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初春雪打雷

來源: 大洋彼岸洋插隊 2023-03-04 10:48:2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365 bytes)

 

多倫多初春雪打雷

白繼周

 

在我們的第二故鄉多倫多,昨夜(2023年3月3日)卻發生了“驚雷震靜夜、電鞭劃雪空”的天氣現象。由於這種事比較罕見,甚至多數人終生難遇,就有人聯係“天氣反常必有妖”一說,且人雲亦雲者不在少數。對此,我專門上網查了一下成因,概括提煉後與朋友共享。

 

首先,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大氣層極不穩定的時候,氣流容易發生強烈的向上對流運動,而形成高聳的積雨雲;積雨雲的提點就是其中活躍著上上下下奔竄的水汽,而且容易產生靜電;積雨雲的上端會產生正電荷,它的下端會產生負電荷,與地麵的正電荷之間有空氣作為絕緣體。若正、負電荷間的電壓差大到可以衝破空氣這個絕緣體時,空氣就會瞬間膨脹爆炸、發熱發光。發光就是閃電,膨脹爆炸發出巨大聲響就是灌耳之雷。需要知道的是,同時同地的爆炸發光,因光傳播的速度明顯大於聲音的速度,所以我們人類感知是先看到電鞭劃破長空,炸雷隨後而至。

 

雷電的出現還需要一定的條件: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濕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對流運動。這些條件春夏季容易具備,是因為受南方暖濕氣流影響,空氣潮濕,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麵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上層的冷空氣下沉,易形成強烈對流。所以,春夏季不但多雷雨,甚至降冰雹都不足為怪。而冬季由於受大陸冷氣團控製,空氣寒冷而幹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因而很少出現電閃雷鳴。

 

但若遇冬季天氣偏暖,暖濕空氣勢力較強,加之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濕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會形成雷電,出現所謂雷打冬的現象。氣象專家提示,雷暴的產生不取決於溫度本身,而是得益於溫度的上下分布。也就是說,冬天雖然氣溫不高,但如果上下溫差達到一定值時,也能形成強對流,產生雷暴。寒冬炸雷的雷暴雪在生我養我的國內很少見,但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大陸並非罕見。所以冬打雷不過是一種天氣現象,跟兆頭無關。

 

 

國內有諺語說冬天打雷雷打雪,也就是說冬季打雷說明空氣濕度大,容易形成雨雪;而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意思是說,冬天打雷,暖濕空氣很活躍,冷空氣也很強盛,天氣陰冷到連牛都可能被凍死,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