圖書館等各種方式匯集、研究資訊,終於寫出了這本50萬字的大書,並由香港《開放》雜誌社出版。

《文革受難者》這本書不大可能讓讀者獲得獵奇的愉悅,也不大可能讓讀者因故事的悲慘而聲淚俱下,但一定會讓讀者深思,一定會讓讀者自省;不僅是作為文革的參與者要自省,而且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而對我們的文化反躬自省。王友琴秉筆直書,甚至盡可能不用形容詞,實事求是地記錄了六百五十九個普通人的死難。她認為:“每一個受難者都應該被記錄。這是基於一個最簡單的信念: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於是每一個死亡也應該被尊重。”(頁17)她在扉頁上的獻辭清楚地說明了著書的宗旨:

願你們的慘劇,
不再被隱瞞、忽視或遺忘,
而成為永遠的警示:
抵製一切暴行,
尤其是以革命名義進行的群體性迫害。

我們仍須自慚。據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所計,在那場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中,非正常死亡人數在一百七十二萬以上(頁846)。準確數字,我們還不知道。官方有沒有統計,也不知道。王友琴此書到目前為止,仍是唯一的一本文革中普通人的受難史,所記死者多為學校教師和知識分子,連那巨大整數的零頭很可能都補不齊。王友琴仍在努力,隨時將收集到、核實過的受難者姓名、經曆加入網上“文革受難者紀念園”Chinese-memorial.org,以期逐漸接近文革受難的真相。顯然,這不應隻是一個人的工作。我們如若能夠由知恥而起來行動,才真正可以無須自慚。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人的生命向來是不平等的。對一個人的價值判斷往往是看他的官職、地位、本事和財富。我在美國教過兩遍英譯的《水滸傳》,學生們最難以理解的就是作者對李逵之類的“好漢”濫殺平民百姓那種麻木不仁,甚至讚美欣賞的態度。難道他們的性命就沒有英雄豪傑的性命值錢嗎?我無法解釋,隻為自己以前沒有同感而羞愧!我羞愧地領悟到,我們眾多文人和讀者,也包括我自己,一向將人分為三六九等。骨子裏就沒有看重生命自身的價值。現在,我們終於有了一本書,對受難者記錄的長短,無論地位高低,完全由作者掌握其材料之多少而決定。比如,劉少奇一節有11頁,主要是關於不為常人所知的他受監禁和被折磨致死的內情。而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的副校長卞仲耘一節,因材料豐富,有22頁。王友琴就是要講述那些從不在媒體上公布的普通人的故事,為他們建立文字的紀念碑。在此意義上,我認為這是一本史無前例的大書。它不僅為研究文革提供了史料,更向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人應該是平等的,生命同樣寶貴。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百姓,我們不要自輕自賤,崇拜偉人。沒有愚民造神,膜拜神,人世間也不會有神來玩弄並魚肉眾生。我們紀念普通人,也是肯定我們自身的價值,挺起腰杆,活出人的尊嚴。

2006年3月11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