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華人家長普遍關心的教學問題釋一個西方哲學的“線性思維”如何有效應用有效經驗的淺顯例子》

來源: 沙夫 2022-04-30 13:55:3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541 bytes)

標題上令人暈眩地兩次使用了“有效”一詞,從修辭的選擇性來講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從使用的必要性來看則是保證閱讀的有效手段。

話說有一個華人學生對頒布的隻得了67分的考試成績,感到既不理想也不能接受,於是就去找專管的副校長理論,將自己文章的思路和邏輯再解釋一遍。 對這樣的國際名校而言即使是副校長其威嚴想必也不是以前的那種父母官可以比的吧------傳統著的父母是如何地為香蕉人子女憂心忡忡的自是不必說了。 那副校長聽聽這學生的申辯感到有點道理也就不敢怠慢地去召開了評審小組會議來重新審議,結果申辯得直還下來了21分。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西方學校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這個學生顯然是這樣的教學法的受益者。這樣的方法,東土的學校不是不知道,但就是不願采用,考試答題的標準仍以發給教師的教學大綱上的標準為準。 那麽問題來了,在學校教學的目的都是為了學生能牢固地掌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也在學以致用的社會表現已經得到的效果結論中,為什麽西方學校會用這樣“放縱”的自由教學法,而東方學校卻仍要采用“綱舉目張”的考察標準?

東方學校的教學材料的收集長久以來並非是完全沒有根據的胡編亂造,也都是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為標準的,所以學生的答案必須是向老師的看齊的,而老師所持的標準因為是經過曆史的經驗實踐檢驗過的,所以滿堂灌時也是理直氣壯的----譬如前人是怎麽說的這樣的“老話”可以拾一籮筐----對教材自然是深信不疑的。但從學生出了校門大都是不能學以致用的尷尬來看,是讓人有可以提出問題的空間的:此“綱”的背景與“目”下的要求和適用性有多遠?

由於東方本土哲學在哲思的發展狀態上的曆史局限性還沒有發展到能認識時空的異域性,所以盡管一麵能形象地推崇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開明之道,而另一方麵卻因對知識的老化和僵化現象沒有可見性而在為社會儲備人力資源的教育指導思想上陰差陽錯張冠李戴,教材老舊,教程呆板的情況屢見不鮮。在曆史辯證唯物主義這個領域裏辯證隻剩下了相對,揚棄被同一所替代,因為要保證“不能誤人子弟”的目標,它所需要的是經驗的絕對性,但由於從來未能抽象地認識過時空概念,所以也就沒有意識到這種絕對也隻不過是個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隻能是一種相對中的絕對。在這樣的前提下所謂的“線性思維”是無論如何找不到自己的切入點的。所以為了學生避免“吃虧在眼前”,知識總是越老的越好。那麽“線性”又是如何地在這個問題上展現自己的呢?

西方學校的教學觀點是,理論的東西----學校應該完成的工作,隻要能自圓其說----能在自己設定的前提下解釋它所涉及的現象和人們能提出的相關的問題,就足以證明它是有效的能成立的,就是一個成功的模型,尤其對從事於理論學習的學生來說模型的搭建成功這是學生應該做的事,也是學生可以做到的份內事(技術學校除外,這裏指的是需要完成理論學習的學校)。同時,由於是自設前提所以這樣的搭建也不可能在抄襲前人經驗成果的條件下進行,這就保證了學生思考的獨立性和創造性。這也就是評分標準得以產生的條件了。而實踐則是另一個範疇的事,因為實踐的成功與否與實踐的有效性相關。準確的條件設置就是邏輯有效展開導出的基本保證。這是一個沿著知識的有效性推論的線性思維方式,而這樣的“線性”又同時掃除了保證教學目的與獨立思考之間的背反可能性的疑慮。

應該說明的是東西方教學指導思想這兩者都是有各自的經驗背景的理論支撐的,但所賦予以意義的條件範疇是截然不同的,這與對事物發展的認知度有關----這裏是對時空觀的觀察和認知。哪一種理論有效性較高,比一下不同教學類型塑造下的學生離校後的創造力就可以得出哪一種教學法比較得當來作為證明了。當然,要能做出比較首先還是要能懂得一點基本的思辨與實踐的關係的,沒有思辨指導的實踐是瞎的,而沒有了意義的行為更是盲目的----這可從知識的有效性上來思考,而有效性又和時空條件緊密聯係著的。能不能將感知上升為意識是一種用來鑒定思想能力類別的界定標誌-----這裏指的是對時空觀的抽象能力。為什麽我沒有將此倒過來說呢?這裏先為會有這樣想法的解一下惑:沒有實踐基礎的即使是再怎樣的理性思辨也是不存在的,而沒有思辨的行為(體)在世界上卻比比皆是。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這裏主要的是通過對教學目標審查標準的認定提供一個如何使用邏輯思考的例子,其目的在與於能讓人清晰地鑒見不同的哲學思辨會對人們的追求產生何等不同的指向,而這樣的指向要求又會對行為方式的產生造成何種的意義上的不同,最後其結果又會對社會整體發展產生如何不同的深遠影響。一定要我再推一下的話麽,就是西方哲學的主流觀點認為,世界上是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準的絕對真理的,沒有時間,空間和催生的因素,有條件的“標準”----廣義上的經驗----是不可能產生的,談論也是沒有意義的,經驗的產生必然是其時空條件下的產物,因此對教學來說,簡潔地說當然就是最新的經驗才是最佳的或者說在最近的時空條件中的需要才是最有說服力的催生因素,而這樣的經驗或因素就是學生們應該自行去尋找去發現並用來為自己的創造作基石的。於是乎,西方學校就給學生們打開了條條通往相對真理的道路了,隨之而來的社會競爭效應和創造力作為一種成功的教育方法的證明也是有目共睹的了-----譬如算盤與電腦的距離。

邏輯不僅擔負著證明的作用也具有著推理的使命----譬如它可以理性地推出在當時無法為人接受的實踐中有效經驗的背後必定會有與之緊密相關的時間和空間條件這樣的概念,這讓它能以“為自然立規矩”的能力在後人不斷具備的實踐能力的證明下使人信服地在哲學的範疇內找到了自己落腳的地方或者說它用自己證明了哲學的有效性。哲學也因此而不再僅僅隻是象牙塔裏的擺設----隻是成為對過去事物的總結手段----也成功地成為了發現事物的預言者,這裏所說的“譬如”就是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可以被我們看到的用“可以被證明卻無法來描述”這樣的論證手段來闡明邏輯的先驗存在和邏輯關係發生的必然性的存在的方式,其中時空與經驗關係的概念就是以這樣“胡說八道”的方式被表述得淋漓盡致的,以及同樣地又在今天被諸如西方教育體製這樣的理性實踐證明得出神入化的過程。用了“譬如”一詞,是因為早在康德之前,邏輯早就為人們所熟悉所使用。如果由於發現方式和證明的過程的因為認識能力強弱的不同所導致的迷惑或無知而將哲學歸入了胡說八道之列,那真是對理性能力的莫大的侮辱了。從廣義的角度看,世界上任何的尚未實現的話不都是可以歸結為胡說八道的嗎?----倘若沒有基於理性的信任來佐證的話。譬如父母答應孩子買糖吃,在還沒有兌現之前不也就是個他人眼中的胡說八道嗎?將普遍的現象作為個別事物----比如這裏的哲學----的特征來加以“關注”豈不是荒謬?

哲學問題的論證,最忌諱的就是天馬行空,到各處去采集現成的自己可以拿來作證明的觀點。須知,各家觀點的形成都是在各自設置的前提下取得的,有各自的條件,這樣的到處采集不能不使用斷章取義的辦法,那麽對讀者而言則就是不公平的事,對實踐者來說則會有誤導之慮的。

研究哲學是要用到相關的工具的,是有一定的路數的,即使是對不同觀點的研究也是如此的,如果隻從事於一種觀點,則需要將它的前身今世看個透,如果是作比較的,則應將與之相左的觀點的來龍去脈查個清,因為任何的哲學都不會是從石頭縫裏爆出來的。而不明就裏地瞎讚亂跟則不僅僅隻是會被貽笑大方的問題了。

哲學對客觀者而言關鍵是會不會用的事,對主觀者來說則是有沒有意識到自己日常中的一舉一動其實都是對各種不同的哲理的實際的或間接的應用和闡釋,能順暢地運行著的都是有邏輯的,對喜歡用俗話來解釋世界的人來說就是無處沒有道的存在,在普遍的意義上可以說從販夫走卒到統治精英莫不如此,從這個意義上看說哲學充斥著和統治著世界一點也不為過,要說哲學有照射不到的地方那是對此的認知能力還有沒有延展到的地方,像那樣的一意執迷而不願明智的角落,既然條件不具備那就不講也罷,讓它繼續“暗”下去好了。

有效地使用有效的經驗才能使自己成為有效的哲學,否則隻一味地強調經驗而不顧條件,那麽最多隻能讓哲學避免成為玄幻的宗教而已;而無視經驗的有效性也隻會讓自己變成僵化的教條而與哲思無緣-----一如東土學校漠視世界的日新月異而對經驗的同一性的誤解。除此之外,這種思維應用的可能性及其對應用的認知程度的認可度與不同係統的哲學發展狀況也是有關係的,促進和製約的因素較多這裏就不討論了。

最後作為一個結尾,再交代一下那位與副校長理論的同學的現況。這位同學畢業後許多世界頂級的跨國大公司都相爭聘請她,現在在一個美資的大型跨國公司管理層裏任頂級的要職,深得資方的信任和愛護,管理著旗下散布在世界各處好幾家分公司。我曾托人順便給她捎去一本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的回憶錄。 祝她好運。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