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

一眼望得見將來的日子,在西方文化中是一種沒有意義的生活。

不過,從生活經驗來看,這樣的無聊倒也是有可能成為一部分人的鞭策力量的——當那些人能通過“沉思”處境去“內視”到心靈的時候。這裏所稱的“沉思”和“內視”及下文的“實在”概念使用的是英國實在論哲學家薩彌爾·亞曆山大在其認識論中的說法和觀點。

因為沒有能力的人隻能被固囿在一種傳統的周而複始的生活軌跡中;而好奇的,探險的,開拓的生活隻屬於那些有相應想法和能力的人-----我們可以看到各領域裏有得是這樣的精英。所以,不甘就此無聊了生命的常常會從此振作起來,隻要有機會就會讓自己的生命一頭闖進尚未為己所知的太虛中而變得有意義的了。

有人在糾結著生命的長度和厚度,“活著是為了享受”,“活著是為了創造”,“。。。。。。”,無論說的是哪般,其實不就是想讓自己在活著的日子裏能通過各種“經緯度”去多見到一些未曾見到過的嗎?------即使是以創造形式來表現的生命其背後本能的,潛在的動機也是如此的。

我們的生活是平淡的,但人們終究可以從被自己自然地度著的“實在”的死日子裏窺見出賦有理性意義的明亮時光來的-----如果我們願意賦予它一點意義的話。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