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網課 我之淺見

來源: 大洋彼岸洋插隊 2022-08-19 14:44:0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870 bytes)

 

雲端網課  我之淺見

 

   拜新冠病毒所賜,瞬間停滯的人際關係都改用雲端網課來代替,什麽“歌詠班”、“舞蹈班”、“攝影課”、“書法課”、“美食秀”、“園藝秀”等等如雨後春筍此起彼伏,大大豐富了我們退休者的抗“疫”生活。


   站在學生的角度,聯係我多年的講壇實踐,發現這些課程的授課理念和聽眾的期望值存在差距。


   信手拈來幾個例子: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拍照留影凝固記憶人人都能完成,但要想升華到攝影的境界,奉獻過目不忘的美照,必須遵循規律、勤學苦練。


   講授這樣廣泛受眾的課程,最好由“點”推“麵”,隨機選聽眾亮出一張個人原作,介紹拍照故事,聚攏眾人興趣。老師的作用應該是,先引導啟發大家觀察欣賞,繼而評頭品足。尤其是總結時,老師一定要用欣賞的眼光肯定成績,用平等的語言總結不足,把“黃金分割、主體位置”、“觀察、構圖、用光”等理論巧妙穿插,才能成就一堂人人都喜歡的攝影課。


   反之,如果老師冒然引進某行業大咖的經典佳作,繼而大談攝影學的清規戒律,再操“舍我其誰”的調子,好多聽眾就會茫然無措或反感,對課堂喪失興趣。因為一般人拍照的條件、器材、毅力等離大師實在太遠,跳起來也夠不著的果子,再誘人也難產生欲望。


   再比如書法課。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與方塊字一樣曆史悠久源遠流長。但如果開課伊始,老師居高臨下,一頭紮進書法的曆史、意義,洋洋灑灑、滔滔不絕,書法知識倒是大水漫灌了,但產生興趣的聽眾能有幾何就難說了,因為書法是寫字的規矩,練字猶如人生,必須從一筆一劃中勤學苦練,隻能在日積月累中孕育成長。


   如果授課者能換一種思路——從小處入手,精選某一漢字為突破口,分析它的基本筆畫、間架結構、審美要訣,適時穿插筆墨紙硯、淵源流派的相關知識,讓其慢慢欣賞、逐步提高,可能就有人願意執筆,與你一路同行。


   再比如唱歌課。


   唱歌雖然比拍照更具群眾基礎,但它卻分“會不會唱”和“好不好聽”兩個層次。所以,老師必須清楚定位,究竟是培養眾人的業餘愛好,還是助推少數為歌唱家。繼而決定是以“音準”和“節奏”為重點,先突破識譜瓶頸;還是側重“音色”指導,“氣息”“歸韻”等齊頭並進。


   事實證明,本末倒置的老師不在少數。在許多學生連簡譜都認不全的情況下,卻盲目要求“發聲位置”“定調音高”,看似暖壺上飛機(水平高),實則拔苗助長。


   所以,教唱歌必先從基礎入手,先攻克識譜難關:什麽音符、時值多少、速度快慢、附點切分等,在音準和節奏上一一攻克。換句話說,合格的老師應先將學生“領進門”,解決“會不會唱”的問題。至於“好不好聽”的後續——“再提高”,可以適時穿插,但絕不能作為重點,免落對牛彈琴、曲高和寡的俗套。


   更發現一些自詡的“老師”,本身水平就有待提高,唱一些民族調式都難免跑調,竟錄什麽“某某老師教唱歌”視頻上傳雲端,不但丟人現眼到了國外,更將善良無辜的追夢者引入歧途,實在誤人不淺。


   再就是“茶藝課”。


   竊以為,老師最好是手持香氣四溢的茶杯進入觀眾的視野,沿著飲品的顏色、味道、產地、炮製、儲存等等線索逐步展開,從家常茶葉推進到香茗分類,從茶馬古道演繹往茶聖《茶經》......若能隨時穿插一些名人雅士的軼事趣聞,或者隨機設置些問答或搶答等方式活躍氣氛,眾人對這樣的課程應該是樂此不疲的。


   本人也是教師出身,深知把同行按水平劃分三六九等不夠厚道,但作為本文結論,我不得不公布個人拙見:居高臨下的照本宣科是最不受歡迎的老師,以討論為主的各抒己見是最受青睞的課堂,啟發誘導的總結和提高方顯老師的水平,深入淺出、點石成金才是真正的大師。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