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佛學四聖諦的苦諦

說說佛學四聖諦的苦諦

 

——  讀佛隨記

 

   比丘們啊,你們想一想,是四大海的水多呢,還是從無始以來你們在生死的漫長歲月中,由悲傷苦惱而流下的眼淚多呢?比丘們啊,你們曾長時間的多次的受過那喪失父母的悲痛;你們曾長時間的多次的受過那喪失子女,喪失兄弟, 喪失姐妹,喪失朋友的悲痛;多次的長時間的受過呢喪失財富疾病纏身的痛苦;多次的長時間的受過那與親愛的人相別離與憎惡的人相會聚的痛苦;真實的,一點也沒有虛假的, 你們曾無數次的為這些痛苦而傷心而流淚,其量超過四大海水的總合!你們忍受了這麽漫長的無止境的憂悲苦惱,忍受了種種不幸,種種刺痛,種種折磨, 屍骨也填滿了無數的墳塋, 你們的苦難道還沒有受夠嗎? 是時候了, 該對世間的一切發生衷心的厭離了;是時候了,該發心努力去擺脫那生死的極苦了.  ——雜阿含經938

 

     每次品讀這段經文,心都會莫名感動。在我看來,這段經文所示現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婆心,比之於慈母之勸誡癡兒,猶有過之。

     這說的是人生之苦。苦諦是建立並奠定佛學基礎的四聖諦之首。而世人出離心的生起,絕大多數也無非因為體味到了這個苦字。

     其實何止佛子,世界上一切的宗教徒,又有幾個不是以離苦得樂為最初的發心呢?

    

     當然世俗概念中的人生, 那是決不能用一個苦字為遆歸的,即使是窮困不幸之人,也仍是有苦有樂,至於 多福者更是樂多於苦,俗樂者如談情說愛、財色名食睡之類, 皆令人追而不疲。雅者如蘇子太白之屬,吟風誦月, 窮天地之賜而適其享, 成就百代風流千古迥響...... 

   佛是大覺者,於世出世法無不了然洞明,因此佛於俗世福樂知之深詳,稱之為有漏福樂,依眾生品類而別,絕非究竟, 比如蛆蟲以得糞便為樂,而人以為苦。人以品嚐佳肴為樂, 而天人視之為臭穢,等等。            

        佛經中曾有一則有名的故事:一位遊客為避惡虎, 手抓枯藤懸於絕壁,下臨怒海毒龍,更有黑白二鼠噬啃枯藤, 正絕望間,忽有甘霖於藤滴落入口, 品嚐著甘露滋味,遊客竟然一時忘記了自己命懸一線。   佛陀眼中凡夫的快樂,不過如此。 

 

        佛陀所說的苦諦,義指苦是人生的本味,細一點說,人生之苦,可分為世間苦與輪回苦兩類。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 是為世間苦。 而輪回苦則指 苦無盡頭,多世多生重複受苦。佛是通世覺者,在佛眼裏, 人生乃至整個世間就恰如一場不斷重複播放的電影, 再好的劇本,反複無數次的被迫觀影或參演, 也會成為你心中最大的煩惱和不幸吧。


  不幸中也有幸運,那就是凡夫有 隔陰之迷。所以每次的劇本對上演的凡夫而言都足夠新鮮。但幸中也有不幸,那就是因為有隔陰之迷,在無窮無盡的來生,每個人都會因各種自造的業障而不免變得愚癡,因此就總會在某一世墮落成無知的畜、蟲的命運。而一旦如此,因為畜類愚癡,不會自積善業,故由畜類再回人身將無比困難, 佛曾比喻之為大海撈針,盲龜浮木。 

       盲龜浮木之說載於《雜阿含經四〇六》, 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

       人生雖多苦, 而得人身有如此之難者!生而為人,豈不是又有十足理由應該苦並快樂著了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